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黄钰洁
香港世界人才排名重回第九。最新数据显示,各项人才入境计划自推出以来即广受全球人才欢迎,截至9月底,共有约16万名人才携同家人来港,人才引进数量超额达成目标。在短期内引进数量如此众多的人才,香港是怎样做到的?是什么吸引他们来到香港?又是什么让他们愿意留在这里、开启与香港的人生新篇章?如今,香港引才、留才、用才的故事,已启新篇。
“抢人才”政策有效丰富香港人才库
这要从“抢人才”开始说起。在2022年及2023年《施政报告》中,香港特区政府公布各项积极招揽人才措施,包括推出一系列入境措施,例如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高才通计划),吸引和便利世界各地人才来港发展。2022年底,特区政府设立“人才服务窗口”线上平台,作为招揽人才的专责服务单位,2023年10月底,实体“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成立,为来港人才提供支援、制订人才招揽策略、跟进人才入境后的发展和需要等。
数据显示,香港实施的各项人才入境计划广受全球人才欢迎。据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人才办)总监刘镇汉介绍,截至今年9月底,各项人才入境计划共收到超过38万宗申请,批出近24万宗申请,期间共有约16万名人才携同家人来港,有效纾缓人力短缺的情况,丰富本地人才库。有关数字已超越政府订立3年合共引入10.5万名人才的目标。
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创会会长尚海龙告诉记者,截至8月底,申请高才通的总体人数已接近10万人,获批人数超过8万,抵港人才数超过6.6万,包括其配偶以及未满18岁的子女,抵港新市民已超过10万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群体,在过去的1年零9个月的短期内聚集到了香港,一定会对香港的‘三人结构’(即人口、人力、人才)产生很大影响。”他进一步说明,如今香港的人口统计数字重回750万的疫情前水平。从人力资源方面看,高才通的人口中位数为35岁,正是工作的黄金年龄,为香港填补了许多过去由于疫情造成的岗位空缺,亦使得香港人力结构得以优化;从人才角度看,高才通抵港人才中有不少高收入群体如董事长、CEO层级人物,亦有相当比例人才除持有世界百强院校本科学历外,同时还是博士研究生,“其中不少人才为先进新质生产力领域代表,他们在从事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具有十分丰富的经验,可为香港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多项优势吸引人才定居香港
是什么吸引全球人才来到香港?“发展机遇”“教育水平”是令刘镇汉印象最深的答案。
10月,人才办刚刚完成赴马来西亚的访问。刘镇汉介绍,此次访问不仅亲身接触高才通计划下当地合资格大学学生及专业人士,更特别邀请在港发展的马来西亚人才同行,藉他们在活动中分享自己落户的故事,向马来西亚同乡推广香港的独特优势和无限机遇。他特别分享了一个故事:“研讨会上,有来港人才被问到为何选择香港时,他直接回答‘不是我选了香港,而是香港选择了我,它为我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会’,听到这一句令我深感触动。”
他又介绍,“在一次人才交流活动中,我曾接触到一对来自迪拜(Dubai)的华人夫妇,他们已在高才通计划下成功申请签证,正研究在港开设建筑公司。倾谈中,他们充分表达了为人父母对子女的无私付出。那位太太表示,最初是在迪拜就读高中的大儿子获选参加香港大学的交流活动,回家后表示将来希望入读香港大学,因而触发他们考虑来香港居住的念头,他们了解过高才通计划后决定申请。夫妇均表示在迪拜的生意已上轨道,明白到港从头创业一定有困难,可是为了子女的将来,且香港的教育水平世界知名,相信让孩子在香港学习可获得更好的发展。”随后,人才办为他们转介到投资推广署,了解更多来港创业的详情,亦为怀孕太太分享了在港分娩的安排,协助他们了解香港的陪月资料、楼市资讯等,犹如朋友般分享最地道的生活资讯,只望他们落户时不会有人生地不熟的无助感觉。
