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庄蕾
10月15日,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在宁波开幕,来自72个国家和地区的佛教界代表、专家学者等约800人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王沪宁表示,本届论坛以“同愿同行.和合共生”为主题,是展现中国佛教开放包容、推动世界佛教文化传承发展、加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一次盛会。希望广大佛教界人士弘扬佛教优良传统,凝聚向上向善力量,顺应时代进步要求开展好教理教义阐释,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倡导不同信仰和谐共生,共同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大主题展呈现世界佛教文化精髓
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文化展陈是本次论坛的重要活动之一,展览分为3个主题,分别是“同愿同行——中国佛教传承发展主题创作展”、“和合共生——世界佛教文化艺术展”和“翰墨佛缘——‘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佛教艺术珍品展”。两千余件(套)精品文物、原创书画、多媒体影像、石窟复制和互动装置,呈现佛教进入中国后与中华文化融合的历程,全方位、多维度地展现世界佛教文化精髓。展陈面积约2.3万平方米,为历届论坛展陈面积最大。
“同愿同行——中国佛教传承发展主题创作展”汇聚展出130余件(套)佛教文物和作品,融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于一体。除传统的文物、书画、篆刻、摄影作品外,此项展览还运用多媒体影像、实物及模型、互动装置等多种方式创新展陈。30米中国山水画长卷《梵山圣境》是“同愿同行”主题展的压轴之作,以中国画特有的“游目骋怀”观物方式,通过传统手卷的形式徐徐展开。该山水长卷右起左收,山山相连,跌宕起伏,中国的佛教名山从南到北依次绵延。同时以多媒体影像屏幕环绕佛教名山百米长卷,将绵延万里的佛教圣山与传承千年的宏大愿景融汇于笔墨光影之间,构造出佛教“慈悲智愿行”的沉浸式体验场景。
“和合共生——世界佛教文化艺术展”著眼于中华文明与世界佛教的“和合”与“共生”,通过近500件造像、书画、摄影、非遗等形式的艺术精品,梳理世界佛教文化的发展脉络。走进展览现场,五幅色彩明艳的中国画引人眼球。这些作品依次对应前五届世界佛教论坛的盛况。艺术化的再现令人穿越时空,回忆经典瞬间,深刻感受到佛教在促进文化交流融合中发挥的桥梁作用。
在“翰墨佛缘——‘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佛教艺术珍品展”中,首次汇聚展出1,100余幅中国历代绘画中的精品佛画高清出版打样稿,涵盖敦煌藏经洞出土遗画、黑水城遗址出土唐卡及其他入编“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佛画经典,以及通过等比例高保真数字化3D打印复制的中国石窟寺代表性龛像等,引领观众穿越时空,沉浸于历史文明的深邃长河。展览通过“次第花开”“雪域净土”“月印万川”“四明福地”四大主要版块,以绘画艺术之美生动再现佛教中国化的历程,呈现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场景和美好愿景。
本次展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数字化展陈形式或内容占总面积的22%。为增强观众的互动性和体验感,现场采用了沉浸式体验、裸眼3D、3D打印、全息投影、交互式多媒体、岩彩动画等高科技,全方位、立体式、多角度呈现了一个充满故事性与时尚感的佛教文化体验空间。
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佛教智慧
10月16日,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在宁波弥勒圣坛万善堂举行主论坛活动,37位与会嘉宾围绕“同愿同行.和合共生”的主题进行了发言。
“自2006年创立以来,世界佛教论坛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最重要的国际佛教对话与交流平台之一,这要归功于中国的倡议。”首位发言的泰王国最高僧伽委员会成员、联合国卫塞节国际理事会主席、国际佛教大学协会主席梵智称,“期待此次论坛能促进世界和平,加强佛教界、学界、文化界及全球其他各界之间的合作。”
韩国佛教宗团协议会会长、大韩佛教曹溪宗总务院长真愚在发言时表示,我们应以世界佛教论坛为契机,广泛弘扬“同愿同行”和“和合共生”的价值,共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寻找不同文明共存与交流的解决方案,实现百花齐放的美丽华严世界。
