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屠海鸣
内地正在全线、全领域发力,系统性解决地房地产市场的问题。
同内地一样,香港也针对楼市箫条,出台了一套组合拳。行政长官李家超2024年施政报告提出多项利好楼市政策,香港新房成交火热,二手楼盘也出现复苏迹象。
从个案看,施政报告公布的首个周末,10月19日,黄竹坑Blue Coast II项目首轮推售256套,开卖前收约8000宗登记认购,超额逾30倍,当天就售出191套。天玺·天 Cullinan Sky第三轮推售215套,销售当日,到黄昏时段售罄,10月19日当晚加推新一张价单共98套。施政报告公布后,新盘火爆的态势延续至今,也带动二手房交易活跃。
从信心指数看,中原城市领先指数CCL最新报136.31点,按周升0.15%;美联信心指数最新报60.5点,按周升2.5%,连升三周。信心指数高于平均值。
从楼价看,美联楼价指数最新报127.28点,按周微升0.04%;香港置业楼价指数10月21日报127.3,前两周皆为127.2,楼价走势趋稳。
汇丰环球研究发表报告称,预计今年下半年香港住宅价格趋于稳定,明年将上升5%,扭转自2022年以来下跌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此轮楼市升温不同于今年3、4月份,那次楼市“撤辣”后,主要是外地买家入市,这一次,香港本地买家入市较多。
这一系列信息表明,港府稳楼市的组合拳逐渐见效,同时,在内外环境的共同作用下,香港楼市企稳态势明显。
稳楼市先易后难,累积效应显现
近三年来,本港房价跌了三成。2023年以来,特区政府先后实出四个大招救市:
第一招是“降首付”。2023年7月7日特区政府出台措施,调高住宅物业按揭成数上限,将1500万元以下的调整为七成,1500万元至3000万元的调整六成,3000万元以上的调整为五成。
第二招是“降印花税”。李家超在去年10月份公布的2023年施政报告中提出,延长二手市场最长30年按揭贷款保证期至50年。下调香港永久居民的新置业印花税,由15%降低至7.5%。
第三招是“全面撤辣”。特区政府宣布,自今年2月28日起,取消额外印花税、买家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香港施行了14年之久的“辣招”就此完结。
第四招是“降首付”的范围扩大、放宽豪宅购买限制。李家超今年10月16日公布的2024年施政报告提出,所有住宅物业,不论物业价值及是否自用,按揭成数上限统一调整至7成,同时,容许投资移民购入5000万元以上豪宅。
有人曾认为,前面三招仅仅是“小刺激”,未能奏效。这个观点是偏颇的。凡事从量变到质变有个过程,救市也是如此。虽然前三招看上去效果并不明显,但四招逐步释放,形成了累积效应,终于在第四招出手时,市场回暖趋势更加明显。
国内外环境变化,形成托举之势
观察香港楼市企稳,不能就楼市看楼市,还需看大环境、大背景、大趋势。
第一,内地救市大招前所未有,推动经济上行。香港楼市与内地楼市总是“同频共振”,过去三年,内地楼市和香港楼市同步下跌三成。今年“9.24”金融新政宣布、“9.26”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大力救市信号后,内地股市、楼市回暖。另有消息称,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将于11月4日至8日举行,将审批新的财政刺激方案,其中包括6万亿的特别国债债券发行,主要用于帮助地方政府应对隐性债务风险。此外,还将审批最多4万亿专项债券,用于闲置土地和存量商品房的收储。两项合计10万亿财政资金救市,大大超过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时中央政府4万亿救市的大招。内地经济上行,带动香港经济整体上行,楼市也会从中受益。
第二,美元减息周期开启,“外资入港”流量增大。美国在2022年开启加息周期,利率从2022年年初的0.5%,一直加息到5.75%,促使全球美元回流美国本土,给世界各大经济体均造成负面影响,被舆论称为“暴力加息”,这也令原本在香港的部分资本流入美国。今年9月18日,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这是一个转折点,离开美国的资本需要寻找最佳投资地。最近几个月来,大批国际资本进入香港,香港超越新加坡,重返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的位次,这说明,投资者看好香港。
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的以上变化,对香港经济形成托举之势,在此大势之下,香港楼市企稳有了强力支撑。
金融业开始回暖,带旺住宅市场
分析香港楼市,要看到其与内地楼市的共同之处,也要看到二者区别。区别是:内地楼市整体上属“供大于求”,而香港楼市与金融业深度绑定,香港金融业冷暖,与香港楼市密切相关。
最近几个月来,香港金融业回暖趋势明显——
