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锦辉:2024年政府创科投资增加 产业发展蓄势待发-紫荆网

黄锦辉:2024年政府创科投资增加 产业发展蓄势待发

日期:2025-01-13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 黄锦辉

创新科技及工业局(以下简称“创科局”)于去年底接受媒体访问,回顾过去一年(2024年)的十大工作,包括多项创科世界排名高企、《河套纲要》出炉、AI超算中心启用、数字办成立、加速新型工业化、推出百亿元“创科产业引导基金”、筹建第三个InnoHK平台、抢企业:引进逾百科企、创科盛事浪接浪,以及港产航天载荷专家。过去一年政府在推动创科产业方面非常努力,笔者及多位议员同事在立法会不同会议上都给予局方肯定。

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最新发布的《2024年世界竞争力年报》中,香港排名上升两位,至全球第5位;而在IMD《2024年世界数码竞争力排名》中,香港排名上升3位,在全球67个主要国家及经济体中名列第7;香港继续在“科技”、“知识”和“准备程度”3个主要综合因素上表现出色,分别排名第3、5及15位;特别是“深圳—香港—广州城市集群”连续5年蝉联全球第2位。中央政府充分考虑到这些条件,以及香港特区的软实力优势,锐意打造香港成为国际创科中心,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创科企业“走出去”,并把跨国创科企业“引进来”。

为创科土壤播种施肥

根据科技管理学理论,社会发展创科产业必须有肥沃的创科土壤,而资金投放、人才培育、基础设施及政策支援皆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创科局于2022年底推出《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以建设国际创科中心为目标,制定香港未来5至10年的创科发展规划。而上述去年十大政府工作正是规划的初步成就,目的是为香港创科土壤播种施肥,非常之关键。

在资金投资方面,《2024年施政报告》多项措施建议推动产、学、研、投各界积极投入创科生态圈,计划投放合共300多亿元大力支助上、中、下游创科活动,包括筹备成立第三个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为进一步吸引世界级的科研团队与本地院校合作,特别聚焦在先进制造、材料、能源及可持续发展的上游研发;设立100亿元的“产学研1+计划”以促进中游科研成果商品化;设立100亿元的新型工业加速计划,以推动下游的新型工业发展;另外,在创新及科技基金下预拨100亿元创科产业引导基金,成立母基金,加强引导社会资金投资指定策略性新兴和未来产业等。总言之,本地研发总开支于2023年增加至超过330亿元,相对本地生产总值的比率升至1.11%,创历史新高。

在人才培育方面,截至2024年9月底,各输入人才计划共收到超过38万宗申请,其中约24万宗获批,约16万人才携同家人抵港,超额完成最初政府于2023年至2025年内订下的合共引才10.5万目标,彰显政策效果。而来港人才之中,除金融外,绝大部分均是创科人员。

在基础设施方面,香港首座人工智能超算中心于2024年底在数码港落成启用,首阶段算力可达1300 PFLOPS,与现有运算水平相比已大幅跃进。第二期设施将于一年后投用,总算力会提高达至3000 PFLOPS。实际上,人工智能不单止对算力要求高,对电力要求同样不低,香港电力供应一向稳定,这在地缘动荡下尤其显得珍贵。所以,凡此种种都大大增强了本地以至海内外来港发展人工智能的吸引力。

提升“新质生产力”

在政策支援方面,政府于去年11月20日公布《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园区发展纲要》,提纲挈领地阐述河套香港园区的愿景与使命、发展历史背景和依据、园区的重点发展方向、策略和目标,以及促进港深两地园区跨境要素流通的便利措施,为香港园区订下清晰的发展方略。第一批次首3幢大楼于去年底起陆续落成,香港园区于今年将正式进入营运阶段。政府下一步工作将积极落实创新要素跨境便捷流动政策措施,以及招商引资吸引海内外顶尖企业和人才落户。

经过政府多年的努力,香港创科发展已经准备就绪,而昔日创科投资于2025年将会迎来回报。创科回报不仅局限于经济成长之量,更包含其质,助力提升香港的“新质生产力”,促进香港国际创科中心发展。

(作者系立法会议员,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五一假期开启返程模式 全国铁路、公路进入返程高峰
投资界春晚来袭!2025巴菲特股东大会五大焦点全梳理
陈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滨 推动无处不旅游
外籍游客、外语导游、外国博主……多视角讲述“China travel”独特记忆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