“希望借著世界佛教论坛的平台,弘扬佛法,促进世界和平、造福人类社会,构建一个和合共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宽运认为,“同愿同行”就是和谐;和谐就能“和合共生”。宽运深刻感受到,作为佛教徒在这世界大局中的历史和时代价值,肩负的崇高使命,要汇集所有力量,同愿同行,为创造和合共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奉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中国台湾佛光山寺住持心保认为,在当今战乱与动荡的时代,本次论坛的主题恰好彰显了佛教平等与慈悲的普世价值。台湾“中华人间佛教联合总会”持续与两岸佛教界互动友好,甚至跨宗教交流,展开深度对话,这些努力都是在实践“同愿同行.和合共生”的精神。
“此刻,我们正以‘同愿同行.和合共生’为主题,为践行佛教慈悲济世精神,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发展,凝聚共识,携手同行。”中国澳门佛教总会会长戒晟在发言时说,澳门佛教藉助澳门城市蕴藏的各种特色资源,和“人间佛教”思想的百年经验,一直在探索一条与世界和合共生,与国家命运与共,与城市唇齿相依的共融之路。
大家表示,要围绕“同愿同行.和合共生”主题深入挖掘佛教文化精髓、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以世界佛教论坛为平台,弘扬佛教慈悲和平教义,践行佛教智慧、平等、中道、圆融、利他的精神,为促进不同文明、不同信仰间的平等相待、和谐共存和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增进人类福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佛教的智慧和力量。
高僧大德呼吁佛教多承担社会责任
本届世界佛教论坛期间,与会佛教界代表、专家学者围绕佛教的包容智慧、精神内涵、法脉传承、典籍结集、社会责任、文化艺术、人间佛教的思想与内涵、中道思想和平等智慧等主题举行了多场分论坛。
在“典籍保护与整理——佛教典籍的数字化结集”分论坛上,来自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的65位佛教界领袖围绕佛教典籍的保护与传承,尤其是“佛典数字化”话题展开交流对话。为促进佛教界交流与合作,探讨和解决佛典保护与整理中的各种问题,搭建了一个开放而包容的平台,以显著提高社会各界对佛典保护与整理的认知度和重视度,同时积极推动佛典数字化进程,使其能在现代技术支持下得到更加全面和有效的保护、利用。
香港宝莲禅寺住持净因在分论坛上表示,随著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新的佛典结集工作势在必行;而中国佛教界,作为世界佛教版图中最大的一部分,理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藉助世界佛教论坛的平台,发起“世界佛教第七次结集”。号召全球佛教国家的佛教组织、佛教学者共同参与,收集、整理各自的佛教文献,最终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世界佛教文献大数据库》。这不仅将成为佛教史上“结集”的新里程碑,更将显著提升中国佛教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话语权。
“公益与慈善——佛教的社会责任”分论坛邀请了来自全球的99位佛教界领袖,围绕“佛教的社会责任”主题进行交流探讨,旨在凝聚世界各地佛教界领袖的力量,共同探讨佛教的公益慈善事业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佛教慈悲济世的精神和服务社会的功能,为世界佛教事业的展开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互鉴的宝贵空间。
香港佛教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香海正觉莲社社长宏明认为,社会责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与使命,而佛教作为香港市民的主要宗教信仰之一,在教育、医疗、慈善等事业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呼吁佛教徒及社会各界共同承担社会责任,以实现更美好的社会未来。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高佩璇居士认为,开展公益慈善活动是佛教界参与社会服务、发挥自身积极作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全国佛教界秉承“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精神,积极参与公益慈善活动,在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急救难等国家意志中主动作为,体现了佛教界积极服务社会的行动力。充分发挥佛教慈善思想在社会慈善领域独特的价值与功能,将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11/8/ADnwAahowArzNkKEFRDOQCpFnNJjGwXIhIF.pn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文|本刊记者 庄蕾
