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屠海鸣
半年前,港片《九龙城寨》在香港上映赢得了票房口碑双丰收,在内地票房破6亿,居今年港片票房之首,并代表香港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从影片中,人们看到英治时期无政府状态的围城,狭窄、污秽、昏暗的街巷,亦看到城寨中的市井人情、兄弟冷暧。不少内地游客为此专程到香港打卡,寻觅这段丰厚的历史记忆。今天的香港,早已找不到影片中的经典生态,连60年历史的彩虹邨也要重建了。
上周,房委会公布了彩虹邨重建计划。这座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其中一个公共屋邨,计划分三段搬迁重建,第一期清拆三座大厦及两所空置校舍,涉及全邨三分之一居民于2028年开始搬迁,受第二、第三期清拆影响的彩虹邨三分之二的住户,将会搬迁至重建后的“新彩虹邨”。彩虹邨原址重建约9200个单位,较现在增加1800个单位。由2028/29年度开始第一批居民迁出,到2048/49年度第三期重建落成入伙,历时20年。房屋局局长何永贤还表示,彩虹邨清拆后将兴建楼高超50层大厦,届时“新彩虹邨”将会傲视同区公屋。计划公布之后,引发市民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内地传媒也频频报道,在社交纲络成为热搜。
对于香港的住房等民生问题,中央一直十分关注。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分别到港澳地区全国政协委员联组会和全国人大香港、澳门代表团听取审议意见和工作建议,传达了习近平主席对港澳两个特区的关爱和嘱托,表达中央对香港由治及兴的全力支持。丁薛祥两次称赞李家超有“历史担当”,希望香港各界支持特区政府逐步解决住房等民生问题。
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港澳办主任、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去年、今年两次来港考察调研,贯彻落实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实地了解香港经济发展、地区治理等情况,他多次在各场座谈会讲话中,对李家超带领特区政府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的做法充分肯定,称赞李家超带领特区政府解决民生诉求破题开局,体现出“有为政府”的鲜明特征。
行政长官李家超在2024年施政报告中提出,房委会正进行11个重建计划,今年内会公布重建彩虹邨的研究结果和细节,明年会公布西环邨及马头围邨的重建方案。
此次彩虹邨重建计划公布,标志著公屋重建迈出重要一步,具有开创性意义,香港公屋由此展现勃勃生机。
公屋重建是良好开端
建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彩虹邨是香港最早的公屋,承载著几代人的成长记忆;又因为“彩虹外观”,近年来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何永贤向媒体表示,彩虹邨清拆后,新建的“新彩虹邨”将再现“彩虹”风采。
彩虹邨重建是香港一个良好开端。众所周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香港成功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经济快速发展,跻身“亚洲四小龙”;香港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屈指算来,第一批高楼已经有了五六十年的“楼龄”了。
根据港府统计,全港楼龄达30年至60年或以上的楼宇超过2.7万幢,楼龄70年或以上的旧楼更占了1100幢,每年还在不断增加。随著时间的推移,这些旧楼的安全隐患日益显露,近年来,市区街道经常发生房屋外墙脱落砸伤路人的事件,室内墙皮脱落砸伤居民的问题更是不少,还有一些旧楼存在结构性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过往,历届政府也在持续推动旧楼维修,位于闹市区的一些老旧大厦“修旧如新”,成为高端海景房,甚至成为“网红”打卡地,也不乏其例。但总体上看,香港在人口老龄化的同时,高楼大厦也进入了“老龄化”的阶段,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就公屋而言,由于维修难度大、成本高,没有承建商愿意接手维修,清拆重建是最佳选择。
李家超上任后,多次深入老旧公屋楼宇调研,他按照中央领导建议,带领特区政府审时度势,决定尽快推出包括彩虹邨在内的11个公屋重建计划,这无疑是明智的选择!现在,尽管彩虹邨重建计划的细节还需要社会各界和市民群策群力,共同完善,但无论如何,能够迈出这一步,再次彰显了李家超及特区政府的历史担当,值得点赞!
