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视港澳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和做好港澳工作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发挥人民政协优势,助力港澳青年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8月25日,十四届全国政协召开第9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促进港澳青年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协商议政。现将部分港区全国政协委员的发言摘登。
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屠海鸣发言如下: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常年往返于内地和香港之间。对内地和香港都十分熟悉。一次,我和一位“97后”的香港青年聊天,聊到了内地的话题,他说了一大通对内地的负面印象。我问他:你从哪里得来的这些印象呢?他说,是从父母、老师的口中,以及部分媒体报道中得知。
这令我想到,如果港澳青年对内地都是这样的印象,还怎样推动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存在决定意识。但如果客观存在没有通过人的感观世界进入人的大脑,则客观存在仍然无法变为意识。因此,推动港澳青年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就要引导他们走进内地,用自己的亲身感受认识内地。先有感性认识,再把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从而拉近心理距离,才能增强国家观念。
政协委员具有联系广泛的优势,我们应多做思想引领、凝聚共识的工作,把“一国两制”统一战线的同心圆画得更大更圆。具体来说,应聚焦以下四个问题引导港澳青年正确认识内地:
第一,认识“穷与富”。
香港“97后”的年轻人,恰是在回归后国民教育缺失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部分人对内地的认识比较负面,“贫穷”是其中一个关键词。他们也缺乏机会到内地实地看看,接受的都是二手信息。国安法实施后,香港教育界拨乱反正,公民与社会发展科成为高中必修课,该课程设计了内地考察环节,每名学生必须在高中阶段完成,这为他们认识内地提供了契机。
建议内地有关方面在安排港澳青年考察内地时,多让他们到北京、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看看。内地到底是穷是富?让他们用自己的亲身感受做出正确判断。
第二,认识“大与小”。
港澳是弹丸之地,但由于港澳的国际化程度高,各类国际性活动很多,加之港澳居民到全球旅行比较方便,人们眼界开阔、信息灵通,而许多人对内地的了解还停留在回归前,部分港澳居民“知国外多,知内地少”,“知过去多,知现在少”,产生了“内地小,港澳大”的错觉。
建议在安排港澳青年到内地交流时,聚焦“伟大、宏大、重大”三个主题词设计参观项目。让他们从万里长城等历史文化遗迹,感受中华民族团结御敌的伟大精神;从三峡大坝等重点工程,感受中国建造的宏大气魄;从航天基地等重要场所,感受中国科技的重大发展。引导他们加深对祖国的认识,在心里树立起国家的伟岸形象。
第三,认识“公与私”。
过去几十年里,一些内地居民移居港澳,被一些人视为挤占了他们的社会资源;由于香港实施零关税、低关税政策,香港的边界口岸,常年有来自内地的“水客”扫货,导致部分香港居民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这只是看到了细枝末节,而没有看到全局全部。事实上,内地注重“团结就是力量”,香港注重个性张扬;内地注重“舍小家,顾大家”,香港经常出现“极少数骑劫大多数”的现象。
建议在推动港澳青年来内地交流的工作中,加大挂职交流的力度,让港澳青年通过与内地同行较长时间的相处,亲身感受大公无私、团结奋斗的精神品格。
第四,认识“勤与懒”。
懒和穷往往联系在一起。部分港澳青年对内地不好的印象,是源于“内地穷”的认知。这完全是不真实的。如果内地民众普遍懒惰,不可能有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和伟大成就。事实上,内地各行行业的工作节奏都非常快。以深圳的许多企业为例,员工加班几乎是常态。
建议在推动港澳青年交流中,多安排他们到一些知名的大公司见习,让他们亲身感受内地的快节奏、高效率,亲身感受内地企业员工的爱岗敬业精神。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文原刊于《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