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全国两会圆满落下帷幕。连日来,代表委员带着人民心声,齐聚首都共商国是,展现履职风采,凝聚奋进力量。
3月12日,全国政协委员陈文洲、吴华江、周春玲、江达可、王明凡等来到粤港澳爱国主义教育(波顿)基地组织召开专题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专题学习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重要讲话精神。在专题会上,现场约400名和线上约4000名包含深圳青少年、各界人士、专业人士参加共同深入学习两会精神。
凝心聚力促发展 共谱香江新篇章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工商总会会长陈文洲表示,今年的两会在团结、奋进、务实的氛围中圆满举办,我们共同见证了一场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盛会。会议期间,我们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深刻领会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总书记的讲话高瞻远瞩、思想深邃,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
在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在过去一年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顺利实现全年经济增长5%的目标,达134.9万亿元,并对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总体要求和目标。在王沪宁主席所作的《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我们聆听了全国政协在过去一年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了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作为港澳界别的委员,我们深入研读并悉心领会了两会各项报告的精神要义,特别是其中关于港澳地区发展的重要论述。陈文洲委员表示,要加速河套及北部都会区建设,深化粤港合作新篇章。当前,香港经济已稳步复苏,社会安定,二十三条立法工作亦圆满完成。陈文洲委员呼吁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对河套合作区建设的扶持力度,并利用代表、委员的广泛人脉资源,促进粤港两地在资金、技术、人才等领域的深度合作。
同时,要优化政策环境,共筑深港创科合作新高地。在政策支持方面,可考虑税收减免、资金资助、人才引进等优惠措施,为创新企业和人才提供更加便捷的条件。另外,要聚焦青年发展,搭建多元平台并提供全面支持。在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为青年争取更多支持与保障,解决他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一国两制”新阶段 香港要有新担当新贡献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广东社团总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吴华江表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今年两会意义重大。国务院总理李强今年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明确今年发展的目标,打好政策“组合拳”加速推进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信心。贯彻落实两会精神,推动香港经济社会发展,把握“一国两制”实践进入新阶段的重大机遇,坚定信心决心,努力实现香港更好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更大贡献,践行新时代“一国两制”实践的重要使命,巩固提升香港的优势地位。
吴华江委员提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为全年经济工作提供方向,也释放了政策发展方向的信号,对“一国两制”实践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政府工作报告对当前国家所面对的复杂内外因素进行了全面而客观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确保经济稳中求进,实现质与量的双重提升。
作为港澳界别的委员,吴华江表示,香港工商界多来积极在广东和内地投资建设,是内地改革开放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与东南亚、欧美等国家拥有紧密的经贸合作往来,可以在内地企业“走出去”、海外企业走“请进来”发挥更大的“超级联系人”,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为港企及整个香港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空间。
发挥自身双重优势 助力香港成为全球科技文化战略新高地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广西社团总会首席会长王明凡表示,今年两会的各项工作报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总结了过去一年全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取得的各项丰硕成果,内容高屋建瓴,求真务实,催人奋进。中央也将继续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深化国际交往合作,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身为港澳界别委员,我备受鼓舞,深感振奋。香港和澳门要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为祖国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作为港澳界别的委员,要积极讲好中国故事,培育文化宣传大使,向世界传递中国科技进步与文化自信的正能量,并进一步发挥双重优势,助力香港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展示科技文明风采的重要桥梁。
王明凡委员表示,要结合自身特色,发挥独特优势,引领港澳青年在新时代积极投身祖国建设,深化交流合作的新篇章,港澳委员应充分利用在两地社会的广泛联系,成为连接港澳青年与祖国建设的桥梁。当前,部分西方国家通过技术封锁、人才争夺等手段遏制中国发展。港澳委员要主动参与青年科学队伍的培养,捍卫国家科技主权,激发科研资源高效流通,共同构建国际科研战略高地。
另外,香港和澳门也要积极搭建科技与文化交融的国际传播平台,多语种、多渠道讲好中国故事,彰显当代中国科技文化软实力,例如可以借鉴今年春晚的创新实践,将非遗文化、AI新科技、智慧机器人等前沿成果巧妙融合,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中国在科技与文化方面的卓越成就和独特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