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海鸣:由国泰新招看香港内地拉近情感

屠海鸣:由国泰新招看香港内地拉近情感

日期:2023-06-22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屠海鸣

近日,国泰航空行政总裁林绍波公开表示,经过一段时间的检视,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优化服务:一、提升服务文化培训;二、扩大普通话服务的范围;三、在内地招聘机舱服务员。特别是国泰航空准备从内地招聘讲普通话的机舱服务员,以及强制所有机舱服务员参与下月起新增的服务文化培训,国泰航空的表态和新招,引起舆论广泛关注。

早前国泰航空空服人员歧视内地乘客一事,搞得国泰公司灰头土脸,网上舆论一边倒地谴责国泰航空“歧视非英语乘客”、“歧视内地人”,行政长官李家超也公开表示,这些不敬言行,伤害了香港与内地同胞的感情,破坏了香港一贯尊重、有礼、共融的文化和价值观。这些言行发生在香港的航班上,令人感到痛愤和失望。

国泰航空高层多次公开道歉,并解雇了3名空服人员,但依然难息众怒;林绍波此次公布的3项举措,让人感觉到,这一次国泰航空真的放下身段,开始认真纠错了!

其实,“歧视讲普通话的内地人”之现象,在香港各阶层、各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而国泰航空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也说明该公司的文化有着“崇洋抑中”的传统,是时候彻底改造了!国泰航空系统性解决“歧视内地人”问题,令人想到香港各行业是否都应思考:如何拉近与内地民众的感情?

摆正心态 破3“魔咒”理性待内地

香港回归祖国近26年,但部分市民的心态与一国两制不合拍,有3个不正常的心态。

第一,“打工仔”的心态。在部分人看来,香港回归祖国,无非是“换了个老板”,以前的老板是大英帝国,现在的老板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些人的意识里,香港与国家的关系,是打工仔与老板的关系,言下之意,相处得好就合作,相处得不好就炒老板鱿鱼。

这个心态显然是很不对的,香港与内地同属于一个中国,如同一个家庭的父母及兄弟姊妹,有血缘关系,不是想“炒鱿鱼”就可以炒的;况且,还有宪法和基本法构成的法治基础,确定了香港与国家的牢固关系。

第二,“高人一等”的心态。香港人曾经比内地人富裕很多,港人受教育程度也普遍高于内地人,香港又长期处于英国的统治下,而英国在近代以来比中国发达。曾几何时,港人两眼北望,看到的尽是穷山恶水,这令很多港人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改革开放之初,许多港人进入内地投资兴业,以“老板”和“教师爷”的身份与内地人打交道,这更增添了心底的优越感,形成了“高人一等”的心态,认为自己没有必要对内地人热情服务,应该是内地人看自己脸色行事。

第三,“爱恨交织”的心态。随着内地经济崛起,愈来愈多内地人来港旅游,其中不乏“豪客”,不惜重金在港购物,令商家赚得盆满钵满,部分港人对内地“豪客”之爱是发自内心的;但内地游客在带动消费的同时,也使原本拥挤的街道、商场、地铁、公共巴士变得更加拥挤,打扰了部分市民的生活;另有一些“水客”扰民,也令人心生烦恼。于是,香港人对内地人的感情变得复杂,盼内地人来港消费,又怕内地人来港挤占自己的生活空间,心里极其矛盾。

以上3种心态,是影响香港与内地民众的主要心理因素。与内地民众拉近感情,首先要打破心中的“魔咒”,摆正心态,以平等、理性的心态看待内地及内地同胞。

洞悉世事 认清3大变化

香港是国际大都市,香港人一贯具有积极应变的优点,但这些年来,在“泛政治化”的大背景下,部分港人不能客观、理性地看待变化,往往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骑劫,陷入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境地,不能全面客观准确地洞悉正在发生的以下三个变化。

一是世界之变。时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这个变化最明显地体现在经济实力的消长。1976年,由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7个发达国家组成的七国集团(G7)成立,7国当时的GDP占全球61.88%;到了2022年,七国集团GDP仅占全球的43.1%,而在2022年,由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南非5个发展中国家组成的“金砖国家”,其GDP占全球25.55%。

从发展趋势来看,七国集团在全球经济中的占比继续在下降,“金砖国家”的占比则继续会上升,如今已有20个国家排队申请加入“金砖国家”的行列。

二是中国之变。中国内地曾经很穷,但现在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全球120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中国的中产阶层超过4亿人。中国经济实力增强,可以从美国对待中国的态度和一系列动作上可以看出,美国作为“世界老大”,最担心的是“世界老二”挑战其地位。如今,美国对中国的打压和围堵的范围愈来愈广、强度愈来愈大,可见中国实力正不断增长,尽管中国领导人多次重申,中国崛起不会挑战美国地位,美国始终感到焦虑。

三是香港之变。香港经济起飞,曾得益于承接了欧美产业转移,但究其根本原因,是充当了内地与世界之间“超级联络人”的角色。由于内地至今没有完全开放金融市场,外资进入内地、内地企业海外融资投资,都须经过香港这个通道,而随着内地市场规模一步步扩大,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日益稳固。

未来,随着全球经济继续“西降东升”,香港对内地经济的依存度会愈来愈大,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可解决香港地域狭小的困境,为香港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决定了香港经济的最大动能来自内地。

从以上3个变化认识香港与内地的关系,有助于我们认清形势,调整心态,主动拉近与内地民众的感情。

多出实招 展开“系统性修复”

与以往不同的是,国泰航空此次不是简单地道歉了事,也不是解雇涉事员工就万事大吉,而是意识到自己的企业文化出了问题,采取“系统修复”的办法,提升服务质量。相关措施具体且务实,令人欣慰,例如机舱服务员的名牌上,将清晰显示出可提供服务的语言,包括普通话及其他亚洲地区语言,机舱服务员如能使用多于一种亚洲地区语言,可每月获得新增设的津贴。

香港要繁荣发展,内地是最大支撑,各行业都应主动拉近与内地民众的感情。今年以来,香港中小学师生多批次到广东交流,香港和广东医卫界携手破解体制机制难题,香港老人北上“跨境养老”,香港特区政府官员和立法会议员走访广东三市,等等。这都有利于拉近香港与内地民众的感情,推动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其实,拉近与内地民众的感情,香港还有许多事可以做。以推广普通话为例,香港回归后,虽然规定普通话是香港特区的官方语言,但在香港的官方活动中,使用普通话并不多见,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更是很少使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国语是国家统一使用的标准语言,不应有“两制”之别,而应有“一国”之同。特区政府在推广普通话方面应该出实招,例如要求本港公务人员在官方场合、高层级的会议上,必须讲普通话;公营单位录用工作人员,应把普通话作为必考科目。当普通话真正成为香港的通用语言,“歧视讲普通话的内地人”现象自然就会销声匿迹。

香港与内地原本就同根同源,今后更要相依相偎;香港市民拉近与内地民众的感情理所当然,但愿香港各行各业和广大市民行动起来。

(作者系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本文原刊于香港《经济日报》)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李家超:热烈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三一”舰编队访港 展雄姿亮风采
驻港国家安全公署:香港特区国安法治绝不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
李家超:助力国家中医药“走出去”
习近平同巴西总统卢拉举行会谈
打开看看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