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处二○二四年工作回顾

消防处二○二四年工作回顾

日期:2025-01-24 来源:紫荆号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以下为消防处处长杨恩健于一月二十二日(星期三)发表的消防处二○二四年工作回顾全文:

前言

过去一年,消防处一如既往坚守岗位,上下同心,促进香港和国家安全与发展,务使香港成为安居乐业的地方。本处不但在灭火救援、救护服务、防火规管等范畴忠诚履职,亦竭诚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深化与内地同业的联系。

二○二四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维护国家安全条例》正式实施的历史性一年。本处贯彻「爱国爱港」的方针,已成立「国情及国安教育督导委员会」,推动国情和国安教育。此外,粤港澳三地政府于去年签署《粤港澳应急管理合作暨大湾区应急救援行动合作框架协议》,构建了一个由政府主导、以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主体、以行动为核心的应急救援合作体系,全面加强三地在应急管理救援的能力。

在工作计划方面,消防处积极落实《施政报告》中涉及消防处的各项工作,制定了《策略发展蓝图2024-2026》,阐明未来三年的发展方向,并成立督导委员会定期监察并落实《蓝图》,确保各项策略目标按优先次序推进。

1)灭火救援工作

消防处去年共接获37 828宗火警召唤,较二○二三年上升4.8%(即36 103宗)。升幅主因是火警钟误鸣个案(29 357宗)增加,较二○二三年上升5.7%(27 787宗),而这数字增加主要是与环境因素,例如湿度及降雨量有关。另外,成灾的火警有5 222宗,较二○二三年上升154宗(5 068宗),而这数字增加主要是与煮食炉火、汽车火警及烧焊产生火花而引致的火警有关。当中95.6%的楼宇火警能够在规定召达时间内获到场处理,较服务承诺的既定目标(即92.5%)高出约3.1%。

较为瞩目的火警是四月十日在佐敦一幢旧式商住楼宇发生的三级火警,事故导致多人死伤。事后,消防处成立了专案组调查事故原因和导致多人伤亡的成因。另外,四月九日,洪水桥洪雅路地盘亦发生四级火警,火势于四月十一日才大致救熄,历时近42小时。本处在此次火警中首次使用室内定位设备,该设备能实时监测前线人员的位置及安全状况,并标示待救者的位置,大大缩短搜索时间和提升前线人员的安全。

特别服务召唤方面,全年特别服务召唤共有39 320宗,较二○二三年减少3.5%(即40 763宗)。较为瞩目的事故是二月在启德一个建筑地盘发生的一宗棚架倒塌意外,最终导致两人死亡及三人受伤。

2)防火规管工作

消防处持续革新并优化防火规管流程以提高工作效率,并致力提升社区的防火意识。

在审批和验收消防装置及设备方面,本处计划透过灵活调配内部资源,于二○二五年三月成立「新建消防设施一站式验收统筹办公室」(「消防验收统筹办」),进一步提升验收新建楼宇及便商利民建筑项目的整体效率,并加强与工程业界及相关政府部门的合作。

现时验收工作的整个流程,由提出申请到完成验收、核实所有图则文件,以及最后发出消防证书,绝大多数都能在52个工作天内完成。本处期望「消防验收统筹办」成立后,能够透过加强与各持份者沟通、超前拟定验收日程、安排验收前会议和利用科技加快验收流程等一系列措施,将一般建筑规模的常规项目所需的整体验收时间压缩三分一,进一步减至35个工作天内完成,而公营房屋的项目,更务求在22个工作天内完成整个流程。

为了提升旧式楼宇的消防安全,本处除了主动进行消防安全巡查,积极监察有关进度,确保相关政策有效推行外,亦已完成《消防安全(建筑物)条例》的修订工作。修订《条例》已于二○二四年十二月十三日正式生效。是次修例的主要目的是引入代办工程机制、提升罚则,以及协助和推动《条例》下的目标楼宇遵从《条例》的要求,从而将目标楼宇的消防安全水平提升至切合现代的标准。