第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跨国金融机构高管纷纷在香港买房。比如,本月初,汇丰投资管理环球行政总裁、来自法国的马礼豪(Nicholas Moreau)以5000万元购入中半山老牌豪宅世纪大厦一伙低层A室单位;9月份,星展香港行政总裁、来自厄瓜多尔的庞华毅(Sebastian Paredes),以4940万元购入跑马地THE ASTER顶层31楼B室特色户;6月份,摩根大通私人银行亚洲董事总经理刘君博(Ulysses Lau)、汇丰环球私人银行北亚区市场主管温国伟(Bryce Wan)亦相继入市……
第二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各大银行高管在亚洲的办公地点陆续迁至香港。花旗集团(Citigroup)的日本、北亚及澳洲区域及银行业务主管Marc Luet原本常驻东京,近日已把办公室搬来香港;渣打的三名高管由原本常驻新加坡,改为常驻香港;瑞银(UBS)把该集团的全球财富管理联席总裁Iqbal Khan从瑞士派驻香港。瑞银CEO Sergio Ermotti早前还预言,香港财富管理行业的资产规模在2027年或之前将会超越瑞士。
以上现象对香港楼市有两个影响。一是金融机构高管购置豪宅,直接带旺豪宅市场;二是金融机构高管看好香港,带动大批投资客入手,间接为香港楼市注入信心。
中央港澳办主任、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在香港特区2024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开幕典礼上的致辞指出:“在走向由治及兴的今天,什么艰难险阻都阻挡不了香港发展的步伐。大家一定会发扬狮子山精神,开拓进取、灵活应变、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不断续写香港发展新传奇,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回味夏主任这段话,再看看楼市企稳、金融业兴旺的趋势,香港人应保持自信和定力。逆境中不气馁,顺境中不骄躁,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推动香港由治及兴。
(作者系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本文原刊于香港经济日报,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10/31/LDiWXeQFGgQD8dHx4mHDKlda4SuuWEwVXXH.pn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文|屠海鸣
内地正在全线、全领域发力,系统性解决地房地产市场的问题。
同内地一样,香港也针对楼市箫条,出台了一套组合拳。行政长官李家超2024年施政报告提出多项利好楼市政策,香港新房成交火热,二手楼盘也出现复苏迹象。
从个案看,施政报告公布的首个周末,10月19日,黄竹坑Blue Coast II项目首轮推售256套,开卖前收约8000宗登记认购,超额逾30倍,当天就售出191套。天玺·天 Cullinan Sky第三轮推售215套,销售当日,到黄昏时段售罄,10月19日当晚加推新一张价单共98套。施政报告公布后,新盘火爆的态势延续至今,也带动二手房交易活跃。
从信心指数看,中原城市领先指数CCL最新报136.31点,按周升0.15%;美联信心指数最新报60.5点,按周升2.5%,连升三周。信心指数高于平均值。
从楼价看,美联楼价指数最新报127.28点,按周微升0.04%;香港置业楼价指数10月21日报127.3,前两周皆为127.2,楼价走势趋稳。
汇丰环球研究发表报告称,预计今年下半年香港住宅价格趋于稳定,明年将上升5%,扭转自2022年以来下跌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此轮楼市升温不同于今年3、4月份,那次楼市“撤辣”后,主要是外地买家入市,这一次,香港本地买家入市较多。
这一系列信息表明,港府稳楼市的组合拳逐渐见效,同时,在内外环境的共同作用下,香港楼市企稳态势明显。
稳楼市先易后难,累积效应显现
近三年来,本港房价跌了三成。2023年以来,特区政府先后实出四个大招救市:
第一招是“降首付”。2023年7月7日特区政府出台措施,调高住宅物业按揭成数上限,将1500万元以下的调整为七成,1500万元至3000万元的调整六成,3000万元以上的调整为五成。
第二招是“降印花税”。李家超在去年10月份公布的2023年施政报告中提出,延长二手市场最长30年按揭贷款保证期至50年。下调香港永久居民的新置业印花税,由15%降低至7.5%。
第三招是“全面撤辣”。特区政府宣布,自今年2月28日起,取消额外印花税、买家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香港施行了14年之久的“辣招”就此完结。
第四招是“降首付”的范围扩大、放宽豪宅购买限制。李家超今年10月16日公布的2024年施政报告提出,所有住宅物业,不论物业价值及是否自用,按揭成数上限统一调整至7成,同时,容许投资移民购入5000万元以上豪宅。
