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大调查两个月内录逾千四香港瘰螈被路杀 学者吁社会关注受忽视的近危物种

岭大调查两个月内录逾千四香港瘰螈被路杀 学者吁社会关注受忽视的近危物种

日期:2025-07-04 来源:紫荆号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岭南大学(岭大)科学教研组最新公布香港首个以科学统计方式进行的「香港瘰螈路杀调查计划」,结果发现,在两个月内记录的逾1,500具遭车辆辗毙的动物尸体中,有多达九成为本地近危物种「香港瘰螈(音:螺原)」。每逢大雨过后,「路杀」意外的情况更为严重,反映该物种正面临严峻的生存威胁。研究团队建议政府尽快制定保育对策,包括设置道路生态友善设施,实施交通管制,以及提升社会各界对野生动物的保育意识。

WechatIMG953

香港瘰螈正面临路杀威胁

腹部呈橙色斑点、体长一般为15厘米的「香港瘰螈」,是本港唯一的蝾螈物种,也是少数以香港命名的野生物种,属《野生动物保护条例》(香港法例第170章)列明的受保护野生动物,被国际自然保育联盟(IUCN)列为近危物种。每年秋冬繁殖期结束后,「香港瘰螈」会在初春由溪涧迁徙至森林栖息,当其迁徒路线需越过郊区马路,有可能被车辆碾过致死,形成俗称「路杀」意外的现象。

Photo 2

香港瘰螈是本港唯一的蝾螈物种,被国际自然保育联盟(IUCN)列为近危物种

是次调查由岭大科学教研组领导,并培训了20位市民(公民科学家)共同参与研究,团队于2024年3月至5月期间,以每周一次的形式,到飞鹅山、梅子林、川龙及白牛石四个路杀黑点进行调查,观察并记录被路杀动物的位置、数量,以评估路杀规模及预测高峰期。研究团队在调查期间合共录得超过1,500只被路杀的动物尸体,包括逾百只蛙、蛇及蜥蜴等;而「香港瘰螈」尸体有1,427只,占总数逾九成。

WechatIMG952

路杀调查进行中

调查又显示,路杀分布并非随机,而是集中于路杀黑点的几个特定路段。其中飞鹅山的路杀情况最为严重,在1.3公里的调查样线上合共发现870具「香港瘰螈」尸体,占总数六成。值得关注的是,调查在其迁徒初期后进行,但仍多次纪录到「香港瘰螈」被大规模路杀的情况。尤其每逢大雨后,在飞鹅山的调查多次记录到上百只瘰螈路杀尸体。

Photo 1

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地点的路杀分布并非随机,而是集中于特定路段

岭大科学教研组助理教授刘彦芹教授表示:「香港的气候主要为亚热带气候,特色是降雨量大、潮湿温暖,使两栖动物更为活跃,大大增加属两栖类的香港瘰螈被路杀的机率。根据调查结果,我们估计每年有数以千计的香港瘰螈遭到路杀。由于牠们是香港的近危物种,也是本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代表,我们希望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全面研究以制定保育措施,以减低路杀对香港瘰螈族群的威胁,挽救这些在路杀黑点中挣扎求存的小生命。」

WechatIMG951

路杀调查员正在记录数据

是次研究由《一生螈命⸺生态影像艺术展》资助,项目赞助组织代表及生态影片制作人冯汉城先生表示:「路杀问题一直以来被社会忽视,以前我们都有目击过香港瘰螈于路杀黑点尸横遍野,但一直欠缺有系统的科学研究调查有关情况,难以作进一步的保育行动。这次研究结果正好给予大众以至有关当局一个有力实证,期望社会大众能够及早辨识路杀问题的严重性,避免在香港瘰螈的迁徒季节驾驶到路杀黑点,也期望有关当局能及早制定缓解措施。」

研究团队建议政府参考各地常见的缓解措施,保护野生动物,包括在路杀集中路段增设警示标志及道路生态友善设施(例如围栏及隧道)。以瑞典为例,当地设动物过路设施后,成功减少百分之85至100的大冠蝾螈被路杀意外。研究团队称,道路生态友善设施需要因应动物的习性而设计,并在设置前需要测试成效,建议政府参考各地例子以开展本地研究。鉴于增加此类设施需时,研究团队建议可先推行短期的暂缓措施。例如于预测的路杀高峰期间,在飞鹅山道等大范围路杀的道路制定临时改路或封路等措施。此外,在路杀比较集中的路段(例如白牛石及川龙),可考虑增设防护围栏,以防止「香港瘰螈」进入该路段,再由授许可人士搬运牠们过路,以平衡生态保育与城市发展。

岭大团队正探讨作更深入调查,包括涵盖「香港瘰螈」整个春季迁徙期及甚少研究的秋季迁徙期,以更全面掌握路杀情况,并考虑聚焦研究「本港气候与两栖动物遭路杀之关联」,以制定更精准的近危物种保育措施。

Photo 4

岭大科学教研组领导的研究团队

来源:紫荆号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五一假期开启返程模式 全国铁路、公路进入返程高峰
投资界春晚来袭!2025巴菲特股东大会五大焦点全梳理
陈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滨 推动无处不旅游
外籍游客、外语导游、外国博主……多视角讲述“China travel”独特记忆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