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下载APP
繁
简
首页
资讯
视频
时评
财经
创科
法治
文体
教育
健康
社会
任免
专栏
网刊
专题
紫荆
>
专栏
>
名家
>
陈勇
陈勇
0关注
+关注
现任新界社团联会(新社联)理事长、民主建港协进联盟副主席、第十二届及第十三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
他的文章
陈勇:喜迎全面通关 香港未来可期
2023-02-03
0
0
人们无时无刻不在热切期盼著通关这一刻的到来!
来论|陈勇:来往内地关口盼望免核酸 建议自行快测取代核酸检测
2023-01-20
0
0
持续扩大通关规模、减少防疫限制,直至全面复常,相信市民对此都热切期待。
来论|陈勇:内地香港相向而行 团结一致落实通关
2022-12-29
0
0
2022是香港迈向“由治及兴”新阶段的一年,香港的凛冬已过,随著全面通关渐近,2023年会带给我们中国香港更多的机遇与活力。
来论|陈勇:新一届港区人大代表携手共撰香港新篇章
2022-12-16
0
0
陈勇表示,相信新一届36位港区人大代表将进一步努力向中央反映港人声音,加深香港与祖国的联系,为中华民族的共融复兴而共同奋斗。
来论|陈勇:“关爱队”也需要多点关爱
2022-12-13
0
0
关爱队向弱势群体提供关爱服务,为“照顾者”分忧解难,而政府也要对关爱队做出相应的关爱,这样才能长期达致人人服务他人的正能量循环,令整个社会更加和谐,造福市民。
陈勇:善用本地历史资源 促进了解以增爱国情
2022-10-02
0
0
香港于国家现代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不少国家大事与香港息息相关,众多中华革命先烈、抗日英雄更纷纷在此留下足迹。
来论|陈勇:建议特区政府调整课程 强化师资 完善国民教育
2022-09-29
0
0
盼工作加速推展,及早取得成果。
来论|陈勇:抵港检疫“0+3”促经济便民生 与海外通关不等于“躺平”抗疫
2022-09-24
0
0
开放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循序渐进的前提是本港疫情持续稳定。
陈勇:推出大湾区教育政策 支援港人子女学校
2022-09-02
0
0
七一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寄语香港「不断增强发展动能」,而关键之一是更主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2020年,长居广东省而年龄介乎6-18岁的港人已逾十八万,惟他们于内地接受教育,选择有限。香港家长向来重视子女教育,若能在大湾区内地城市提供更多样的教学模式,将减少北上港人的后顾之忧,从而更投入参与大湾区建设,把握机遇。 今天,广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学校及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同步开学,为港生提供更丰富的教育选择,见证香港进一步融入大湾区,意义深远。 两校位处广州南沙,由西九高铁站前往南沙,只需35分钟。民心港人子弟学校采用「中小学一条龙」办学模式,提供香港课程,与香港教育制度接轨。学生可参与香港中学文凭试,并以此成绩报读香港、内地以至海外大学,无疑甚具吸引力,故报名热烈,人数超过预期。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开学,则意味大湾区再添一所顶尖大学,并促进粤港两地的科研合作。 教育有新选择,除了满足北上的港人家长需要,更让下一代茁壮成长。下一代既能获取宝贵的内地生活经验,熟悉内地民情,又能保持与香港的联系,兼具国家观念和国际视野。毕业后穿梭香港与内地,将游刃有余,前途更见光明,并有助贡献香港,贡献国家。 两校开学是粤港合作的大进展,加快要素(特别是人才)流动。广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学校报名热烈,可见港人子女学校大有可为,香港政府应继续与大湾区各级政府合作,推动更多港人子女学校成立。犹为重要的,是香港教育局不能把目光局限于香港,应更积极有为,制定全面的大湾区教育政策,扶助港生及港人子女学校。 以民心港人子弟学校为例,每年学费高达10至12万人民币,基层家庭难以负担。要让港生享受优质而廉宜的教育,教育局必需确立「钱跟人走」的原则,参考现有的「内地大学升学资助计划」,把跨境经济援助扩展至基础教育。此外,随著港人子女学校陆续开办,未来将有更多居于内地的港生应考中学文凭试。教育局须尽早筹谋,于内地设立试场,免却他们舟车劳顿之苦。 早前,我们民建联委托香港政策研究所,就大湾区教育政策提出建议,还望政府详加考虑,尽早推出大湾区教育政策,以应市民之呼,以让香港更主动参与大湾区建设,增强发展动能。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为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立法会议员、民建联副主席、新社联理事长
陈勇:坚持「一国两制」 主动务实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2022-09-01
0
0
「一带一路」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及「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既是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也是由中国智慧提炼出的国际合作新模式,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促进两条经济走廊上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紧密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互惠共赢。 8月31日,国务院副总理韩正视像出席由特区政府和香港贸易发展局合办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指出「香港是共建『一带一路』的积极参与者、贡献者,也是受益者』」,充分肯定香港角色。 韩正副总理还对香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出四点希望: 首先,「继续主动作为,推动与共建国家开展更多务实合作」,是提纲挈领,强调香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应有态度。香港得天独厚,「背靠祖国、联通世界」,超级联系人的角色没有内地城市可比拟。国家更于「十四五」规划明确香港「八大中心」的定位,支持源源不绝。我们要善用优势,主动出击,化为成果。 「做强专业服务,打造『一带一路』综合服务平台」,以及「加强人文交流,促进『一带一路』沿线民心相通」,则是指明香港运用「两制」独特优势来发挥所长的两大方向。前者是「保持普通法制度,发展高增值航运服务业,完善金融服务与合作」,促进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后者是「发挥对外文化交流窗口作用」,增加与各国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我们要维护法治,令专业服务平稳发展,巩固优势,并运用各种文化软硬件,例如西九龙文化区完善的配备,推出丰富多采的节目,吸引各地人民到访。 最后,「深化与内地合作,更加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醒我们「一国为根」。我们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不能只是「单打独斗」,而应「加强与内地省区市合作,创新合作方式、提升合作水平,共同开辟『一带一路』市场」。「两制」差异造成优势差异,惟以「一国」有机结合香港与内地各自优势,便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协同效应。 实现上述「四点希望」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内则符合国家、民族和香港根本利益,切合一国两制宗旨;外则造福各国人民,共享繁荣。我们民建联、新社联定当竭尽所能,利港利国利世界。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为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立法会议员、民建联副主席、新社联理事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陈勇-紫荆杂志_紫荆网
现任新界社团联会(新社联)理事长、民主建港协进联盟副主席、第十二届及第十三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