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末时分,很多家长都有计划带子女到不同游乐设施“放电”,设有弹床的游乐场和近年新兴的障碍竞技训练场(俗称“忍者竞技”)成为了不二之选,惟近年屡有碰撞意外发生,部分场地要求参加者签署免责声明,放弃在场内因伤追究的权利。有立法会议员关注并建议发牌监管,令消费者得到适切保障。有教练直言,部分跳跃及腾空动作需要学习,玩家最基本要学懂“失手”时的保护动作,但这些游乐场是商业性质,并非体育训练场地,设备规格不同,更没有正规教练在场监督,应制订指引规管器材。有训练场负责人认同,部分场地质素参差,盼政府监管遏止歪风。
玩弹床爆肾 新加坡游客求助无门
过去不乏弹床意外发生。去年新加坡游客李太在鲗鱼涌某弹床中心由吊桥跌落至海绵池,腹部撞到边缘位置,导致肾脏爆裂、体内大出血,入院接受手术后需在深切治疗部留医9日才脱离生命危险。她忆述当时主诊医生表示其创伤的死亡率高达20%,属其行医10年内遇过最严重的个案。惟涉事运营商在目前法例下无需承担责任。
李太表示,警方认同弹床“保护膜有问题”,但因无证据显示中心涉蓄意伤人,无法循刑事程序跟进,故只能进行民事追究。但该弹床中心事后“没有道歉、没有慰问、没有沟通”,更向夫妇二人发出律师信。他们随后向民青局、文体旅局求助都不予以受理,她更引述相关官员指“弹床是人类运动,超出体育范围不归我们管”。 李生表示,游乐区现场不单保护措施老旧,更允许各体型、年龄的人群自由进入所有游乐范围,没有任何分类,隐患重重。他又指,该间位于鲗鱼涌的弹床中心在港开业来,发生多项严重安全事故,其母公司全球内亦有不少伤亡事故。他气愤反问:“为甚么香港政府可以允许这公司长年在香港肆意妄为?”
须签署协议书方能入场
近年,设有弹床等高风险运动的处所日益普遍,惟安全性备受争议。记者于周末下午前往鲗鱼涌的室内弹床游乐场查看,场地楼高两层,占地逾7000呎,玩家需要穿着防滑袜方可进入。现场轮候入场人数众多,即使事前有网上预约,也要排队近半小时才能入场。进场前,玩家需要自行观看约2分钟的安全须知影片,再签署协议书,放弃“因疏忽或过失所造成的全部或部分伤害,包括瘫痪及或死亡而起诉的权利”。未成年者则须由监护人签署,有初中学生因未有监护人签署协议书,最终无法入场。
场内设有闭路电视监控,每个主题区也有工作人员看守,一旦发现违规情况,如同一弹床内有2名玩家,员工会马上吹哨子警告。据记者观察,各个设施都有中英文对照的规则,但甚少玩家上前查看。
区议会关注大型弹床游乐场安全隐患
在此前召开的东区区议会社区参与及文化康乐委员会中,讨论到大型弹床游乐场安全隐患问题。
东区区议员丁江浩前往鲗鱼涌某弹床中心实地查看现场情况。他在接受《港纸》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十分关注上述大型游乐场出现的安全隐患,因场地经营者要求消费者事前签署免责声明,放弃在场内因伤追究的权利,令市民得不到任何保障。建议政府有关部门采取以下措施保障市民安全和应得权利 :其一,政府相关部门需定期巡查上述游乐场,检查场所内设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及是否聘请合资格驻场教练和跟随相关总会的安全指引,以提高经营者安全意识;其二,长远而言,我们认为政府需对设有大型弹床游乐场等‘高风险运动处所'发牌规管,将弹床游乐场的营运重入正轨,令消费者得到适切保障。”
来源:地区报《港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