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小心紫外线!根据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的最新数据,2022年香港录得1097宗皮肤癌新症,占癌症新症约3.1%。别小看这数字,防晒是你的保护盾!
医学上,皮肤癌主要分为两大类:
非黑色素瘤:占绝大多数,包括癌前病变(光化性角化病)、原位鳞状细胞癌(又称鲍恩病,癌细胞局限于表皮层,多属早期尚未扩散)、基底细胞癌(生长慢,较易发现)和鳞状细胞癌( 即使早期亦已可能扩散至淋巴及其他部位,需警惕)
黑色素瘤:比较少见,但可以早期扩散、有致命风险,绝不能忽视!
罪魁祸首
长期曝晒是皮肤癌的头号元凶!过量紫外线会严重破坏皮肤细胞,当细胞修复机制追不上损伤,基因突变累积,细胞异常增生,最终引发皮肤癌。
除了自然阳光,室内紫外光设备、紫外光床(俗称晒黑床)及人工晒太阳灯等美容工具,亦会增加紫外线曝晒剂量,增加患病风险。
此外,男性、高龄、白皙皮肤及浅色头发的遗传基因、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曾接受放射治疗及长期接触砷等,均属皮肤癌高危因素。
防晒妙招
避免直晒:紫外线指数偏高时,减少户外活动时间。
穿戴保护:长袖衣物、宽边帽、太阳眼镜,遮挡阳光。
涂防晒霜:选用SPF30+的防水防晒产品,每两小时补涂,游泳或出汗后更要勤抹。
定期检查 及早发现
基底细胞癌及鳞状细胞癌通常出现在头部,面部或身体外露的部份, 症状包括表皮快速增生呈灰黑色或皮肤颜色的结节或斑块, 伴随久未愈合的破损或溃疡等。
黑色素瘤除了出现在头部、手脚及身躯外,亦可能出现在手指甲、脚趾甲、生殖器、嘴唇及口腔内等部位,主要症状包括新出现的黑色或深蓝色斑点、斑块或结节,亦可以从已有的色素痣演变而成。有时可以伴随溃疡或不规则扩展,早期症状有时并不明显,市民应留意皮肤或黏膜的异常色素斑、表面增生、长期溃疡及指甲颜色异常变化等,如有怀疑应咨询皮肤科医生意见。
让我们一起养成防晒好习惯,定期留意皮肤异常变化。对应色素痣,可采用ABCDE检查法:不对称(Asymmetry)、边缘不齐(Border)、颜色多变或异常(Colour)、直径大于6毫米(Diameter)、变化中(Evolving),如发现异样应立即咨询皮肤科医生意见,及早得到适切治疗!
更多详情,欢迎浏览卫生署网站:https://www.chp.gov.hk/tc/healthtopics/content/25/4757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