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荣彰:应对人口老龄化 香港牙科医疗资源短缺与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合作的启示

范荣彰:应对人口老龄化 香港牙科医疗资源短缺与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合作的启示

日期:2025-04-30 来源:紫荆号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文|范荣彰

香港正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根据统计处最新资料,65 岁及以上人口已突破 23%,预计至2036年将增至三分之一。随人口结构转变,医疗服务的需求大幅上升,当中尤以牙科医疗的资源缺口最为明显。口腔健康与长者的整体生活质素及慢性病风险息息相关,惟本地牙科公共资源长期投入不足,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服务需求。

目前公营牙科服务仅涵盖紧急痛症处理,并无提供定期检查、牙周护理或义齿等全面服务。全港仅设13间公营牙科诊所,长者轮候时间动辄数月,转向私营市场则因费用高昂而却步。这一矛盾促使不少市民将目光投向粤港澳大湾区寻求牙科服务。

近年,不少港人北上深圳、广州等地接受牙科治疗,因当地收费相对低廉、设备先进、诊症效率高。例如同样的植牙疗程,大湾区平均收费约为香港私营市场的三分之一至一半,且诊所普遍支援粤语或普通话沟通,顾客体验渐趋专业化。

更值得注意的是,政府近年积极推动跨境医疗合作,使港人使用大湾区医疗服务的门槛进一步降低。根据最新政策,香港的“长者医疗券”计划已于 2023 年起正式扩展至大湾区特定医疗机构,合资格诊所涵盖牙科服务;同时,“医健通”亦支援跨境接轨,让大湾区合作机构可存取市民的健康纪录,提升诊疗连贯性与安全性。

此等政策便利,实质上为跨境医疗建立制度基础,使大湾区成为香港医疗体系的延伸与补充。惟长远而言,过度依赖境外资源并非理想策略,香港本地医疗制度亦需同步改革,以应对未来几十年的老龄化趋势。建议方向如下:

  1. 强化公共牙科服务与基层口腔护理网络

    增设社区牙科诊所与长者口腔健康支援服务,提升可及性,并鼓励市民定期检查与早期介入治疗。

  2. 扩展牙科专业人力与教育资源

    增加大学牙科学额,并为年轻牙医提供投身基层服务的诱因,如租金资助、开业支援计划等。

  3. 完善跨境医疗配套与监管机制

    优化大湾区医疗机构认可名单,确保使用医疗券的诊所服务质素稳定,并加强跨境数据互通与纠纷处理机制,保障市民权益。

  4. 推动预防为本的口腔健康文化

    强化学校及长者机构的牙科健康教育,并与社福团体合作,定期提供外展口腔服务与简便评估。

总括而言,粤港澳大湾区为香港在面对人口老龄化和医疗资源紧张之际提供了有力的补充方案,特别是在牙科医疗方面。随着长者医疗券和医健通逐步实现跨境应用,跨境医疗已从“替代选项”逐渐演变为“制度支援”。然而,真正可持续的解决之道,仍需香港自身加强本地医疗基建、人才培育与基层护理体系建设。未来的医疗政策应以全民健康为本,强化区域协同,推动预防为先的医疗文化,方能构建一个既具韧性又以人为本的医疗生态系统。

(作者为香港义工联盟常务副主席)

来源:紫荆号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黑雨警告现正生效!香港天文台:至少维持至下午5时
黑雨警告现正生效!香港天文台:至少维持至下午3时
黑雨持续多区灾情画面曝光 将军澳的士没顶 沙田巴士站雨水倒灌现喷泉
强国教育!理大与外交学院共育AI时代外交人才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