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锦辉:机械代人力 影响人口规划估算-紫荆网

黄锦辉:机械代人力 影响人口规划估算

日期:2025-06-16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 黄锦辉

根据政府统计处2021年人口普查,香港65岁及以上高龄人口占总人口19.6%,我们已进入高龄社会;预计到2039年,65岁及以上人口增加至三成,香港更会步入“超高龄社会”。老龄化社会会令市场整体需求减少,经济规模将因而收缩;而劳动力减少,亦会造成人力短缺,不足以支撑各种经济活动,直接影响一个社会的蓬勃发展。有见及此,行政长官李家超近日指出,香港若要保持竞争力,应有千万人口。

政府积极吸引人才

要为老龄化社会增加人口有多项方案,主要包括鼓励生育,以及吸纳移民。不过,生育率低是每个先进国家和社会均会面对的问题。例如南韩生育率只有0.75,远低于人口更替率2.1,引发人口危机。香港的生育率亦不遑多让,2023年同样只有0.75。因此,推动鼓励生育措施必不可少。但要改变年青一代不婚不育的意愿,并不容易,尤其是香港工时长难有时间照顾子女,而且育儿成本不菲,更是生育的一大障碍。增加人口的另一渠道是从外面输入。香港得天独厚,较易从内地输入高端人才;加上现时美国出现排挤高学历华人的现象,亦为香港吸纳相关国际人才制造契机。

政府在10年前公布了《人口政策—策略与措施》报告。政府指出,《报告》所建议的各项策略与措施已经全数落实推行,而负责的“人口政策督导委员会”亦已于2017年解散。不过,直至今日,人口结构失衡问题仍未完全解决,政府应重新制定人口政策,应对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现今世代制定人口政策,必须与人口质素挂钩,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角度来制定政策,配合未来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口。劳福局在2024年公布《2023年人力推算报告》,预计到2028年,香港整体人力短缺达18万。“远水不能救近火”,单靠生育绝不靠普,最快的方法是吸引优质人才来港,补充香港就业市场的人力缺口,现时政府已有五花八门的吸引人才和输入劳工的计划。

恐高估劳动力缺口

近期,政府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行动,人工智能商业应用有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因此,笔者认为在当今人工智能世代,政府的人口规划亦必须把人工智能的“社会参与度”纳入考量之中。例如,以前需要百人、百日才能完成的工作,现时可能只要十几秒已能完成。所以在考虑人口规模时,必须以崭新的眼光和角度作评估,把机械人也纳入人口规划。因为在未来,机械人必定能取代大量靠劳力或脑力的工作。届时,社会是否还需要千万人口去支撑经济发展呢?这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若然“机器代人”大行其道,那么社会还需要那么多工人吗?如此推论,政府还需要催谷生育、引入人才吗?

另外,笔者建议政府在作人口调查和规划时,除了利用传统的问卷调查模式,也应在互联网上收集数据分析社会状况,包括就业类别、收入水平、职业意向等。年轻人较少主动回复问卷,如果只采取问卷形式收集,恐怕数据未必够全面。再者,未来职场“机器代人”,它们也在网上的行为亦有助“人口规划”。事实上,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来分析网上资讯的做法已非常普遍,而且这做法的覆盖面广,对人口调查大有帮助。

总括而言,香港现时人口结构失衡,我们必须重新检视人口政策,并作出长远规划。不过,传统的鼓励生育和引入人才的措施,没有考虑到人工智能发展对人力资源的影响,或会评估有误,令人口结构失衡问题继续困扰香港。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立法会议员,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五一假期开启返程模式 全国铁路、公路进入返程高峰
投资界春晚来袭!2025巴菲特股东大会五大焦点全梳理
陈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滨 推动无处不旅游
外籍游客、外语导游、外国博主……多视角讲述“China travel”独特记忆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