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黄锦良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去年9月举行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为了响应国家对教师队伍的期盼,教联会早前发布的《教育强国建设与香港教育发展》建议书,专门提到要推动教师专业交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近年,两地教育合作日益频繁,尤其进一步深化专业交流协作,开展了不少校长和教师专业培训项目,包括在华南师大设立首个香港教师研修及交流基地、开展领航教师及校长培训计划、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等,取得不少成效。
加强教师培育合作
日后两地可加强协作,开展不同类型的教师培训项目,特别是创科教育、人工智能、中国历史及文化等领域。探讨采用混合培训模式,定期组织线上线下研讨会和工作坊,让教师们灵活参与培训活动;亦可运用最新技术,开展更多网上即时观课活动,互相观摩学习。此外,定期检视准教师和晋升教师内地学习团的内容及行程,不断作出优化调整,增加不同主题及地点的考察团,深化同工的交流体验。
除了现职教师外,两地可以合作培育更多准教师。近年教大推出“粤港澳大湾区学校体验先导计划”,安排十多名修读教育学士学位课程学生,到大湾区的三间港人子弟学校进行为期三星期的教学实习。其他开办师训的院校亦可考虑推展有关工作,让更多香港准教师有机会到内地学校短期实习,认识大湾区的最新发展,熟悉内地教育体系和学校运作,为日后投身大湾区教育事业奠定基础。
弘扬师德师风
推动师德师风建设,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一环。笔者建议通过评选活动,激励教师重视自身道德修养和职业操守,并在“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中增设奖项,以表彰品行优秀、具备高尚道德情操和崇高教育理想的教师和校长。同时,支持民间团体多举办此类评选活动,例如由教联会举办的“十大最『美』教师选举”,深入挖掘优秀教师的感人故事和教学理念,树立教师楷模,推动尊师重道的社会风气,提升教师的形象与社会地位。
此外,鼓励办学团体和学校之间建立跨校教师学习社群,为教师提供交流专业知识与分享教学经验的平台。定期举办教学分享会、课堂观摩活动及主题教研工作坊,促进教师之间的协同合作和资源共享,拓阔专业视野,提升教学质素。例如, 针对人工智能的应用,教师通过学习圈探讨如何将该技术融入教学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
长远而言,特区政府可探讨设定“教学”、“行政”双轨并行的职业发展路径,让一批教师可以专注教学,处理课程发展、教学方法革新和研究,而另一批就可以专心从事行政工作,既可让教师多一个发展路径,亦可吸引社会上行政能力较强人员加入教育界。
教师肩负着传播知识、启迪智慧和引导“三观”塑造的重要使命。建设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石。特区政府、教育机构及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共建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培育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教育人才,为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作者系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主席,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