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科技创新 发展局及工务部门项目扬威国际

推动科技创新 发展局及工务部门项目扬威国际

日期:2025-05-12 来源:紫荆号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发展局致力推动部门创新,除积极应用先进技术,更自主研发不同科技,突破限制、提升工作效率。团队的研发项目最近接连于国际大赛夺得多个大奖,包括于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获得20个奖项,并于新加坡举行的「GovInsider 2025创新节」获得特别嘉许。今次,发展局局长宁汉豪邀请了发展局、机电工程署及渠务署同事,为大家介绍各得奖项目。

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夺20奖项 新加坡创新节首摘「数码政府奖」

发展局、机电工程署和渠务署于今年四月举行的第五十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展出18个发明项目,勇夺20个奖项,包括一项日内瓦州特别大奖、一项最佳国际发明及创新奖、三项评审团嘉许金奖、五项金奖、五项银奖及五项铜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是全球发明界的年度盛事,国际专家评审团为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约1,050项发明进行评审。

同时,发展局今年三月亦于新加坡举行的「GovInsider 2025创新节」,获得「数码政府奖」特别嘉许。这个年度奖项表彰在数码转型及创新方面,有杰出成就的亚太区公共服务部门。今次是香港特区政府首次获得该项殊荣,凭借建造业数码化的卓越成果,从来自不同国家超过170个参赛方案中脱颖而出。

自主研发「综合数码平台(iCWP)」 整合分析工程数据、提速提效

发展局助理秘书长(计划管理)罗梓馨介绍,发展局负责监察工务工程的推展,为了更有效统筹及收集各工务部门的项目表现数据,团队建立了跨部门「综合数码平台(iCWP)」,透过整合和分析成本、进度、安全、质量、资源、承建商及顾问管理等关键指标,协助不同部门的管理层即时掌握项目进度及表现,从而提升整体基本工程计划的管理效能。发展局现正应用人工智能(AI)技术增强数据分析,以持续优化平台。

「智眼」实时遥控监测工地 达至早发现、早跟进、早解决

发展局项目工程师(工务政策)苏玉燕介绍,发展局工务科研发的「智眼」遥控工程监督系统暨工地综合管理平台,在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荣获最佳发明及创新奖(由泰国国家研究评议会颁发)以及银奖。这套由发展局自主研发的「智眼」结合了多种创新技术,当中的技术组合及应用设计更已获得专利。

发展局总助理秘书长(工务)廖运辉表示,系统的具体操作是先由4D光学雷达扫瞄工地,并转化成彩色空间数据(Point Cloud),经过电脑运算及5G快速传输,瞬间即可将工地实况全面立体化,并呈现于具备AI功能的操作平台。

「智眼」系统的管理平台(Dashboard)具备多项功能,包括可传送即时警报、协助分析及应用于远程监督,例如工程进度、质量管理、尺寸及体积量度,以至BIM(建筑信息模拟技术)设计图纸对比等,上述工作都可以透过「智眼」管理平台便捷完成,协助工程管理人员全天候实时遥距监察工地。系统同时提供生成式AI聊天机器人及自动生成报告等,为工程人员解决问题亦能节省时间。

「智眼」是一站式的智慧工地综合监测平台,让工程团队的伙伴有效协作,于工地监督上达至早发现、早跟进、早解决的目标,确保施工质量及安全,有效管理工地高风险工作,系统现时已于部分工务工程项目中应用。

机电署研浸没式冷却 助高性能电脑散热 于民航处成功应用

由机电工程署及民航处合作研发的「高性能电脑工作站两相浸没式冷却系统」,在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荣获日内瓦州特别大奖及金奖。日内瓦州特别大奖显示获奖项目得到政府层级的荣誉与肯定,这是香港特区政府部门首次获颁该项殊荣。

机电工程署工程师(机场工程)李健邦指出,AI背后需要大量高性能电脑站,而电脑工作站运算能力越高,其发热量亦会随之增大。传统散热方法是利用空调,以风冷冷却,惟冷却效能低且耗能大,于是团队研发了浸没式冷却系统,提高冷却效能,并减低用于散热的能源消耗。

系统原理是将发热电脑元件,浸没于载有非导电性及沸点低的冷却液的密封容器内,当发热温度达摄氏50度,冷却液便会吸热沸腾,自动带走热能,以气化散热。这样既可高效散热,容许电脑在更高室温下维持运作,也提升设备性能和电脑元件的使用寿命,更可减少耗能。系统已成功应用在民航处的指挥塔模拟器,期望日后推广至其他领域广泛使用。

结合人工智能与光纤 应用区域供冷/供暖系统

此外,由机电工程署研发的「人工智能与光纤技术在区域供冷/供暖系统的应用」亦在发明展获颁评审团嘉许金奖。机电工程署工程师(能源效益)王冠平表示,区域供冷系统的中央供冷站有多个机组运作制冷,效能表现各有不同,当中挑战在于要应付区域内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如医院、办公室、商场、地铁站、学校等,在不同时间所需的冷量各异。团队遂研发了一个新系统,透过AI结合天气数据,精准预测所有建筑物的实时总冷量需求。AI更会分析不同种类机组运行的大数据,然后建议最节能的机组组合运行,提升效率之余亦优化系统控制及稳定性。

同时,机电署团队应用光纤技术,监测埋藏于地底五米多的制冷系统冷冻水管状况。王冠平说,冷冻水管内些微环境改变,包括温度、压力及声音均会影响光纤内光的反射。团队透过分析这些细微的变化,可以了解冷冻水管状况,有助在其损毁前及时进行维护工作,确保系统可以持续可靠运行。

渠务署即时识别水浸系统 助迅速应对极端天气

渠务署为识别水浸风险而自主研发的项目「淼立识」,获得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评审团嘉许金奖。渠务署工程师(排水系统策划)黄卓悦指出,极端天气近年越趋频繁,传统水力模型分析水浸风险,动辄需数小时方可完成,但暴雨往往会于短时间突如其来,令评估水浸风险存在不确定性。

因此,团队自主研发「淼立识」这套实时水浸风险可视化系统,透过水力模型预先计算全港各区在不同降雨及潮水位、超过3,000个预演模拟情景下的水浸风险。系统会24小时不间断收集实时水文测量数据,以及未来一至两小时的降雨和潮汐预报,然后就预测资料比对预演模拟,继而于同一平台显示出各区的水浸风险情况,并会持续每六分钟更新一次,有助部门于暴雨来临前一至两小时,识别出较高水浸风险的地区,以便及时调配资源,迅速派遣紧急应变队伍,处理可能发生水浸的情况,例如清理渠道等,减低对社区影响。

局长宁汉豪很高兴看到发展局及工务部门积极引入创新技术,科研成果丰硕并获得国际肯定,深信团队定会继续努力,不断推动创新,并将更多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方案,以科技提升效率。

来源:紫荆号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五一假期开启返程模式 全国铁路、公路进入返程高峰
投资界春晚来袭!2025巴菲特股东大会五大焦点全梳理
陈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滨 推动无处不旅游
外籍游客、外语导游、外国博主……多视角讲述“China travel”独特记忆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