就支援目标楼宇的业主及占用人方面,本处将改善工程分为四个阶段,并推出一系列适切的支援措施。落实这些措施后,《条例》的整体执行情况已明显改善。在二○二四年,共有1 176幢楼宇的消防图则获审批,较二○二三年的677幢增加74%,而绝大部分图则均在首次呈交时便获成功审批。此外,在二○二四年,消防安全指示在整幢楼宇均获得遵办的数字从二○二三年的58幢大幅增至108幢,增幅为86%;而在住用部分获得遵办的数字,则从48幢增至85幢,增幅为77%。

此外,本处于二○二三年十二月在九龙油尖旺区成立了「消防处楼宇改善支援中心」,成立至今共处理10 322宗个案,并计划于二○二五年第三季前在港岛及新界各成立一个支援中心,增加覆盖面,为旧楼的业主及占用人提供一站式支援服务。同时,本处将于二○二五年第一季成立「消防处楼宇改善特别职务队」,每年主动巡查1 800幢旧式楼宇,加强执法及消防安全教育工作。

防火巡查工作方面,本处去年曾进行460 400次巡查,当中一共发出17 775张「消除火警危险通知书」,并提出4 967次检控;而因应华丰大厦火警后,本处已根据风险为本原则对约1 000幢火警风险较高的旧式商住楼宇进行约8 200次主动巡查,其中以油尖旺、深水埗、东区及中西区的楼宇最多,占总数超过一半;其间本处发出8 661张「消除火警危险通知书」,当中超过一半(即4 695宗)个案与防烟门违规有关。此外,在5 991张已到期的通知书中,超过九成(即5 632张)已获遵办,而火警危险再次出现的个案只有四宗,只占整体不到0.1%。

在提升社区防火意识方面,消防处推行多项教育及宣传活动,包括联同民政事务处及各区防火委员会到访旧式楼宇及「三无大厦」,派发「防火三宝」,即灭火筒、灭火毡及独立火警侦测器,并推广使用简易式手提灭火筒,以提升家居防火能力。本处亦加强排查重要基础设施、持牌食肆、临时公众娱乐场所、油站等处所,以提升社区的消防安全水平。此外,在冬季防灾应急宣传月期间,消防处举办了超过100项宣传活动,并进行了一系列消防安全巡查。在这些巡查中,本处分析了过去一年的火警成因和常见火警隐患,并根据这些分析制定了四大宣传主题,即「防烟门应常关」、「火警逃生时带备『逃生三宝』」、「消防装置需年检」,以及「安全使用锂电池及充电装置」,并向市民推广。

此外,本处已于二○二四年第一季就注册消防工程师的作业守则进行业界咨询,获业界普遍支持。本处会就注册消防工程师计划的执行和规管等多方面拟定细节,期望可于今届立法会会期内提交相关附属法例草案。

危险品管制方面,新修订《危险品条例》的24个月过渡期已于二○二四年三月三十日届满,标志着香港的危险品规管正式与国际标准接轨。本处一共为业界转换了3 966个危险品制造/贮存暨使用牌照和1 613个危险品运送牌照,并推出多项措施协助业界和公众遵办新规定。鉴于《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会定期更新,本处亦已于去年底完成更新危险品列表及相关工作守则,以利便业界运作。

至于打击非法燃油转注活动,消防处去年共进行了接近2 000次巡查,以及29次跨部门执法行动,合共检获近63万公升燃油,并就当中268项控罪提出检控。

3)救护服务

二○二四年的紧急救护召唤共有784 243宗,与二○二三年相比上升1.1%(即775 625宗),当中96.1%的召唤能够在12分钟的目标召达时间内获到场处理,比服务承诺的92.5%高3.6%。有见观塘区对救护服务的需求日增,本处已将观塘消防局现址的部分建筑改建,以增设救护站。

