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锦云
大湾区教育融合发展智库(“湾区教育智库”)对香港特区行政长官10月16日公布的2024施政报告表示欢迎。我们相信报告中提到的多项教育、创科、人才政策,不但能够配合国家“科教兴国”策略,以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的目标,也能更有力统筹和推进香港高等教育、人才与创新科技产业的融合发展。
全力支持成立委员会 统筹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香港
我们特别赞赏《施政报告》以专章推进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的目标;尤其支持提出成立“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员会”,统筹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推动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香港。这也正是“湾区教育智库”和专家们一直努力的目标。
施政报告还提出多项进取性措施,值得肯定。包括更新“人才清单”使之更符合香港建设“八大中心”的人才需求;“ 高才通计划”新增国内外13所知名大学达198所;优才计划将主动出击邀请全球顶尖人才来港发展;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人才办)加强为到港人才提供支援及推广工作,协助人才留港发展。“湾区教育智库”一直与香港特区政府“人才办”协作,在香港和内地举办人才计划宣讲会以及助力提供人才来港后的服务。我们将在教育、人才、创新和大湾区融合发展方面,继续发挥专长,积极配合推动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建设。
支持打造“留学香港”品牌 和推进北都教育城
“湾区教育智库”在提交给香港特区政府的建议书和公开文章中,也曾提出打造香港成为国际学生“来华留学高地”的建议,这与打造“留学香港”品牌的政策不谋而合。
“湾区教育智库”认为今年施政报告推出的多项新措施令人鼓舞,包括:设立“香港未来人才深造奖学金计划”,鼓励更多本地学生在香港急需发展的优先学科范畴深造;透过奖学金等吸引更多境外,尤其东盟及其他“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学生来港升学;推出先导计划,拆墙松绑以鼓励市场增加学生宿舍供应,完善大学宿舍配套。“湾区教育智库”也注意到施政报告建议将扩大北都大学教育城至80公顷, 2026年上半年将公布“北都大学教育城概念发展纲要”;另外成立工作组筹划第三所医学院。我们相信这些措施不但有利于巩固和提升香港高等教育优势,有利于打造香港成为全球人才的主要留学目的地,也有助于巩固香港科研和创新科技发展。
欢迎成立“应用科学大学联盟” 推动职专教育发展
“湾区教育智库”十分欢迎《施政报告》采纳本智库的建议,提出将在2024年内成立“应用科学大学联盟”。我们建议,在积极吸纳本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的同时,也积极考察、参考国内外应用型职业人才培养高校(内地为“职业技术学院或大学”)的成功经验,加强对职专教育的推广,提升职业人才教育的社会地位。同时,即将成立的“应用科学大学联盟”把国内外优秀的相关高校纳入联盟会员范围,加强国际、国内的策略性合作。“湾区教育智库”期待能与将来的“应用科学大学联盟”加强协作,助力推广香港职业教育的新实践。
欢迎更全面深化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合作
我们尤其赞赏粤港两地政府今年一月签署《关于推进粤港人才合作的框架协议》。“湾区教育智库”有幸参与今年五月在香港举办的国际人才峰会,看到香港“人才办”与大湾区各地城市人才部门,签订大湾区“9+2”城市人才合作备忘录,强化人才工作的协同力度。“湾区教育智库”期待与香港特区政府人才部门携手,在上述两份合作备忘录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大湾区的人才服务合作,共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
“湾区教育智库”冀发挥专长 携手并进
“湾区教育智库”自2019年成立以来,立足香港,联系港澳、内地、海外高等教育界和创新领域人才,智库不但组成覆盖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的庞大专家库,也与香港及各地高校、科研机构积极联动,举办学术会议或对策座谈会、高等教育及高端人才座谈会、人才研习班等。建立《高教与人才》资讯平台,以及在媒体上推出“智库对话”高端人才专访录,在说好香港高等教育和人才优势的故事之余,也助力推进大湾区城市间的交流合作。我们期待与香港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各界以及大湾区各地城市携手,继续推进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建设,以及香港和粤港澳大湾区高品质发展。
(作者系香港大湾区教育融合发展智库主席,本文原刊于香港商报网,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11/2/nJwcscbX9DPT53bumJTx9nY0BScsP7eKUiF.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