审时度势是施政关键
市民对特区政府积极主动作为普遍支持,议论最多的是重建时间,有人认为,20年时间太长。这些看法固然有一定道理,但平心而论,因重建工程涉及的问题很多,不能简单地“想当然”,应认清各个方面的复杂性和难度。
其一,分期实施,可有序推进。60多年前的彩虹邨,当时周边还是农田;如今,已变成咽喉要道,东九龙地区的“塞车”难题日益严重,彩虹邨第一期重建,可腾出部分空间用于道路扩容,解决燃眉之急。随后,第二、三期分步实施,这样可以有条不紊地推进,不会给市民生活带来太多不便。
其二,财力所限,须“量体裁衣”。众所周知,自2019年下半年以来,香港经济持续下行,直到2023年才止跌回升;而疫情期间及去年,特区政府出台多项惠民政策,拉动本地消费,支援中小企业,多年来的库房盈余所剩不多。应该说,李家超及本届政府就任后,是回归以来施政环境最好的时机,却是政府财力最吃紧的时期。因此,重建周期较长,与财力吃紧有很大关系。
其三,法例所限,应慎重对待。何永贤在回应“重建时间过长”时讲到,重建不能与兴建新屋相比,受环保条例所限,须在特定时间才能做较嘈杂工程,每日打桩时间只有3小时。何永贤所言的确是一个现实难题,这也是重建快不起来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要推动重建提速,必须平衡“安居”与“降噪”的关系,二者孰重孰轻,市民不妨展开讨论,找到“最大公约数”,一旦形成共识,应适时推动修订相关法例。
内地经验值得借鉴
香港推动公屋重建,可以放眼全国全球借鉴成功经验,特别是内地的做法值得借鉴。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计划在2025年底前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在内地,超过香港人口规模的城市很多,且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老旧小区的改造难度可想而知。
“9·26”中央政治局会议后,中央提振经济的措施陆续出台,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发行国债筹集资金,老旧小区改造是其中一个投资重点。
香港与内地的制度不同,解决公屋重建资金的做法不同,但亦可借鉴内地的思路。比如,在政府财力吃紧的情况下,适度负债投资,解决事关长远的民生大事,这样眼前“手头紧”,但打基础、利长远,可为未来发展赢得更大空间。同时,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解决财力不足的难题,应该办法更多。
推进公屋重建,内地的建设经验更值得借鉴。随著科技发展进步,组装式、模块化建筑日益成熟,以前需要现场施工的部分,现在可以在工厂进行标准化生产,运输到工地后进行组装,可大大缩短工期。
上周,本文作者在京开会期间,到大型央企“中国中铁”的全资子公司“中铁置业”的北京城中村改造项目调研。项目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涉及3个街道、17片平房区,需改造土地面积约为20.43万㎡。项目采用“拆除新建”模式实施,按照“统筹平衡、统筹开发、拆迁量少的经营性地块先行、安置房独立实施”的原则实施,预计几年时间即可完成项目全部建设任务。
香港建设的“简约公屋”,就采用“广东制作+香港组装”的施工方式,效果非常明显。当然,建设50层以上的大厦,其施工难度比“简约公屋”大得多,但中国被称为“基建狂魔”,当今世界著名的基建工程,几乎均出自中国中铁、中国建筑、中国水电之手,香港与内地合作,若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必然能找到提质提速的办法。
夏宝龙主任十分关注香港的发展,他多次用“以实际行动推动由治及兴”这样的表述,希望香港管治团队和社会各界不尚空谈、多乾实事。
李家超及特区政府实施公屋重建计划,这正是一件造福基层民众的大实事,香港社会各界和市民应多提建设性的建议,大家共同努力,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
港片《九龙城寨》尚不知能不能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但若干年后,如果有一部《“彩虹邨”的变迁》电影,一定会蠃得市民赞许,并成为新的“香港记忆”、“香港底色”。
(本文作者为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11/5/zsyEjeJc4JYWIAL11vM6TS22DXJQ8bIVdzB.jp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文|屠海鸣
