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贝母的介绍
川贝母,又称川贝,是中药材的一种,来源于百合科植物的鳞茎,包括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或梭砂贝母的鳞茎,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的功效。尽管川贝母的需求大,但其产量却相对有限。在药材市场上,过往亦有发现川贝母掺杂的情况,较常见是掺入价格较低而外型相近的平贝母。虽然平贝母与川贝母均属于百合科的植物,但它们不是同一物种,且在功效上存在差异,因此应该避免混淆使用。有关川贝母和平贝母的详情,可参阅https://www.cmro.gov.hk/files/gcmti/research/mmi/ech_search/035_BFC_vs_BFU_tc.pdf 。
辨别川贝母和平贝母的方法
要辨别川贝母和平贝母,最简单的方法是比较它们的外形特征。这方法对鉴别原药材十分有效,但当川贝母被磨成粉末后,仅凭外观则难以判断是否掺入了平贝母。化学分析是另一种常用的中药材鉴别手段,然而,由于川贝母和平贝母的主要成分相似,准确分辨两者的检测过程会较为复杂。因此,这些方法都存有一定的局限性。
DNA技术的应用
现时,利用脱氧核糖核酸(DNA)技术作物种鉴别已相当普遍,并广泛应用于食品检测、病毒检测等领域。DNA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其灵敏度极高,检测时仅需少量样本,且不受生物的年龄、生长环境、生理状况及成分含量的影响。这使得DNA技术特别适合用于一些没有独特化学标记成分且已被磨成粉末的中药材。
「政府中药检测中心」的研究成果
卫生署中医药规管办公室辖下的「政府中药检测中心」(「检测中心」)专责中药科研,为中药安全、品质及检测方法建立参考标准。就DNA的研究项目,「检测中心」已成功开发以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检测川贝母中掺杂的平贝母。这方法有效补充传统的鉴别方法,不仅能辨别川贝母和平贝母的原药材,还适用于药材粉末。
即使在1公斤的川贝母中掺入5克的平贝母,仍能快速且准确地侦测出来。另外,相对于程序复杂的DNA测序方法,这项技术操作流程较为简单,因此能降低测试成本。这方法有效协助中药业界准确识别中药,例如,中成药制造商在使用川贝母作为原材料时,可于每个批次的川贝母来货中抽取少量样本进行DNA检查,以辨别来货有否被掺入平贝母。总括而言,这个方法切实地解决业界面对难辨货源真伪的难题,从而保障业界声誉和利益。
「检测中心」的其他DNA研究项目包括采用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区分鹿茸饮片正品品种梅花鹿和马鹿,以及使用「DNA条形码」技术为多种中药材建立参考DNA序列库等。
「检测中心」亦会定期向中药业界、检测业界及科研机构介绍相关检测技术,从而提升香港中药检测的水平。有关「检测中心」的研究及相关工作的详情,可浏览卫生署中医药规管办公室的网页(https://www.cmro.go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