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端洪
《荀子·天论》曰:“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关于“由治及兴”,不要停留在政治情绪上,更不能作有口无心之念颂。在政治层面,要看到行动;在学术层面,要讲出有逻辑的和有意义的话。
四、乱的动能、治的动能、兴的动能之间的不同
推动社会不断变化的动力,都源于人永不停歇的能量。寻找动能,最终都要回到人身上。在社会过程中,人的能量被融汇、疏导,创造秩序和平衡,或者被导入抗争和冲突,打破现有秩序,寻找新的秩序形式。在政治过程中,群体的合作与冲突中,人的能量最为强大,能量的表达或应用最充分。
要区分乱的动能、治的动能和兴的动能。
乱,也是社会能量的一种表达形式。这种动能冲击现有的结构和系统,破坏既有秩序,企图达成新的共识和决断。由乱到治,就是要用建设性的能量去对抗和压制破坏性的能量。
2019年暴乱,能量的源流何在?外部敌对势力是一个方面;反对派是由来已久的对抗力量;作为运动主角的那些青少年临时汇聚起巨大的力量。除此之外,还有不少零星的无组织形态的能量汇入,参与、配合、支持了运动。
由乱到治,最重要的动能来自中央。由治及兴,国家支持固然重要,但必须以自力更生为主。
国安法和新的选举法把外部敌对势力排挤出去了,遏制了反对派。但外部敌对势力,不会消解,反而会增强,只是行为方式发生了改变,这是香港由治及兴的阻力。一部分反对力量转移到了国外,也继续阻碍香港由治及兴。行为构成犯罪的青少年,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对社会能量是一种减损。经过一轮治乱,一些人和资本会外流,一部分社会能量会流失。
由此可见,由治及兴,需要调用的能量,相比暴乱之前,在总量上会大大增加;换言之,管治成本必然增加。另一方面,原有社会能量会流失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稳定人心是第一要务,寻找新的动能尤为重要。
五、去哪里寻找新的动能?
政治和法律秩序是兴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兴的充分条件。其他方面,比如经济、社会团结、市民信心、国际信誉等等都可能因乱而受损,故而也都可能需要恢复到原有的水准。如果原有水准本来就很高,那么复苏也就是兴。但是,复苏往往不是简单的恢复原状,不是一仍照旧就可以达到的,需要发掘新的动能。
去哪里寻找新的动能?逻辑上不外乎向内和向外。向内,无非民间和政权当局。对民间,要给企业家信心,给专业界安全感,给普罗大众公平感和获得感。对政权当局,要给司法以稳定和信任,给立法会换血,给政府增加赋权,增加责任。向外,一是融入国家发展,寻找共同利益;二是参与“一带一路”,开发新市场;三是引进人才和资金;四是与英美修和,重振国际声誉。
归纳起来,共十条:第一,用新人;第二,引进人才和资金;第三,融入国家发展,特别是融入大湾区发展;第四,内部开发新的区域和新项目;第五,参与“一带一路”,开辟新市场;第六,发展高科技,进行经济转型;第七,改革政府,提高政府管治能力;第八,对政府增加赋权,推行有为政府;第九,开展社会改革,促进社会公平;第十,与英美修和,重振国际声誉。
上述十个方面,存在几个难题。一是地缘政治新格局,二是固化的阶层利益格局,三是新一波技术革命下的产业布局,四是经济与政治的矛盾。
(作者系北京大学港澳研究院院长、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来源:香港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