半年前,港片《九龙城寨》在香港上映赢得了票房口碑双丰收,在内地票房破6亿,居今年港片票房之首,并代表香港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从影片中,人们看到英治时期无政府状态的围城,狭窄、污秽、昏暗的街巷,亦看到城寨中的市井人情、兄弟冷暧。不少内地游客为此专程到香港打卡,寻觅这段丰厚的历史记忆。今天的香港,早已找不到影片中的经典生态,连60年历史的彩虹邨也要重建了。
上周,房委会公布了彩虹邨重建计划。这座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其中一个公共屋邨,计划分三段搬迁重建,第一期清拆三座大厦及两所空置校舍,涉及全邨三分之一居民于2028年开始搬迁,受第二、第三期清拆影响的彩虹邨三分之二的住户,将会搬迁至重建后的“新彩虹邨”。彩虹邨原址重建约9200个单位,较现在增加1800个单位。由2028/29年度开始第一批居民迁出,到2048/49年度第三期重建落成入伙,历时20年。房屋局局长何永贤还表示,彩虹邨清拆后将兴建楼高超50层大厦,届时“新彩虹邨”将会傲视同区公屋。计划公布之后,引发市民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内地传媒也频频报道,在社交纲络成为热搜。
对于香港的住房等民生问题,中央一直十分关注。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分别到港澳地区全国政协委员联组会和全国人大香港、澳门代表团听取审议意见和工作建议,传达了习近平主席对港澳两个特区的关爱和嘱托,表达中央对香港由治及兴的全力支持。丁薛祥两次称赞李家超有“历史担当”,希望香港各界支持特区政府逐步解决住房等民生问题。
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港澳办主任、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去年、今年两次来港考察调研,贯彻落实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实地了解香港经济发展、地区治理等情况,他多次在各场座谈会讲话中,对李家超带领特区政府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的做法充分肯定,称赞李家超带领特区政府解决民生诉求破题开局,体现出“有为政府”的鲜明特征。
行政长官李家超在2024年施政报告中提出,房委会正进行11个重建计划,今年内会公布重建彩虹邨的研究结果和细节,明年会公布西环邨及马头围邨的重建方案。
此次彩虹邨重建计划公布,标志著公屋重建迈出重要一步,具有开创性意义,香港公屋由此展现勃勃生机。
公屋重建是良好开端
建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彩虹邨是香港最早的公屋,承载著几代人的成长记忆;又因为“彩虹外观”,近年来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何永贤向媒体表示,彩虹邨清拆后,新建的“新彩虹邨”将再现“彩虹”风采。
彩虹邨重建是香港一个良好开端。众所周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香港成功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经济快速发展,跻身“亚洲四小龙”;香港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屈指算来,第一批高楼已经有了五六十年的“楼龄”了。
根据港府统计,全港楼龄达30年至60年或以上的楼宇超过2.7万幢,楼龄70年或以上的旧楼更占了1100幢,每年还在不断增加。随著时间的推移,这些旧楼的安全隐患日益显露,近年来,市区街道经常发生房屋外墙脱落砸伤路人的事件,室内墙皮脱落砸伤居民的问题更是不少,还有一些旧楼存在结构性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过往,历届政府也在持续推动旧楼维修,位于闹市区的一些老旧大厦“修旧如新”,成为高端海景房,甚至成为“网红”打卡地,也不乏其例。但总体上看,香港在人口老龄化的同时,高楼大厦也进入了“老龄化”的阶段,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就公屋而言,由于维修难度大、成本高,没有承建商愿意接手维修,清拆重建是最佳选择。
李家超上任后,多次深入老旧公屋楼宇调研,他按照中央领导建议,带领特区政府审时度势,决定尽快推出包括彩虹邨在内的11个公屋重建计划,这无疑是明智的选择!现在,尽管彩虹邨重建计划的细节还需要社会各界和市民群策群力,共同完善,但无论如何,能够迈出这一步,再次彰显了李家超及特区政府的历史担当,值得点赞!
