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岛的街头巷尾,有一群默默奉献的义工,他们中有议员、律师、青年领袖,更有退休人员。他们用热忱服务社区,为长者送暖、为弱势解困、为青年引路。为表彰和感谢于过去一年在港岛社区服务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义工,香港岛各界联合会定于六月八日举行「『同心携手聚力前行』港岛2024年度杰出义工嘉许典礼」。连日来,本报记者采访多位义工代表,聆听他们的暖心故事,感受义工精神推动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
朱立威:发扬不辞劳苦,聚沙成塔的精神

大学读书时就开始义工服务的朱立威议员,深受前辈黄伯的感染。「他几十年如一日帮街坊修电器、探长者,让我明白义工精神需要代代传承。」朱立威说。疫情期间,许多街坊特别是长者,因缺乏口罩不敢外出,确诊家庭更面临物资短缺的困境,于是朱立威发起「南区抗疫连线」,组织青年教长者用「安心出行」、主妇义工为独居老人上门送抗疫物资等。朱立威表示,义工的价值不在于个人做多少,而在于激发整个社区互助的能量。
曾有义工问:「我们做的这些小事,真的能改变社会吗?」朱立威回答,当他们为长者修理家中灯胆,甚至只是陪孤独的街坊聊聊天,点滴善意终将汇聚成河。
宋芝龄:用社会经验服务社区

湾仔青年联会主席宋芝龄是土生土长的湾仔人,2018年起投身义工服务。从最初在老人院主持活动,到疫情期间协助派发抗疫物资,再到如今参与各支「关爱队」的福袋派送、医疗辅助队,为长者安装扶手及烟雾感应器等等,她的服务足迹遍布社区每个角落。
令她最难忘的是2023年一次派发福袋的经历。活动临近结束时,一位中年妇女向她倾诉丈夫离家出走、独自抚养孩子的困境。「我用自己的法律和社会服务经验,帮她分析权益、申请福利,看到她眉头舒展的那一刻,我真正体会到『助人』的快乐。」宋芝龄说。
如今,宋芝龄还将青年工作与科技结合,借助AI技术融入国家安全教育,主办AI创作教育工作坊,让义工服务焕发新活力。
专业力量:律师、贩商以所长解民忧

律师张皓强在义工服务中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为街坊提供法律咨询。「很多长者面临房产、赡养问题,年轻人也有就业纠纷。虽然不能全部解决,但能帮他们理清思路,就是一种支持。」他坦言,义工经历让自己更理解基层需求,也学会了用街坊的语言讲法律。做义工一年多,张皓强坦言,做义工是很有意义的,可以互相建立信任,能够帮助有需要的人。

贩商洪俊伟告诉记者,近二十年来,他坚持为弱势社群奔走,给长者派福袋、送温暖;为商户店舖协调关系等等,从不求回报。「看到他们的困难真正被解决,我就开心。我不会因为做义工而想得到甚么好处,这是我做义工的宗旨。」洪俊伟朴素的话语,道出了义工精神的本质。
退休义工:帮助别人自己亦更开心

中西区杜女士做义工近9年,退休后参加义工队。看到一班人一起去服务他人,杜女士觉得很好玩,玩着玩着却意外收获人生观的转变。「以前总觉得生活忙碌空虚,现在学会了付出爱、感受团体力量,更懂得了感恩的意义。」她提到,义工团队中志同道合的伙伴是她「最大的财富」,而街坊们一句真诚的「谢谢」,会令自己更开心、更活跃。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港岛的义工群体用行动证明,「服务不分大小,真心皆能发光。」他们的故事,是香港社区韧性与温情的缩影。
活动预告
活动:「同心携手聚力前行」港岛2024年度杰出义工嘉许典礼
日期:6月8日(星期日)
时间:下午3时至4时
地点︰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旧翼1楼会议厅
(活动具体情况以最终通知为准)
文章来源:地区报《港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