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政府发表《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政策宣言2.0》),标志着本港数字资产发展迈向新里程。当中有关稳定币的政策部署,既体现了政府坚持稳慎发展的理念,亦突显了其决心解决实体经济痛点的核心目标。随着《稳定币条例》(《条例》)于8 月1 日生效,将为全球稳定币市场提供新的范式,为国家金融发展提供经验和参考,香港的角色定位日益明确。
在《政策宣言2.0》提出的“LEAP”框架中,稳定币占据重要地位。政府明确表示,稳定币在传统系统以外提供一个具备成本效益的替代方案,有潜力革新支付、供应链管理及资本市场活动。
政策的稳慎取向在多个层面得到体现。金管局总裁余伟文早前表示,香港为稳定币发行人制订相对严格的标准,入场门槛较高,几乎跟电子钱包及银行监管看齐,笔者在审议《条例》时就多番要求局方和金管局贯彻“相同业务、相同风险、相同规则”的原则;他预计初期只会发出数张牌照,而获发牌的稳定币亦会有跨境贸易等特定用途。这种“宁缺毋滥”的策略,与财库局长许正宇强调“不会百花齐放”的思路一脉相承。
值得注意的是,财政司长已制订相关公告,以专业投资者为指明类别人士,从而容许未有根据《条例》第15条获批牌照的人士所发行的指明稳定币可要约提供予专业投资者。换言之,条例生效后,专业投资者仍可买卖未获牌照的非港元稳定币(如USDT、USDC等),仅零售层面受限。此安排无疑保护了普通零售投资者,也为专业投资者保留选择空间,展现了监管的灵活性;不过,对于吸引国际合规稳定币发行机构等来港申领牌照的诱因或会如业界反映略打折扣。当局在与全球各地不同持份者沟通时,如何深化国际交往合作,说好本港稳定币监管框架平衡了风险管控和促进行业发展的特点,包括允许持牌发行人可选择不同法币币种作为发行稳定币的锚定法币的竞争优势,将会是本港进一步推进稳定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政策的有效落地,离不开引导公众正确理解稳定币的定位。许正宇局长多次强调,稳定币并非“发财工具”,而是金融发展工具;余伟文总裁亦指出,稳定币不是投资或投机的工具,而是运用区块链技术的“支付工具”之一,本身没有升值空间。
然而,稳定币只是数字资产生态圈的其中一环。要实现《政策宣言2.0》的愿景,建设值得信赖及致力推动创新的数字资产中心,显然需要在投资者教育上多下工夫,引导公众对数字资产的各个面向(包括稳定币、代币化现实世界资产(RWA)等)有清晰的认知。就此,笔者此前在立法会会议上向许局长建议制作“懒人包”等工具以加强解说成效及明确政府作为主导的角色,并获局长正面回应。
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相继推进与稳定币相关的监管框架,香港作为先行者,下一步应研究如何建立跨司法管辖区的监管互认机制,为稳定币的全球流通创造制度优势。乐见当局在《条例》恢复二读时已明确表示对日后与其他海外金融监管机构订立互认机制持开放态度。期待本港稳慎推进稳定币制度,以达至《政策宣言2.0》中提及的“促进香港持牌稳定币发行人研究及落实方案至不同应用场景,以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实质痛点”目标。
转载自:明报《Money Mon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