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谭锦球
五一黄金周刚过,入境事务处资料显示,5月1日至5日期间,共有约110万人次旅客访港,较去年同期上升22%。其中,内地旅客占了92万人次,增长20%。然而,在这些数字背后,内地旅客的旅游模式正悄然发生变化,一种以「特种兵」和「深度游」为代表的新形态正在兴起,尤其受到内地年轻人的青睐。这种转变不仅影响香港旅游业,更突显两地文化交流新趋势。
所谓「特种兵」式旅游,指的是游客以最低成本和最高效路线,在最短时间内走访最多景点。这种旅游模式的兴起,与内地年轻人追求效率、注重性价比的消费观念密切相关。这种「特种兵」式旅游,反映出内地年轻人对香港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渴望在短时间内了解香港的文化、历史和风貌,并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旅游体验。这种以「打卡」为目的的旅游方式,为香港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与「特种兵」式旅游不同,「深度游」则更注重体验香港独特文化和生活方式。这类游客往往会花更多时间在香港,深入了解香港的历史古迹、文化艺术、自然风光和市民生活。他们可能会走访古迹,感受香港的历史底蕴;在郊野地区扎营远足,欣赏香港自然风光;甚至在泥滩采蚬,体验香港渔村文化。
这种「深度游」的兴起,反映出内地年轻人对香港的认识正在发生变化。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购物和观光,而是希望通过亲身体验,了解香港的文化内涵,寻求与香港本地文化的共鸣。这种对文化价值的追求,也体现在他们对消费的态度上。相比起购买奢侈品,他们更愿意把钱花在体验香港的特色美食、参加文化活动和购买具有香港特色的纪念品上。
「特种兵」和「深度游」这两种旅游模式的兴起,不仅改变了香港旅游业的格局,也促进了香港与内地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互动。内地年轻人在香港的旅行体验,不仅丰富了他们的人生阅历,也加深了他们对香港的了解。同时,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旅游体验,也让更多内地人了解香港的真实面貌。
另一方面,香港旅游业界和文化机构也在积极适应这种新旅游趋势,推出更多符合内地年轻人口味的旅游产品和文化活动。例如,一些旅行社推出了「香港深度游」线路,带领旅客走访香港历史古迹、文化艺术中心和特色街道;一些博物馆和美术馆也举办了更多具有互动性和参与性的展览,吸引年轻旅客的眼球。
这种双向奔赴的文化交流和互动,有助于增进香港与内地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促进两地人民的感情。通过旅游这种轻松愉快的方式,两地年轻人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透过接触互相学习、提升、进步。
当然,这种新旅游形态也给香港旅游业带来挑战。例如,「特种兵」式旅游的兴起,可能会导致旅客消费水平下降,影响香港零售业收入。此外,大批旅客涌入香港,也可能给香港的交通、住宿和环境带来压力。
挑战往往伴随著机遇。香港旅游业界可以通过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提升香港旅游业的整体收入。例如,可以开发更多具有香港特色的文化体验项目,吸引对香港文化感兴趣的旅客;可以推出更多个性化旅游服务,满足不同旅客的需求。特区政府也要加强对旅游业的管理和引导,确保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例如加强对旅游景点的保护,维护香港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加强对旅游市场监管,打击欺诈行为,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等。
「特种兵」和「深度游」的兴起,是内地年轻人旅游观念转变的体现,也是香港与内地文化交流新趋势。站在太平山顶俯瞰维港,络绎不绝的年轻身影正在重新定义香港这座国际城市的魅力。当内地年轻人用行山杖代替购物袋丈量香港、用写生簿替代行李箱装载记忆时,这种旅游形态的进化本质上是文化的觉醒。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城市,也需要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这种转变,将深度游带来的文化动能转化为城市发展的持久优势,让两地的文化对流在双向奔赴中孕育出更具生命力的共同体意识。
(作者为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义工联盟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