审时度势是施政关键
市民对特区政府积极主动作为普遍支持,议论最多的是重建时间,有人认为,20年时间太长。这些看法固然有一定道理,但平心而论,因重建工程涉及的问题很多,不能简单地“想当然”,应认清各个方面的复杂性和难度。
其一,分期实施,可有序推进。60多年前的彩虹邨,当时周边还是农田;如今,已变成咽喉要道,东九龙地区的“塞车”难题日益严重,彩虹邨第一期重建,可腾出部分空间用于道路扩容,解决燃眉之急。随后,第二、三期分步实施,这样可以有条不紊地推进,不会给市民生活带来太多不便。
其二,财力所限,须“量体裁衣”。众所周知,自2019年下半年以来,香港经济持续下行,直到2023年才止跌回升;而疫情期间及去年,特区政府出台多项惠民政策,拉动本地消费,支援中小企业,多年来的库房盈余所剩不多。应该说,李家超及本届政府就任后,是回归以来施政环境最好的时机,却是政府财力最吃紧的时期。因此,重建周期较长,与财力吃紧有很大关系。
其三,法例所限,应慎重对待。何永贤在回应“重建时间过长”时讲到,重建不能与兴建新屋相比,受环保条例所限,须在特定时间才能做较嘈杂工程,每日打桩时间只有3小时。何永贤所言的确是一个现实难题,这也是重建快不起来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要推动重建提速,必须平衡“安居”与“降噪”的关系,二者孰重孰轻,市民不妨展开讨论,找到“最大公约数”,一旦形成共识,应适时推动修订相关法例。
内地经验值得借鉴
香港推动公屋重建,可以放眼全国全球借鉴成功经验,特别是内地的做法值得借鉴。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计划在2025年底前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在内地,超过香港人口规模的城市很多,且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老旧小区的改造难度可想而知。
“9·26”中央政治局会议后,中央提振经济的措施陆续出台,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发行国债筹集资金,老旧小区改造是其中一个投资重点。
香港与内地的制度不同,解决公屋重建资金的做法不同,但亦可借鉴内地的思路。比如,在政府财力吃紧的情况下,适度负债投资,解决事关长远的民生大事,这样眼前“手头紧”,但打基础、利长远,可为未来发展赢得更大空间。同时,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解决财力不足的难题,应该办法更多。
推进公屋重建,内地的建设经验更值得借鉴。随著科技发展进步,组装式、模块化建筑日益成熟,以前需要现场施工的部分,现在可以在工厂进行标准化生产,运输到工地后进行组装,可大大缩短工期。
上周,本文作者在京开会期间,到大型央企“中国中铁”的全资子公司“中铁置业”的北京城中村改造项目调研。项目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涉及3个街道、17片平房区,需改造土地面积约为20.43万㎡。项目采用“拆除新建”模式实施,按照“统筹平衡、统筹开发、拆迁量少的经营性地块先行、安置房独立实施”的原则实施,预计几年时间即可完成项目全部建设任务。
香港建设的“简约公屋”,就采用“广东制作+香港组装”的施工方式,效果非常明显。当然,建设50层以上的大厦,其施工难度比“简约公屋”大得多,但中国被称为“基建狂魔”,当今世界著名的基建工程,几乎均出自中国中铁、中国建筑、中国水电之手,香港与内地合作,若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必然能找到提质提速的办法。
夏宝龙主任十分关注香港的发展,他多次用“以实际行动推动由治及兴”这样的表述,希望香港管治团队和社会各界不尚空谈、多乾实事。
李家超及特区政府实施公屋重建计划,这正是一件造福基层民众的大实事,香港社会各界和市民应多提建设性的建议,大家共同努力,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
港片《九龙城寨》尚不知能不能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但若干年后,如果有一部《“彩虹邨”的变迁》电影,一定会蠃得市民赞许,并成为新的“香港记忆”、“香港底色”。
(本文作者为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11/5/zsyEjeJc4JYWIAL11vM6TS22DXJQ8bIVdz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