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屠海鸣
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在中国上海已经成功举办了6届。11月5日至10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精采呈现。
国家主席习近平曾深刻阐明举办进博会的意义,他说:“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
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如果说首届进博会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单向邀约,之后的每一届便是中国和世界双向奔赴的共同约定,反映了大家对开放合作的共同心愿。”
李强就加强国际经贸合作,提出3点建议:一是要在坚持重信守诺中更好凝聚开放共识;二是要在坚持互利共赢中更好拓展开放空间;三是要在坚持命运与共中更好担起开放使命。
两大转变 造就“多功能平台”
行政长官李家超率领香港特区政府代表团出席开幕式及相关活动,陪同李强巡视中国馆香港展区,并出席了高规格“2024投资香港推介大会--上海专场”。显然,进博会已成为一个“强磁场”,吸引力愈来愈强。
首届进博会在2018年举办,那一年美国政府挑起了对华贸易战,那是中美经贸领域的一个转折点。美国愈是构筑“小院高墙”,中国愈要把开放的大门愈开愈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决定举办进博会,让世界共享中国超大市场的红利。
时至今日,进博会发生两大变化,值得关注。其一,从“参展商”变为“投资商”。在上一届进博会,瑞典卡车巨头斯堪尼亚(Scania)的身份还是参展商;本届进博会,该企已成为投资商。这企业在江苏如皋投建的商用车工厂预计今年底完工,明年新产品将投放中国和亚洲其他市场。由于看中了中国的庞大市场,参加进博会原本是为了卖产品,后来发现中国的投资环境、人力成本更具优势,乾脆在中国投资建厂。类似的企业很多,不胜枚举。
其二,从“单向奔赴”到“双向奔赴”。在沙特阿拉伯,两座先进的高效燃气联合循环电站正在建设中,电站将配备西门子(Siemens)能源的燃气轮机、蒸气轮机和发电机。这项合作,正源于第六届进博会上。当初,西门子公司参加进博会只是“单向奔赴”;现在,西门子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双向奔赴”,并共同开辟新市场。
进博会平台搭建后,逐渐成为“多功能平台”(见知识库),是“磁场”磁力满满的主因。
美国不断对来自中国的产品征收高关税,“脱钩”、“断链”、“去风险”,但有意思的是,美国企业对中国市场表现出极高兴趣。
2018年以来,美国企业进博会参展总面积名列前茅,且国际知名的大公司不少。高通公司(Qualcomm)是进博会的“全勤生”,还有来自发达国家的西门子、ASML、AMD、戴尔(Dell)、立邦(Nippon)、三星(Samsung)、Sony、米芝莲(Michelin)等大批全球知名企业参加本届进博会。
发达与不发达国 都有一席之地
除了发达国家,中国也为最不发达国家留有一席之地。本届进博会,邀请37个最不发达国家参展,并提供120多个免费展位。
习近平提出“让合作共赢惠及世界”。进博会把这样承诺落到了实处,体现出进博会的巨大包容性,这也是进博会这个“磁场”磁力满满原因之一。
在进博会开幕日上,第七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发布旗舰报告《世界开放报告2024》,指2023年世界开放指数0.7542,按年下降0.12%,比2019年下降0.38%,比2008年下降5.43%。
报告引述调查结果显示,国际地缘冲突扩大,是指数下降的主要原因。任何一个经济体要发展,都要密切关注国际开放平台,寻觅自身发展机遇。
香港经济受外围环境影响很大,香港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寻觅开放资源,特别是国家提供的开放平台,香港更要利用好。
李家超在今年施政报告中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进博会就蕴藏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机遇。本届进博会,山叶公司(Yamaha)、立邦等带来“中国首发”、“全球首发”、“亚洲首发”展品,以及“亚洲首展”前沿技术,400项代表性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集中亮相,三星、Sony、西门子、高通、戴尔等3,500家企业展现“黑科技”。
开放是稀缺资源 港须抢抓商机
聚焦这些前沿科技,香港可寻找切入点,或从中选择适合香港发展的产业,或与相关企业合作,成为产业链其中一环,或为其提供金融等领域的服务。做个有心人,必能发现机遇、用好机遇。
本届进博会设“香港产品展区”和“香港服务业展区”,有52家港企参展。可见特区政府和业界对用好进博会平台认识上很到位,期望会有成果。
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港澳办主任、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非常关注香港如何增强发展动能,希望香港积极识变、应变、求变。从进博会上发现机遇,正是增强发展动能的“必修课”,今天观“东方明珠”的进博,磁力满满;看“东方之珠”的香港,勿失机遇!
(作者系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本文原刊于香港经济日报,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