对于刘镇汉来说,在人才办工作一年,他最享受和来港人才直接交流,了解他们对来香港发展的看法,并为他们提供最适切的支援。他说:“我们向全球人才推广香港的独特优势和无限机遇时,都真心希望选择来香港的朋友,能够在香港找到空间发挥所长,贡献香港社会,亦同时成就他们自己的未来,看到他们在香港生活得好,就印证我们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而在尚海龙看来,香港的魅力也在于其对不同人才具有不同的吸引力。“香港以其‘一国两制’、低税制、普通法、自由度等优势,能够吸引大量人才,当然目前以华人为主,这是因为香港中西荟萃等特征在吸引华人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过去有一些人的心态中有一个心结,认为华人就不是国际化的,对此,我想大声地澄清,现在的新来港人才当中,已有近40%的华人取得国际知名高校学历,甚至在持有外国护照和居留权的情况下来申请香港人才计划。华人的国际化程度已不同往日,他们同样也是人才。”而对于多元种族人才,香港的护照优势、中西荟萃教育优势则未必是首要吸引力,“对他们来说,职业发展是主要的吸引力。香港的传统行业相对狭窄,相应的如月薪收入超过5万元以上的中产岗位数量也难以满足一个月4,000个新来港人才的涌入所带来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推进新来港人才,特别是高才A类人群的创业发展。只有批量化、高效率的创业,才能够吸纳香港本地青年向上流动的需求,也满足新来港人才未来职业发展的道路需求,这方面是需要特区政府高度重视的。”
多方力量共促人才留港发展
短期内大量抵港的人才,充分证明了香港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却也对香港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将招揽到的人才真正留在香港?对此,从特区政府、社会大众,到人才本身,都在共同努力。
刘镇汉直言:“成功招揽人才只是开始,要成功把来港人才留下来才能满足香港经济发展需要。”为此,人才办致力为有意或已来港人才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支援服务,与合作伙伴举办多元化的线上线下活动,提供不同生活范畴及就业等资讯,协助他们尽快适应及融入香港生活。线上平台方面,人才入境计划配对工具为人才提供网上自我评估,助其找出最适合的人才入境计划,亦直接连结香港入境处提交申请;人才支援服务则会在48小时内处理人才查询,并连系超过60家指定合作伙伴,提供网上支援配对服务,在求职、住房、教育等方面,为人才提供网上支援配对服务,如今,人才办已处理超过27,000项查询,并向指定合作伙伴转介超过6,600项支援服务要求,未来的指定合作伙伴数目目标亦将增加至90个;而在向人才提供工作机会方面,人才办线上平台每日实时展示超过5,000个优质招聘岗位,并举办及协办线上线下招聘会,至今吸引超过23万人才参加。他介绍,“明年人才办将与业界和雇主团体共办不少于12个招聘会,让雇主与人才进行直接职业配对。”
刘镇汉介绍,从接获的查询及日常与来港人才亲身接触,发现他们最关心求职创业、子女教育及住屋等问题。为支援人才落户,人才办今年内共定期举办不少于36场针对有关方面的主题研讨会或工作坊,同时在微信、领英及YouTube安排网上直播,至今吸引近4万人参与。他提到,为更好与本地社群沟通,来港人才亦渴望学习广东话。有见及此,人才办积极协助人才融入社区,4月举办广东话体验班。由于反应热烈,人才办近月再推出广东话深造班。基于这一成功经验,未来人才办亦会研究举办针对海外来港人才的广东话学习活动。而人才办新推出的繁荣“人才义工计划”,亦鼓励人才参与不同机构或团体的义工服务,让人才加深对社区的认识,拓展社交网络。
面对大量引进的人才,尚海龙感到自豪,亦提出建议:“我们乐于见到这一批抢人才为香港的由治及兴奠定了人才基础,但同时,我们也要关注短期内大量涌入的新市民对香港的社会及民生、公共资源与服务所产生的影响。如何能够因势利导,将抢人才变为留人才,将留人才变成促进经济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并规避历史上曾出现过的‘普通话与广东话之争’‘双非’等问题呢?”