消防处持续加强推广心肺复苏法(CPR)及自动心脏除颤器(AED),年内与香港教育大学、香港律师会、香港童军总会、公务员事务局、海洋公园等多个机构,以及各民政事务处合作举办多项CPR及AED训练活动。

本处亦获教育局支持,推出中学生「做得到」计划,让从未接受训练的学生透过教学影片和体验工具,体会遇到心脏骤停患者时可如何处理。该计划由二○二四年五月开始实施,至今已有23间中学参与其中,逾2 500名中学生接受训练,而来年亦会进一步推广至另外50间中学,为约5 000名中学生提供训练。

此外,「救心同仁」联盟于二○二三年六月成立至今已一年多,随着遗传性心律基金会和香港心脏专科学院于年内加入后,成员数目已增至九个,共招募约16万名市民加入成为「救心同仁」。

在扩展AED覆盖方面,消防处继续鼓励和协助社会各界安装AED。现时,消防处的「AED揾得到」网上资讯平台载有约370个机构逾3 300部AED的资料。各AED 主要分布于高风险及人流密集的地点,例如体育场所、商场、港铁站等。另外,在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的支持下,本处已推出「处处有心机」计划,现时正陆续在香港的巴士站、过渡性房屋和简约公屋范围安装AED。

未来,本处将持续扩大AED覆盖率和推广急救训练,务求建立更完善的社区安全网。

4)维护国家安全

去年,消防处坚定不移维护国家安全,并透过多项活动深化属员的国家安全意识。

事实上,本处去年已进行了12次跨部门反恐演练,为接近1 000名前线属员提供反恐训练。

此外,因应越来越多市民敢于在紧急情况中出手救人,本处推出了「消防处社区应急先锋计划」,务求全面提升市民的应急准备,并向他们灌输对社区的责任感。新计划取代推行多年的「消防安全大使」和「楼宇消防安全特使」计划,并特意加入亲子计划,鼓励家长从小培养小朋友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本处今后会继续积极推行「社区为本」的公众安全策略,并且透过「消防处社区联动网络」与18区防火委员会建立更密切关系及有效的沟通机制,借此优化地区应急措施。

5)与内地和海外的联系

消防处在二○二四年继续深化与内地及海外的合作,积极推动技术交流及专业发展。

关于内地方面,随着《粤港澳应急管理合作暨大湾区应急救援行动合作框架协议》的落实,三地政府承诺通过技术和知识交流机制、资源共享机制和应急动员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在应急管理和救援方面的合作,切实提升跨境救援效能。年内,粤港澳三地合办了四次联合跨境演练,而在五月于江门举行的大型联合演练中,本处人员及设备更首次经跨境绿色通道进入内地参与演练。

去年,本处积极参加内地专业会议及技术交流,进行了98次内地职务访问,例如出席「全国火灾调查技术学术工作委员会」年会,探讨新能源火灾调查技术,又赴内地多个省市进行培训与考察。其中,机场消防队曾参访武汉和鄂州等地,以促进湖北与香港在航空消防安全方面的协作。在辅助医疗研习方面,本处与内地医院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进行了七次合作交流。

至于海外方面,消防处联合本港多个专业学会筹办「亚洲消防国际会议2024」,成果丰硕。会议不但汇聚本地、内地及国际同业,更吸引了来自19个「一带一路」国家及东盟国家的专家参加,共同就区域应急管理、救援技术及合作机遇进行深入探讨。同时,本处积极深化与东盟及亚太区国家的联系,除了邀请六个国家及地区的代表来港参与烟火特遣队的专项技术交流会外,亦与新加坡在救护专业领域进行深入交流,并且派遣急流及水浸拯救专家到马来西亚向当地同业提供技术指导及专家意见。日后,本处会继续展现香港的国际化优势,进一步巩固在区域应急救援领域的影响力。

