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世界卫生组织(世卫)于每年四月最后一周举办世界免疫周,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中心)今日(四月二十四日)提醒市民,适时接种疫苗可有效减低可预防疾病所构成的严重威胁,保障个人及社区健康。
中心发言人说:「免疫接种是一项安全和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过去五十年,疫苗因有效预防疾病而挽救了全球超过一亿五千万人的生命。香港自五十年代起一直为儿童提供防疫注射,本港的儿童免疫接种计划以世卫的扩大免疫规划为基础,并以科学实证为根据,于疫苗种类、接种时间表和网络覆盖方面不断进步。有赖家长、学校和医护界的支持,本港的疫苗接种覆盖率一直维持在非常高的水平,使大部分疫苗可预防疾病得以受控,甚至先后于一九八○年和二○○○年消灭天花和小儿麻痺症,并分别于二○一六年及二○二一年消除麻疹及风疹(德国麻疹)。此外,卫生署积极以公私营协作模式,透过私家医生提供疫苗接种服务,方便家长和儿童,以扩大整体的网络覆盖。以季节性流感疫苗为例,今季度大部分年龄组别的接种率均较上一季度上升。」
中心辖下疫苗可预防疾病科学委员会(科学委员会)从公共卫生角度出发,根据本地的流行病学情况和最新的科研证据就不同群组(如儿童、孕妇、长者等)使用的疫苗作出建议。政府参考科学委员会的建议,为初生婴儿至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提供不同种类的疫苗及加强剂,以预防十二种传染病,亦为高风险群组人士提供季节性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和2019冠状病毒病疫苗等接种服务,以增强市民的免疫力,减低受感染或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中心发言人说:「由于新冠疫情期间疫苗接种率下降,令一些疫苗可预防疾病在香港以外地区再度爆发,例如麻疹在欧美及邻近国家如日本、越南、柬埔寨等的个案均呈上升趋势,主要涉及未完成接种或疫苗接种纪录不明的儿童。百日咳方面,日本、美国和新西兰今年录得的个案数目亦较往年同期高,大多数受影响的个案为婴幼儿及青少年。这反映了适时接种疫苗、维持高疫苗接种率及群体免疫力的重要性。」
市民如计划前往出现疫苗可预防疾病爆发或高发病率的地方,应先确定其过往已完成接种有关疫苗。任何未完成免疫接种或不清楚接种纪录的人士,应该于出发前最少两星期咨询家庭医生的意见。
麻疹的潜伏期为七至二十一日,病征包括发烧、皮肤出现红疹、咳嗽、流鼻水和眼红等;百日咳的患者初期只会流鼻水、打喷嚏、轻微发烧和咳嗽,但咳嗽会日益加剧,严重者可导致抽搐及昏迷不醒。市民如从麻疹或及百日咳流行地区回港后出现相关病征,应戴上外科口罩,停止上班或上学,避免前往人多挤逼的地方,并尽早求医。
更多有关二○二五年世界免疫周的资料,可浏览卫生防护中心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