10月15日,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在宁波开幕,来自72个国家和地区的佛教界代表、专家学者等约800人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王沪宁表示,本届论坛以“同愿同行.和合共生”为主题,是展现中国佛教开放包容、推动世界佛教文化传承发展、加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一次盛会。希望广大佛教界人士弘扬佛教优良传统,凝聚向上向善力量,顺应时代进步要求开展好教理教义阐释,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倡导不同信仰和谐共生,共同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大主题展呈现世界佛教文化精髓
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文化展陈是本次论坛的重要活动之一,展览分为3个主题,分别是“同愿同行——中国佛教传承发展主题创作展”、“和合共生——世界佛教文化艺术展”和“翰墨佛缘——‘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佛教艺术珍品展”。两千余件(套)精品文物、原创书画、多媒体影像、石窟复制和互动装置,呈现佛教进入中国后与中华文化融合的历程,全方位、多维度地展现世界佛教文化精髓。展陈面积约2.3万平方米,为历届论坛展陈面积最大。
“同愿同行——中国佛教传承发展主题创作展”汇聚展出130余件(套)佛教文物和作品,融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于一体。除传统的文物、书画、篆刻、摄影作品外,此项展览还运用多媒体影像、实物及模型、互动装置等多种方式创新展陈。30米中国山水画长卷《梵山圣境》是“同愿同行”主题展的压轴之作,以中国画特有的“游目骋怀”观物方式,通过传统手卷的形式徐徐展开。该山水长卷右起左收,山山相连,跌宕起伏,中国的佛教名山从南到北依次绵延。同时以多媒体影像屏幕环绕佛教名山百米长卷,将绵延万里的佛教圣山与传承千年的宏大愿景融汇于笔墨光影之间,构造出佛教“慈悲智愿行”的沉浸式体验场景。
“和合共生——世界佛教文化艺术展”著眼于中华文明与世界佛教的“和合”与“共生”,通过近500件造像、书画、摄影、非遗等形式的艺术精品,梳理世界佛教文化的发展脉络。走进展览现场,五幅色彩明艳的中国画引人眼球。这些作品依次对应前五届世界佛教论坛的盛况。艺术化的再现令人穿越时空,回忆经典瞬间,深刻感受到佛教在促进文化交流融合中发挥的桥梁作用。
在“翰墨佛缘——‘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佛教艺术珍品展”中,首次汇聚展出1,100余幅中国历代绘画中的精品佛画高清出版打样稿,涵盖敦煌藏经洞出土遗画、黑水城遗址出土唐卡及其他入编“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佛画经典,以及通过等比例高保真数字化3D打印复制的中国石窟寺代表性龛像等,引领观众穿越时空,沉浸于历史文明的深邃长河。展览通过“次第花开”“雪域净土”“月印万川”“四明福地”四大主要版块,以绘画艺术之美生动再现佛教中国化的历程,呈现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场景和美好愿景。
本次展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数字化展陈形式或内容占总面积的22%。为增强观众的互动性和体验感,现场采用了沉浸式体验、裸眼3D、3D打印、全息投影、交互式多媒体、岩彩动画等高科技,全方位、立体式、多角度呈现了一个充满故事性与时尚感的佛教文化体验空间。
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佛教智慧
10月16日,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在宁波弥勒圣坛万善堂举行主论坛活动,37位与会嘉宾围绕“同愿同行.和合共生”的主题进行了发言。
“自2006年创立以来,世界佛教论坛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最重要的国际佛教对话与交流平台之一,这要归功于中国的倡议。”首位发言的泰王国最高僧伽委员会成员、联合国卫塞节国际理事会主席、国际佛教大学协会主席梵智称,“期待此次论坛能促进世界和平,加强佛教界、学界、文化界及全球其他各界之间的合作。”
韩国佛教宗团协议会会长、大韩佛教曹溪宗总务院长真愚在发言时表示,我们应以世界佛教论坛为契机,广泛弘扬“同愿同行”和“和合共生”的价值,共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寻找不同文明共存与交流的解决方案,实现百花齐放的美丽华严世界。
