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黄锦良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国家一直高度重视教育,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提升至战略性的层面。面向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国家颁布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规划纲要》),涵盖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领域,为国家未来10年的教育发展指明方向。
早前教联会发布《教育强国建设与香港教育发展》建议书,在七大范畴提出了39项建议,为香港教育发展建言献策,与国家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相呼应。其中我们提出要加快推进数字教育、强化STEAM(科学、科技、工程、艺术、数学)教育,以推动教育创新,培育拔尖创新人才,为香港发展成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提供人才支撑。
推动学校数字化转型
近年特区政府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成立数字教育策略发展督导委员会,就香港推行数字教育的目标策略及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建议。因应人工智能(AI)兴起,笔者建议政府就数字教育的发展完善政策框架,明确界定数字教育发展愿景、策略、目标、实施路线图及相关指标。政策框架须涵盖各学习阶段,并考虑不同学生群体的需要,确保数字教育资源公平共享;同时,参考其他国家做法,定期更新政策文件,与时并进。
教师之数字素养是推动数字教育的重要基础。去年政府提出以初中科学科为试点,支援学校将AI融入学与教,加强AI教育。不过目前学界推动数字教育的校际差异甚大,未来应重点提供系统化的教师培训及专业支援,包括数字课堂设计、数据驱动教学、教育科技应用等,逐步建立一支具备数字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此外,香港可参考国家和海外的数字素养指标,制订一套合适指标,追踪香港教师掌握数字教育的程度,以提供针对性的支援。
为鼓励学界探索以创新方式推动教学,笔者建议设立拨款计划资助学校、专上院校和教育团体,开展更多在校园应用AI或资讯科技的计划,以创建“智能校园”,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体验,提升学与教效能;同时促进校务管理效率,减轻教师工作量。
未来,香港可借鉴内地推动数字教育的经验,加强双方合作,以完善本港数字教育体系和政策措施。例如定期举办内地数字教育交流团,让中小学校长及相关学科教师,有更多机会到内地的示范学校、数字教育研究中心等参访,通过深度考察和交流,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同时,加强两地数字教育平台对接,笔者建议“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与“香港教育城”互相开放平台给教师、学生、家长使用;共同开发适合内地与香港学生的网上课程及数字教材等,共同打造具创新性和实用性的课程。
加强STEAM教育
《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科学教育、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发展。事实上,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应从基础教育阶段做起。目前香港资优教育的发展,有待进一步普及。政府须推出更多措施,通过经验分享和资源共享,使学校可更有效识别及培育资优学生,建立校本学生人才库。此外,除了安排资优学生参加国际竞赛,亦可组织更多研学活动,增进他们与各地资优学生的交流。
于课程层面,加强跨学科协作,提供更多应用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在课程加入更多航天科技的学习元素,并透过课外学习活动,让学生有机会探索航天知识。除了在中小学,我们期望当局加强幼儿的创科学习,建议增拨相关资源,或与科技企业合作开发适合幼儿的创科启蒙课程,让幼稚园举办相关游戏,培养幼儿对科学科技的兴趣,为将来的创科学习打好基础。
随着小学即将开展科学科,政府应持续向教师提供各项专业支援,包括加强到校专业支援及开展更多学习圈活动,推动跨学科和跨校专业协作,互相分享良好经验,彼此借镜参考,让同工更有信心教授相关知识。
面对全球激烈竞争,香港须积极推动数字教育与STEAM教育发展,培育具备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家创新科技中心的地位,增强发展动能,助力国家的新质生产力发展。
(作者系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主席,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