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屠海鸣
本月7日至8日,一个重要的会议引起舆论广泛关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这个会议每五年召开一次,具有顶层设计的性质,上一次是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召开的。与以往相比,这次会议的名称增加了“文化”二字,会议最重要的成果是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从2017年开始,习近平经济思想、法治思想、生态文明思想、强军思想、外交思想陆续提出,这一次提出“文化思想”,标志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习近平文化思想主要明确了“七个着力”的要求: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香港与内地虽有“两制”之别,但更有“一国”之同,而文化本身具有超越制度的特性。因此,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于香港同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香港社会如何全面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笔者认为,香港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用心用力,有所作为。
习近平文化思想主要明确了“七个着力”的要求,当中有“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香港实行的资本主义制度,当然不能照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香港是否需要在培育价值观上下一番功夫呢?当然需要。
赓续中华文脉 推动创新性发展
去年“7.1”,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希望全体香港同胞大力弘扬以爱国爱港为核心、同‘一国两制’方针相适应的主流价值观。”
香港是一个价值观多元的社会,这是香港的特色。香港开阜以来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开放包容是香港优良传统。特色和传统当然不能丢。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个社会的和平安宁,需要法律的“硬约束”,更离不开价值观的“软约束”。越是价值观多元的社会,越需要弘扬主流价值观。
过往香港能跻身“亚洲四小龙”,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功,靠的是同舟共济的精神。但在回归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香港社会对立情绪愈来愈大,凝聚共识愈来愈难,最终导致了“修例风波”。反中乱港势力要把香港引向“港独”的邪路,完全背离了“一国两制”方针,凝聚共识的基础几近坍塌,令香港陷入了极其危险的境地。
香港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这个“身份”不能改变、也不容改变。因此,任何把“一国”和“两制”对立起来、把“爱国”和“爱港”对立起来的理念和做法,都是错误的,是主流价值观不能接受的。
香港社会全面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首要一条就是要大力弘扬以爱国爱港为核心、同“一国两制”方针相适应的主流价值观。
习近平文化思想主要明确了“七个着力”的要求,当中有“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香港在这个方面大有可为。
中华文明是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共同的文化根脉;不仅如此,日本、韩国和东南亚诸国,都深受中华文明的影响,也属于“儒家文化圈”。赓续中华文脉是香港义不容辞的责任,不能因“两制”之别而可以有丝毫怠慢。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港一些人的头脑中,香港的历史从开阜算起,这是错误的。应该说,香港作为一个城市,其历史从开阜算起;但香港作为一个区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就作为岭南地区的一部分纳入了中国版图;香港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香港的历史应该从那时候算起。赓续中华文脉,必须首先厘清这个历史脉络。
赓续中华文脉,需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堪称“样办”。该馆的整体建筑设计融入了现代感、科技感和香港中西文化交融的特色,在空间上又巧妙地将紫禁城特色——中轴线概念,融合进了立体的建筑中。如今已成为来港游客必打卡的地标之一,今年“五一”和“十一”长假期间,游客排起长队参观,热度愈来愈高。
除此之外,香港还有“大坑舞火龙”等非遗项目深受人们喜爱;香港有一大批艺术家,用音乐、绘画、书法、手工艺等多种形式赓续中华文脉,应该不遗余力地支持这些项目,支持这些艺术家,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吸引力,让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刻内涵在香港落实见效。
做强文化产业 促进文明互鉴
习近平文化思想主要明确了“七个着力”的要求,当中有“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这与香港密切相关。
事实上,香港的文化产业发展在亚洲首屈一指,在全球也颇具影响力。特别是香港影视剧在海外影响力很大,以至于某些国家的青年学生误认为中国人都是像成龙一样,个个都精通武术。此外,香港的音乐、艺术设计都是亚洲一流水平。
做强文化产业,香港不仅底子好,而且机遇好。过往,香港艺人到内地演出,吸引十多亿人的关注,才能真正“名声大噪”。除了影视之外,画家、音乐人都深谙内地的文化市场具有很高的“含金量”。如今,随着粤港大湾区的深入推进,“人文湾区”建设提速,对于香港来说,内地不仅是市场,也是家园,香港可以在大湾区打造文化产业发展基地。香港和大湾区其他城市联手,完全可以共同做大文化产业。
还有,国家“十四五”规划支持香港建设“八大中心”,其中就有“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这是前所未有的“大手笔”。香港的许多文化项目可以纳入建设规划,得到中央大力支持。该中心的建设将推动香港文化产业发展跃上新台阶。
遵循习近平文化思想,香港还可发挥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优势,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当好“超级联络人”,为国家文化项目“走出去”、为国外的文化项目“走进来”做好沟通联络工作,助力国家做强文化产业。
加强国际传播 找准“着力点”
习近平文化思想主要明确了“七个着力”的要求,当中有“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香港在这方面可以发挥独特作用。
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香港不应缺席,也不能缺席。——这是香港各界的共识。那么,在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进程中,香港理应做出自己的独特贡献。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地缘政治冲突不断,经济领域对抗不息,其背后是文明的冲突。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中国倡导各个文明之间应包容互鉴,但西方国家的一些政客却坚持“文明优越论”,认为自己的文明高于其他文明,“注定要领导世界”。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仅有文字记载的就有三千八百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古文明当中迄今唯一没有断流的文明。中华文明绵延不息,足以说明其优秀。但在今天的国际舆论场上,中国的话语权还不如西方,中国无论做甚么,都会受到批评指摘,这给中国发展带来巨大阻力。
香港是国际大都会,是中西文化的交汇点,可以发挥善于与西方世界沟通的优势,当好中华文化的传播者。
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香港社会应多在创新国际传播手法上下功夫,让西方人士听得见“中国声音”,读得懂“中国故事”,悟得透“中华文化”,能接受“文明互鉴”,特别是透过与民间人士的交流沟通,扩大我们的“朋友圈”,厚植文明交流互鉴的土壤,最终影响有关国家政府的对华态度。习近平文化思想博大精深,对于推进“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香港各界应该认真领悟其丰富内涵,精准联系香港实际,厘清“逻辑线”,找准“着力点”,让习近平文化思想在香港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作者系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