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屠海鸣
上周四及周五(3月30日及31日),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在海南举行,会议主题是“不确定的世界:团结合作迎挑战,开放包容促发展”。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开幕式发表题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的主旨演讲,赢得了世界舆论的广泛关注。
10年前,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李强的主旨演讲,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阐述了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国方案,展示了中国的博大胸怀和宽阔视野,体现了中国与各国求合作、共繁荣的诚意。习近平曾说:“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李强的演讲再次体现了大国担当、大国大气象!
笔者作为博鳌亚洲论坛的正式代表,在现场亲耳聆听了李强的演讲,深深感受到了会场内外令人振奋的热烈气氛。中国的“确定性”,给不确定的世界带来定力和活力,给亚洲带来信心和力量,更给香港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和广阔的空间。
不确定性 世界未来最大隐忧
3年疫情令世界各经济体受到沉重打击,并导致全球一亿多人返贫。现在,人类站在疫后的第一个春天,人们盼望走出阴霾,重拾希望;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的疲态令人忧虑:一是,美国、欧洲等经济体尚未完全走出高通胀周期,经济复苏前景不明;二是,美国粗暴加息引发中小银行纷纷倒闭,现在看到的可能仅是“冰山一角”,更大的危机也许还在后面;三是,俄乌战争已演变为美西方和俄罗斯的较量,不仅带来全球性的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更易令全球经济航船有失控之忧;四是,美国联合一些国家从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围堵和打压中国,给中美、中欧、中日经贸关系制造麻烦,也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障碍。
世界不确定性的策源地是华盛顿,美国用政治思维处理经济问题,这种做法违反了经济规律,打乱了全球化形成的产业链格局,不仅令包括中国在内的有关国家受损,也令美国等国物价抬升、通货膨胀、民众生活成本增加。近来,欧洲频繁出现的罢工、法国出现的游行,都是对民生困顿的不满。
在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世界银行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增长1.7%,较去年6月预测下调1.3个百分点;其中,美国经济增长0.5%,欧元区为零增长,可以说,“不确定性”是世界未来最大的隐忧。
中国确定性 给世界注入信心
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李强用6个词来形容中国:“长期稳定、一心发展,脚踏实地、勇毅前行,自信开放、乐于共享。”
在各分论坛的讨论中,来自世界各国的代表们,普遍认同李强对中国的描述,这也是与中国长期打交道中的真实感受。
有人谈到,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Tim Cook)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表讲话,受到热烈欢迎,而TikTok首席执行官周受资在华盛顿受到了截然不同的待遇:美国议员对周受资进行了长达数小时的“审问”,议员们反复打断周受资的陈述,显得异常焦虑、粗暴和缺少自信。
有人谈到,如果进行一场长跑比赛,想超过竞争对手的正确办法是努力奔跑,而不是故意把竞争对手绊倒。美国给TikTok的出路有两条,或由美国公司收购,或撤出美国市场,这是不公平的,不符合市场规则;相比之下,中国的心胸和视野要宽广得多。
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李强讲了中国的“4个确定性”:一是共同守护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为变乱交织的国际局势注入更多确定性;二是共同打造更具活力的增长中心,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更多确定性;三是共同拓展团结合作的有效途径,为深刻变革的全球治理注入更多确定性;四是共同推动人文交流走深走实,为不同文明的交融共生注入更多确定性。
世界各国代表对中国的“4个确定性”给予积极评价,人们普遍认为,在美欧日等经济体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中国的确定性给了世界以信心和定力。
硅银瑞信爆雷 亚洲安全有前途
此次博鳌亚洲论坛吸引了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位政界、工商界及智库学者代表,在开幕式的前两天首场分论坛会场内,就座无虚席,很多人甚至站着听完全程,气氛的热烈程度超过预期。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是本次论坛最受关注的人物之一,他表示,亚洲必须保持稳定、包容和开放,要“竭尽所能同彼此、以及外部伙伴保持稳定关系”,而中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新加坡作为一个小国,却能与世界各大国均保持平稳和顺的关系,并把一个细小的经济体打理得井井有条,令人起敬。
马来西亚总理安华表示:“竞争固然有益,但合作更重要。”这些声音透露出重要信息,尽管这些国家感受到华盛顿的压力,但他们不愿意让自身国家及地区成为“角斗场”,而是希望亚洲国家携手合作,从而让亚洲发展更有韧性,以抵御外部不确定性的冲击。
硅谷银行和瑞信银行“爆雷”后,美欧资产流向新加坡和香港,这是资本“用脚投票”,说明亚洲的两个国际金融中心都是安全的,亚洲是有前途的。
论坛期间,笔者与世界各国的工商界人士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深深感受到,和平、合作、发展、共赢是亚洲国家的普遍诉求,有中国这样的“领头羊”,亚洲的“高光时刻”令人期待!
就在博鳌亚洲论坛举行的前后,世界对中国的期待持续升温,一些国家领导人“排队”等候访华,包括美国苹果公司、德国大众公司在内的巨头,都看好中国市场,沙特阿美不久前宣布在中国的两项投资计划,投资金额高达1,000亿美元;近日,中国和巴西宣布建立人民币清算所,直接以人民币结算交易及发放贷款,中巴两国不再以美元作为中间货币。
香港循3方向 走好国际化路线
可以看出,“中国的确定性”正在产生积极效应,愈来愈多国家信任中国、看好中国,期待中国发挥“稳定锚”和“发动机”的作用,这是香港发展最好的外部环境。眼下,香港应走好国际化路线。
第一,香港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须有大作为。美元透过印钞、加息等手段,收割全球财富,各国苦“美”久矣!愈来愈多国家对美失去信任,这给人民币国际化的天赐良机。中央支持香港打造人民币离岸中心,这是给香港送上了一个大市场,香港不能局限于“小打小闹”,而应主动分析研究扩大市场的各种可能性,加速、提质、扩圈。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巩固与发展,最大机遇也许就蕴藏于此。
第二,香港在国际贸易上应加快“入圈”。李强谈到深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宏观政策协调,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要推动形成更加开放区域大市场。RCEP涉及东盟10国、中日韩、澳洲和新西兰,覆盖世界近一半人口、近三分一贸易量,是一个不可小觑的“圈子”,香港应加快有关谈判,善用国家力量,尽快“入圈”。
第三,香港应在“一带一路”建设有更大突破。过去3年,香港因疫情与世界隔绝,在一带一路建设上难有作为,现在疫消云散,一带一路建设的热度提升,香港的金融服务、法律服务等优势,正是沿线经济体所需,香港拓展业务的时机已经来临,挺进一带一路正当其时。
香港最大的优势是国际化,从博鳌亚洲论坛的“亚洲声音”、“中国声音”中,香港应该听到合作、发展、共赢的理性声音;看到全球化的大趋势不可逆转,香港应打开视野,在全球市场上发现更多的发财之道。
(作者系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香港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