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施政报告宣布开设小学科学科和小学人文科,社会各界便一直关注这两个新学科的课程理念、架构、学习内容,以及评估模式等议题。为落实学科起动,配合政府培育人才的政策,教育局对科学科和人文科的推行均参考了本地、国家和国际的各样发展趋势,掌握世界潮流;同时,亦透过咨询不同持份者的专业意见、提供拟定课程框架、按专项拨款资助学校、举行教师培训工作坊和成立学习圈等一系列措施,为推行新学科超前部署并早作准备。
扩阔视野“背靠祖国、联通世界”。
小学常识科将于2025/26学年起逐步分拆成科学科和人文科,并先从小一及小四推行,订明2027/28学年推展至所有级别。课程政策目标以基础教育先行,达至普及创科学习,培育人文素养,学习的课程范畴就必须做到宽广并济。首先,小学科学科的定位为“探新求知、乐学活用、创造未来”,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加强对科学的好奇心,提高对科技应用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另一方面,小学人文科的定位则为“立德树人、探究学习、连系生活”,强调学生能透过多元探究和体验学习与生活联系,从而培养人文素养和健康的身心灵、兼备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两科分拆后相互配合,定位更为清晰,更能扩阔学生“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宏观视野,相信可产生协同效应。
由于学科分拆后,优化了整体课程,丰富了学习内容,故对课时要求也一定有所转变。考虑到现时小学人文科和小学科学科各占总课时不少于7%,合共14%,在不影响其他学习领域课时分配比率下,弹性课时百分比按需要调整为不多于22%。学校进行课程规划时,可利用弹性课时,安排跨课程学习和阅读活动、STEAM专题研习、学生比赛、户外考察、服务学习及体艺活动等,让学生融会贯通,应用不同学习领域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2023年发布的统计资料显示,香港弹性课时22%的建议仍然较OECD成员国家或地区的平均数字为高,反映这课时比率已属合理的调整。
教育要“引进来”“走出去”
此外,社会有声音关注到如何有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事实上,不论科学科或人文科,都强调培养学生对生活经验的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能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展示所学。因此,为了创造条件予师生日常“教与学”的空间,教育局建议在小一及小二阶段以进展性评估为主,取代过往纸笔的评估模式;而在小三至小六,则除了纸笔考评外,还建议有其他的评估策略和模式,从而实际反映不同的学习层面。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学校其实已具备多元评估经验。相信只要局方与教育界共同以专业出谋划策,以“全人发展、均衡学习”为考量,循序渐进地推行,一定能适度优化学科落实日常评估及呈分试的各项措施,提升学习成果。
为配合下学年小学科学科和人文科的起动,教育局已计划为学界举办一系列简介会、专业发展工作坊及培训活动等。相信在校本管理的精神下,学校能因应校情和学生需要,继续发挥专业精神,优化课程规划,为学生提供多元和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创科和人工智能应用发展一日千里,香港要从竞赛中脱颖而出,教育就要有“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规划,让学生能够在提升自身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获益下,从课室走进社会,进而投身世界级竞赛。教育局把握世界潮流,从课程体制的根本作出改革,培育新一代的人文素养和科学探究精神,相信能让学生成为能够贡献国家、面向世界的优秀栋梁。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10/31/2TigzC3ZnjYvzGTm5iiTOwpECQeNUlWJLDi.jpeg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10/31/WCLLG0P34R6CUqp9ViF3F4tlOJNwMXh5oZK.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