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我非常高兴可以跟大家分享我们如何应对软对抗的国家安全风险和隐患,一同守护香港。
《香港国安法》和《维护国家安全条例》两套法律浑然一体、兼容互补,已经形成了一道全面而有效的法律屏障,对图谋不轨的人起着极大的阻吓和惩治作用。可以说,这已经有效地应对明目张胆的硬对抗行为,香港亦得以走上「由治及兴」的康庄大道。
四大国安风险
不过,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我们绝对不能够掉以轻心,特别是外部势力和他们的本地代理人仍死心不息,每日不断地找机会,危害国家和香港特区的安全,这些风险包括:
第一是外部势力仍通过抹黑和所谓的「制裁」妄图危害我们的国家安全。刚刚在两个星期前(三月三十一日),美国政府再次使出所谓的「制裁」,针对六位中央驻港机构和特区官员,但我们对这些霸凌行径,只会嗤之以鼻,并会继续坚守岗位,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安;
第二是潜逃海外的反中乱港分子,继续在美西方国家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的勾当,包括继续宣扬港独,他们的行为极其恶劣;
第三就是本土恐怖主义。大家一定记得二○一九年黑暴期间的「屠龙小队」,他们涉及极端激进的恐怖分子行为,包括计划在闹市放炸弹,对无辜市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其严重的威胁。
除了以上三种国家安全风险之外,我们更要小心严防的是第四种风险,就是今天的讨论焦点──软对抗。有些人会问,是不是市民对政府施政不能够批评?当然不是,政府接受市民的监察是正常不过的,而我们亦欢迎市民向政府提出意见,让我们可以精益求精。但是,软对抗是另外一回事,他们透过一些看似和国家安全无关的议题作为切入点,利用假新闻、假消息或者偏颇报道等,通过舆情、网上发酵等手法去分化社会,或是挑动香港和内地之间的矛盾或者其他负面的情绪,例如在二○二四年八月,有人借用一名大学教授在九龙塘站堕轨的事件,在网上发布虚假的死者遗言,甚至在多个地方放置悼念灯箱,从而煽动市民对中央和香港特区政府的憎恨。针对这些行为,警方亦迅速采取行动执法,拘捕两人。
应对策略
以上的例子反映了任何社会议题都有可能被想危害国家安全的人所利用,以达致分化社会的卑鄙目的。我们必须聚力凝心,全方位打击软对抗,包括:
加强情报收集及执法
第一是加强情报收集及执法的工作。曾任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的美国前国务卿蓬佩奥曾经明言,中情局的手段就是利用谎言、欺骗和盗窃行为,以达到他们的目的。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亦坦白承认,他们就是利用「颜色革命」去推翻不顺从美国的政权。所以我们一方面要透过情报收集持续防范于未然。另一方面,亦要采取「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去打击危害国安的行为和活动。
对抹黑言论的及时反驳
第二是对抹黑言论的及时反驳。美西方国家长期对特区维护国安的工作进行抹黑和作出失实的报道;甚至个别本地报刊亦经常作出误导性的报道。我们必须反驳这些有目的的抹黑行为。自《香港国安法》颁布实施以来,保安局已经对失实言论和偏颇报道作出超过200次的反驳,向大众揭示这些软对抗的恶行,向市民大众讲出事实的真相。
优化法律工具
第三是优化法律工具。面对变幻莫测的国家安全挑战,我们必须不断检视风险,优化法律法规和执行机制。例如我们完善了《社会工作者注册条例》,令被裁定触犯危害国家安全罪行的人士,不能担任注册社工。
加强跨部门协作
第四是加强跨部门协作。《维护国家安全条例》清楚订明公职人员有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各部门会继续各司其职,在各自的工作范畴下守护国家安全,并针对各自领域的持份者推广国家安全意识。为此,我们将会在今年上半年推出指引,列明公务人员应如何在执行职务时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包括留心软对抗的出现,并采取积极的应对行动。
深化宣传教育
最后是深化宣传教育工作。帮助市民大众认清国家安全风险和软对抗手段的本质,以在社会上形成知法、守法、护法的风气,提升大众慎思明辨的能力、不受软对抗的影响,是至为重要。
各位,维护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在风高浪急的形势下,恶势力的攻击只会令我们更加团结、更加坚定。保安局会一如既往,坚定不移地防范、制止和惩治任何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最后,我想大家记住软对抗最怕的是甚么?最怕的就是我们说真说话,所以当我们不再惧怕的话,邪恶就会变得软弱无力!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