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慧敏:从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看港未来发展路向

简慧敏:从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看港未来发展路向

日期:2025-03-10 来源:紫荆号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全国人大会议在上周三(3月5日)正式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发表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从回顾过往工作成果、明确政策 导向,到擘画未来蓝图、部署任务目标,都与经济民生息息相关,每年出现的“报告热词”更是政之所向的“风向标”。 

“创新”促发展 科技建未来 

继去年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首要任务后,今年“科技”、“创新”继续成为焦点。 

报告中除了提出一系列前瞻性部署及新词,包括具身智能、6G等,并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外,"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更向外界释放了重要信号——国家重视和支持民间资本在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等领域上发挥重大作用。此信号其实由科 技巨企小米集团(1810)创始人雷军、海尔集团主席周云杰率先亮相首场“代表通道”,就已经初现端倪。特区行政长官日前在社交媒体上撰文,其中表达了特区政府对于创科发展的施政方向,但在实践上仍需加大力度才能迎头赶上。 

近日,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发中心发布本港首个人工智能大模型HKGAI V1,而且“人工智能安全、可信、负责任”论坛在数码港举行,而《预算案》也宣布预留10亿元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发院,香港在人工智能赛道上有了新突破。不过,要全力发展人工 智能为关键产业,长远布局、持续投入是重中之重;同时,“杭州六小龙”的一鸣惊人,让香港看到了科创企业的潜力,特区政府应思考如何更好地赋能科研成果转化和培育我们的下一代,从重视大学教育,扩展至中小学生的培养,藉着创新与实践帮助下一代掌握 面向未来的核心能力。 

扩内联外通 促“国际”合作 

报告的港澳篇幅在去年支持港澳“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的基础上,首次提及要“深化国际交往合作”。该如何深化?笔者在此抛 砖引玉,姑且列举数点。

随着贸易冲突问题不断升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便踏入重组阶段;美国关税大棒的落地,更加速此项进程。早于 2024/25年度《预算案》,就已提出要将香港建构为“跨国供应链管理中心”,但在抓落实上,特区政府必须多下功夫,进一步发挥 好香港在“一国两制”下内联外通的独特优势,巩固经贸联系及区域合作,持续做好“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平台角色。 

在促进金融互联互通方面,现时在港作第二上市的公司不可被纳入“港股通”。香港作为外资进入内地的重要门户,何不更积极主 动与内地相关部门研究把第二上市股票纳入“港股通”的可行方案,进一步拓宽互联互通机制,助力国家建设金融强国? 

民间交流的成效也不容忽视。去年5月,笔者随立法会考察团前往马来西亚、印尼和新加坡进行职务访问,对香港和东盟国家双向 奔赴、互惠共赢的紧密伙伴关系加深了解;笔者担任副会长的香港对外交流友好协会去年12月举办“知识全球化”大学校长高峰 论坛2024,围绕人工智能、大学治理、未来教育等主题开展分享交流,成果丰硕。 

当前,恰逢“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积极参与谋划“十五五”的关键期,期待特区政府引领各界把握机遇、锐意改革,展现报告 全文出现40多次的“改革”决心,做好“三个中心、一个高地”的大文章。

转载自:明报《Money Monday》

来源:紫荆号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李家超对李兆基逝世表示哀悼 赞扬其对本港经济发展贡献良多
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在北京出席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新闻发布会
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举办学习讲堂 传达贯彻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
香港海关检获约三千五百万元怀疑大麻花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