“希望借著世界佛教论坛的平台,弘扬佛法,促进世界和平、造福人类社会,构建一个和合共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宽运认为,“同愿同行”就是和谐;和谐就能“和合共生”。宽运深刻感受到,作为佛教徒在这世界大局中的历史和时代价值,肩负的崇高使命,要汇集所有力量,同愿同行,为创造和合共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奉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中国台湾佛光山寺住持心保认为,在当今战乱与动荡的时代,本次论坛的主题恰好彰显了佛教平等与慈悲的普世价值。台湾“中华人间佛教联合总会”持续与两岸佛教界互动友好,甚至跨宗教交流,展开深度对话,这些努力都是在实践“同愿同行.和合共生”的精神。
“此刻,我们正以‘同愿同行.和合共生’为主题,为践行佛教慈悲济世精神,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发展,凝聚共识,携手同行。”中国澳门佛教总会会长戒晟在发言时说,澳门佛教藉助澳门城市蕴藏的各种特色资源,和“人间佛教”思想的百年经验,一直在探索一条与世界和合共生,与国家命运与共,与城市唇齿相依的共融之路。
大家表示,要围绕“同愿同行.和合共生”主题深入挖掘佛教文化精髓、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以世界佛教论坛为平台,弘扬佛教慈悲和平教义,践行佛教智慧、平等、中道、圆融、利他的精神,为促进不同文明、不同信仰间的平等相待、和谐共存和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增进人类福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佛教的智慧和力量。
高僧大德呼吁佛教多承担社会责任
本届世界佛教论坛期间,与会佛教界代表、专家学者围绕佛教的包容智慧、精神内涵、法脉传承、典籍结集、社会责任、文化艺术、人间佛教的思想与内涵、中道思想和平等智慧等主题举行了多场分论坛。
在“典籍保护与整理——佛教典籍的数字化结集”分论坛上,来自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的65位佛教界领袖围绕佛教典籍的保护与传承,尤其是“佛典数字化”话题展开交流对话。为促进佛教界交流与合作,探讨和解决佛典保护与整理中的各种问题,搭建了一个开放而包容的平台,以显著提高社会各界对佛典保护与整理的认知度和重视度,同时积极推动佛典数字化进程,使其能在现代技术支持下得到更加全面和有效的保护、利用。
香港宝莲禅寺住持净因在分论坛上表示,随著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新的佛典结集工作势在必行;而中国佛教界,作为世界佛教版图中最大的一部分,理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藉助世界佛教论坛的平台,发起“世界佛教第七次结集”。号召全球佛教国家的佛教组织、佛教学者共同参与,收集、整理各自的佛教文献,最终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世界佛教文献大数据库》。这不仅将成为佛教史上“结集”的新里程碑,更将显著提升中国佛教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话语权。
“公益与慈善——佛教的社会责任”分论坛邀请了来自全球的99位佛教界领袖,围绕“佛教的社会责任”主题进行交流探讨,旨在凝聚世界各地佛教界领袖的力量,共同探讨佛教的公益慈善事业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佛教慈悲济世的精神和服务社会的功能,为世界佛教事业的展开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互鉴的宝贵空间。
香港佛教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香海正觉莲社社长宏明认为,社会责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与使命,而佛教作为香港市民的主要宗教信仰之一,在教育、医疗、慈善等事业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呼吁佛教徒及社会各界共同承担社会责任,以实现更美好的社会未来。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高佩璇居士认为,开展公益慈善活动是佛教界参与社会服务、发挥自身积极作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全国佛教界秉承“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精神,积极参与公益慈善活动,在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急救难等国家意志中主动作为,体现了佛教界积极服务社会的行动力。充分发挥佛教慈善思想在社会慈善领域独特的价值与功能,将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11/8/ADnwAahowArzNkKEFRDOQCpFnNJjGwXIhIF.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