
「智汇湾区‧科创未来」——2025粤港澳大湾区AI科创人才协同培养交流活动今日(7月12日)在广州市南沙区维港青藤中学盛大举行。活动由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主办,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广东省教育厅、广州市教育局担任指导单位,暨南大学、霍英东集团及维港教育集团协办,并获紫荆文化集团大同出版传媒有限公司支持,带领百余位香港教育界同工前往广州会场。出席嘉宾包括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副局长施俊辉、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兼教联会主席黄锦良、全国政协委员兼澳门立法会议员高锦辉、广东省教育厅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主任李金俊、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陈学明、香港立法会议员兼教联会副会长邓飞等,活动吸引超过500名嘉宾及业界代表参与,场面热烈。


黄锦良致开幕辞时表示,近年国家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香港已积极响应,特区政府教育局成立了「数字教育策略发展督导委员会」,全面推动AI与教育深度融合。目前,香港不少学校已将AI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包括智能辅助批改作业、设计多元化课堂活动等。香港多所大学也开设人工智能及数据科学专业,为产业输送高端技术人才。教联会一直致力推动香港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与内地教育的交流与合作。适逢今年是创会50周年,教联会特别举办这次活动共同探讨AI人才培养的政策、产业需求与教育创新,希望透过三地合作,为大湾区科创发展注入新动力。

陈学明致辞时表示,广州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先行先试,致力为湾区协同培养未来创科人才,贡献广州的思考和方案。面对未来,如何弥补区域间的差异,确保优质科教资源普及均衡;如何驾驭技术的大潮,使其真正服务于育人宗旨,他指出广州正致力透过三个「深化」:深化产教融合、深化数字教育、深化五育融合,解决这些问题。他期待共建大湾区AI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助力湾区孩子站在更广阔的基石上瞭望世界。

施俊辉以《香港特区政府对数字教育的设想与展望》作主题分享,他强调创新及数字科技已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引擎。他特别提到首届「数字教育周」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展示了最新教育科技,有效提升了师生对数字教育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他预料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将为教育带来新机遇,香港将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创科人才的协同培养,与区内伙伴共同推进数字教育发展,为国家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活动期间,与会各方共同签署了《内地与港澳AI科创人才协同培养倡议书》,这份倡议书由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牵头发起,共有三地50所学校签署,承载著粤港澳三地对教育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深切期许,为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动能。



此次活动围绕「智汇湾区‧科创未来」为主题,旨在响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及高水准人才高地的战略目标,汇集来自粤港澳三地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资深教育专家共同探讨AI与教育的挑战和机遇、面向未来的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AI时代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等热门话题,更同日举办三场圆桌对话及粤港澳教育融合专题研讨会,为三地教育深化交流合作与融合创新发展提供宝贵的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