尚海龙将协会举办活动生动地比作邀请人才点菜,介绍到“过去一年多,协会举办了50多场活动,每举办一次活动,都由大数据统计、由高才‘点菜’完成。针对人才最关心的孩子在香港插班就读问题,我们邀请特区政府教育局蔡若莲局长,第一次透过视频与人才直播互动,当场吸引约15,000多个家庭成员。也是在这一次活动中,蔡局长承诺不会让任何一位新来港人才的子女失学,使得大家吃了定心丸后,迅速推动了高才通计划的顺利开展。我们亦鼓励A类及资深B类人才积极创业。经过摸排,已知有700多名曾任CEO或高管的优秀人才。为此,我们启动和香港各所大学的‘教授天团&创业高才’大型合伙人招募盛会活动,先后走进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并将扩展至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等,目标是借助高才CEO的管理能力和市场渠道,促进教授的技术成果商业化,这亦是潜在的独角兽项目。在前三次活动中,我们成功为70多位高才与教授配对,帮助他们留在香港开创更大的事业,亦助力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建设。”
而在4月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所举办的“新血”献“新血”活动中,亦有不少新抵港市民主动响应香港红十字会血库告急的呼吁,为香港献一次血。献血人才不仅可受协会补贴参与香港红十字会的急救证书课程,待其取得急救证书后,亦可成为高才义工团中的一名急救义工,使其在未来可继续以一名合资格的急救义工身份,参与至香港的各项如马拉松等大型比赛中,与香港本地土生土长的同胞真正同呼吸共命运,支持他们融入这个城市,亦促进香港同胞接纳和包容新来港的市民。
香港向全球招揽人才步履不停
当记者问及未来的招揽人才计划,刘镇汉直言:“人才办全球推广的步伐是不会停下的”。
今年5月,人才办举办“香港.全球人才高峰会”,这是香港首个以人才为主题的国际论坛及展览,成功向国际社会推广香港作为国际人才枢纽,以及大湾区乃至国家人才门户的双重角色。活动共吸引了约1.3万人次参与,网上直播观看次数逾13万。8至10月,人才办先后前往目标市场访问,包括拥有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下合资格大学的内地主要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杭州),以及亚洲、欧洲及北美国家(包括韩国、英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加拿大),除到访当地著名大学接触学生及校友外,还向当地专业人才及企业推广香港的无限机遇及特区政府各项招揽人才措施,以及参加当地举办的招聘会、研讨会及工作坊,连结业界、合作伙伴、持份者等,深化推广工作。展望未来,人才办会访问内地、亚太、中东、欧洲和北美洲地区,举办吸引人才的宣传活动,继续推广香港作为国际人才枢纽及国家人才门户的独特优势。 明年,人才办计划进行不少于 15 次外访,亦将联同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组织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进行不少于一次海外宣传活动,向国际社会推广大湾区的发展机遇。人才办亦会联同各驻内地办事处和海外经济贸易办事处、“一带一路”办公室、投资推广署、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以及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等合作推广,在全球不同地方组织线上线下活动吸引人才。
尚海龙亦建议,随著数以十万计的人才来港,资金等机制上的衔接亟待更新。他提到,深圳、硅谷等城市的成功经验值得香港学习,香港未来可以城市之名致敬人才,特别是要致敬人才当中拔尖的企业家。“人可以改变这个城市,改变国家,也改变著自己,正是社会和人的相互作用,成就了一个城市的魅力。我们希望2022年开启的这样一场人才的流动,可以使香港这座城市迎来一个新的机遇期,能够透过人才、透过八大中心的建设,使得香港开启新一轮高速成长的路径。”
记者后记
人才办总监刘镇汉接受采访时,正处于赴马来西亚出差参与人才活动的间隙。与记者沟通采访时间时,人才办在电话里笑著打趣自己:“我们一直在路上。”而对尚海龙的采访,则在他的办公室内举行。采访结束后,尚海龙邀请记者在他的办公室背景墙前拍照留念,我们这才发现,座椅的背后即为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的活动背景墙。见记者惊讶,他眼神里闪出狡黠的神情,向我们介绍:“是的,没有想到吧。先前我们邀请蔡若莲局长来时,她也很惊讶:‘你们竟然在这样简单的环境里做了这么多事情!我日后定会多多支持。’我说,是的,因为协会没有会费,也没有一位全职员工,全仰赖会员们的自愿共同前行。”
是什么支持人才前来香港?正是他们对香港的信心和共同愿景。又是什么支撑起人们对于香港的这份信心?这正来源于从特区政府、社会大众到人才自己的这份对香港这一座城的共同贡献与努力。正如他们自己所说,为香港引才、留才、用才,他们始终在路上。
(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4年11月号)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10/31/eK8zELGr1AkC85i4xA1sLmlCrO4ke26zaOb.pn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