6)青年发展

消防处致力推动青年发展。消防及救护青年团已于去年扩展至全港18区,团员人数增至超过1 000人,未来亦会进一步推展至小学层面,吸引更多青少年参与。

年内,本处在消防及救护学院举行消防及救护青年团大汇操,庆祝国庆75周年,而新成立的「消防及救护青年团仪仗队」亦在活动中首次亮相,展现团员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另外,本处在深水埗区推出了「裔智计划」,为本地及少数族裔学生举办消防处工作体验日,借此加深他们对消防安全、应急救援的认识,同时帮助少数族裔青年融入社区。

7)创科便民

消防处一直与时并进,在多个范畴善用创新科技提升行动效率,便民益民。

在灭火及救援科技方面,消防处透过结合手提电话定位仪、无人机、人工智能相片分析软件和新应用程式,进一步完善山岭搜救系统。此外,本处利用新开发的「虚拟火场事故指挥训练系统」训练消防人员根据不同情境作出决策,从而增强应急管理能力;这项技术更于二○二四年在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及亚洲创新发明展览会中荣获多个奖项。

为更有效应对疫症及传染病,感染控制及危重病症运送救护车已于二○二四年十二月投入服务。这款新车配备特高换气量的负压系统及危重病症运送专用设备,能提升本处应对新型传染病威胁的能力及增强危重病症的运载能力。此外,本处现正利用大数据优化AED覆盖率,以及开发数据仪表板,提升急救资源分配效率及决策质素。

在便民服务方面,消防处推出电子牌照及证书服务,让市民可随时透过政府「认证易」的一站式平台验证文件真伪,提升有关服务的透明度,以便利市民。本处亦将推出新的线上平台,利便市民提交资料及查询火警危险投诉个案。

8)来年工作计划

新的一年,消防处将继续落实《施政报告》及《策略发展蓝图2024-2026》内的各项工作。

为打造香港消防服务的优质品牌,本处持续为进阶技术训练课程取得认证,目前已有七个课程获得资历架构第四级认证,包括最新获认证的潜水拯救及急流拯救课程,而危害物质技术员专业证书的资历评审工作亦已经展开。同时,本处正致力为香港特区救援队争取成为国际认可的中型救援队伍,并计划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训练及认证课程,推动消防服务专业化及国际化发展。

在融入国家发展方面,本处会加强与内地同业的联系,深化与大湾区在训练及技术交流上的合作。本年三月下旬,粤港澳三地的救援队伍将在香港举行大型联合跨境演练,希望借此进一步提升大湾区内联合处理灾害事故的能力。同时,本处会参考国家消防技术及标准,提升行业的安全水平,协助业界配合内地消防行业的快速发展。

本处亦会与电讯商合作推动智慧消防建设,加快数码转型,探索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救援、防火及应急管理方面的创新应用,例如物联网火警侦测系统、低空经济技术、紧急通讯技术等,目的是全面提升消防工作的智能化及信息化水平。

社区方面,本处将深化与地区防火委员会和关爱队的合作,全面提升公众对消防安全及应急准备的意识,并全力推展「消防处社区应急先锋计划」,预期该计划每年可吸纳5 000名新成员。

结语

总结二○二四年,消防处凭着不断求进及自我革新的精神,成功应对了许多挑战,也牢牢把握发展机遇。本处衷心感谢社会各界的坚定支持。展望未来,消防处将与时俱进,善用科技力量提升服务效率及质素,致力维护国家安全及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确保香港安全稳定,进步繁荣。

IMG_3902 (cropped)

附件:消防处二○二四年工作回顾

来源:紫荆号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五一假期开启返程模式 全国铁路、公路进入返程高峰
投资界春晚来袭!2025巴菲特股东大会五大焦点全梳理
陈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滨 推动无处不旅游
外籍游客、外语导游、外国博主……多视角讲述“China travel”独特记忆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