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署一月十三日举办首届「全校园健康计划」学校分享会暨嘉许礼,嘉许八间表现卓越的参与学校,并邀请了学校代表分享推广校本健康工作的经验,供其他学校参考借镜。
「全校园健康计划」参考世界卫生组织(世卫)倡议的《健康促进学校框架》,协助学校有系统地检视及制订四大健康主题(即体能活动、健康饮食、精神健康和社交健康)及六大发展领域(即健康学校政策、学校环境、校风与人际关系、家校与社区联系、健康生活技能与实践及学校保健与健康促进服务)。有关的健康促进措施,令校园逐步成为一个有益于生活、学习及工作的健康环境。
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教授在嘉许礼上致辞时说:「根据世卫,我们一生在小学及中学校园度过大约15 000个小时,可见学校在促进学生、老师、家庭及社区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竭力缔造健康的校园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得以健康成长。」
「我鼓励学校主动制定更多促进健康的政策,例如在非体育课日采取弹性校服政策,鼓励校方、家长与学生积极建立恒常参与体能活动的习惯,以达致世卫建议的平均每天60分钟中等至剧烈强度的体能活动。」
「《行政长官2024年施政报告》宣布强化『全校园健康计划』,为每间参与学校编制『一校一健康报告』,建议针对性校本健康促进措施,改善体能活动和饮食等安排,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我很高兴知道,现时已有超过700间学校参与这个计划,涵盖约六成全港中、小学,参与率令人鼓舞。但我们仍要努力,要实现『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这个愿景,不论是特区政府或是学校均任重道远。」
卫生署署长林文健医生致辞时表示,外国实证研究文献结果显示,学校实施《健康促进学校框架》能够为学生健康带来正面影响,例如有效减少学童的吸烟风险、减少欺凌个案、有助改善学生的体重指标;以及增加他们的体能活动和蔬果摄取量。
卫生署自二○一九/二○学年起,以先导计划形式在30间中小学推行「健康促进学校计划」,为参与学校提供专业指导,协助它们按《健康促进学校框架》开展校本健康促进工作,探讨在本港推展健康促进学校模式的可行性。
自二○二三/二四学年起,卫生署将「健康促进学校计划」恒常化,定名为「全校园健康计划」,以「全校园‧齐健康」为口号,为学校提供指引和检视表,让他们更有系统地检视和制定健康促进措施。
在今日典礼上获嘉许的八间学校由先导计划开始,一直积极参与和支持计划,环绕四大健康主题及六大发展领域发展全面的健康促进措施,并以不同渠道与其他学校分享实践「全校园健康计划」的经验及策略。
此外,四间参与学校亦分享他们推行校本健康推广工作的经验,以及在推动「全校园健康计划」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创新方法和资源利用,让其他学校对推行计划有更深入的了解,以及提供实用的参考例子,让学校更有效地推动「全校园健康计划」的理念。
世卫西太平洋区域办事处健康环境与人群司司长冈安裕正医生亦于活动上以视像致辞,超过二百名中小学学校代表出席今日的典礼,活动精华片将上载到全校园健康计划网页,市民亦可于卫生防护中心Facebook浏览。
有兴趣参与「全校园健康计划」的学校可联络卫生署健康促进学校科。

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教授在典礼致辞。

卫生署署长林文健医生在典礼致辞。

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教授(右三)、卫生署署长林文健医生(左三)及其他主礼嘉宾合照。

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教授(中)、卫生署署长林文健医生(右六)、教育局副秘书长苏婉仪(左六)、其他主礼嘉宾及参与全校园健康计划的学校代表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