有人曾认为,前面三招仅仅是“小刺激”,未能奏效。这个观点是偏颇的。凡事从量变到质变有个过程,救市也是如此。虽然前三招看上去效果并不明显,但四招逐步释放,形成了累积效应,终于在第四招出手时,市场回暖趋势更加明显。
国内外环境变化,形成托举之势
观察香港楼市企稳,不能就楼市看楼市,还需看大环境、大背景、大趋势。
第一,内地救市大招前所未有,推动经济上行。香港楼市与内地楼市总是“同频共振”,过去三年,内地楼市和香港楼市同步下跌三成。今年“9.24”金融新政宣布、“9.26”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大力救市信号后,内地股市、楼市回暖。另有消息称,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将于11月4日至8日举行,将审批新的财政刺激方案,其中包括6万亿的特别国债债券发行,主要用于帮助地方政府应对隐性债务风险。此外,还将审批最多4万亿专项债券,用于闲置土地和存量商品房的收储。两项合计10万亿财政资金救市,大大超过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时中央政府4万亿救市的大招。内地经济上行,带动香港经济整体上行,楼市也会从中受益。
第二,美元减息周期开启,“外资入港”流量增大。美国在2022年开启加息周期,利率从2022年年初的0.5%,一直加息到5.75%,促使全球美元回流美国本土,给世界各大经济体均造成负面影响,被舆论称为“暴力加息”,这也令原本在香港的部分资本流入美国。今年9月18日,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这是一个转折点,离开美国的资本需要寻找最佳投资地。最近几个月来,大批国际资本进入香港,香港超越新加坡,重返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的位次,这说明,投资者看好香港。
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的以上变化,对香港经济形成托举之势,在此大势之下,香港楼市企稳有了强力支撑。
金融业开始回暖,带旺住宅市场
分析香港楼市,要看到其与内地楼市的共同之处,也要看到二者区别。区别是:内地楼市整体上属“供大于求”,而香港楼市与金融业深度绑定,香港金融业冷暖,与香港楼市密切相关。
最近几个月来,香港金融业回暖趋势明显——
第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跨国金融机构高管纷纷在香港买房。比如,本月初,汇丰投资管理环球行政总裁、来自法国的马礼豪(Nicholas Moreau)以5000万元购入中半山老牌豪宅世纪大厦一伙低层A室单位;9月份,星展香港行政总裁、来自厄瓜多尔的庞华毅(Sebastian Paredes),以4940万元购入跑马地THE ASTER顶层31楼B室特色户;6月份,摩根大通私人银行亚洲董事总经理刘君博(Ulysses Lau)、汇丰环球私人银行北亚区市场主管温国伟(Bryce Wan)亦相继入市……
第二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各大银行高管在亚洲的办公地点陆续迁至香港。花旗集团(Citigroup)的日本、北亚及澳洲区域及银行业务主管Marc Luet原本常驻东京,近日已把办公室搬来香港;渣打的三名高管由原本常驻新加坡,改为常驻香港;瑞银(UBS)把该集团的全球财富管理联席总裁Iqbal Khan从瑞士派驻香港。瑞银CEO Sergio Ermotti早前还预言,香港财富管理行业的资产规模在2027年或之前将会超越瑞士。
以上现象对香港楼市有两个影响。一是金融机构高管购置豪宅,直接带旺豪宅市场;二是金融机构高管看好香港,带动大批投资客入手,间接为香港楼市注入信心。
中央港澳办主任、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在香港特区2024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开幕典礼上的致辞指出:“在走向由治及兴的今天,什么艰难险阻都阻挡不了香港发展的步伐。大家一定会发扬狮子山精神,开拓进取、灵活应变、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不断续写香港发展新传奇,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回味夏主任这段话,再看看楼市企稳、金融业兴旺的趋势,香港人应保持自信和定力。逆境中不气馁,顺境中不骄躁,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推动香港由治及兴。
(作者系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本文原刊于香港经济日报,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10/31/LDiWXeQFGgQD8dHx4mHDKlda4SuuWEwVXXH.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