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 柳道明
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决定》)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都是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内容,其中有的是对过去改革举措的完善和提升,有的是根据实践需要和试点探索新提出的改革举措。《决定》发布后,从中央到各地各部门,在三个多月内密集推出系列政策措施,充分激发了全社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顶层设计:中央层面政策密集推出
全会之后,中央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涵盖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服务消费、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等。国务院批覆了天津、南京、广州、深圳、成都等五个城市2021年至2035年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全会就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围绕五大领域、三大环节,部署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全会明确提出,“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就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就业促进协调联动、著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等作出安排。
全会明确了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的重大改革举措。为贯彻落实全会决策部署,国务院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提出经过五年的努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接近70%。行动计划从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现代化都市圈培育、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等方面部署了四项重大行动。
全会要求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提出将碳排放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求建立健全地方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政策制度和管理机制。
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全会进一步对“创新提升服务贸易”作出部署。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推动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促进资源要素跨境流动、推进重点领域创新发展、拓展国际市场布局、完善支撑体系等五个方面,提出了20项任务举措、70多条具体政策措施。
作为落实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该文件围绕“构建开放透明、规范有序、平等竞争、权责清晰、监管有力的市场准入制度体系”,从合理设定市场禁入和许可准入事项、明确市场准入管理措施调整程序、有序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等方面作了一系列最新部署。
闻令而动:各部门精准施策促改革
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于9月8日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全面取消了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全国范围的外资准入限制措施由31条压减至29条,自2024年11月1日起施行。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是提升引资规模和质量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进一步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高新技术等领域,持续优化引资结构,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10月10日,司法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是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草案坚持把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发展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和实践中的有效做法转化为法律制度,把对民营经济平等对待、平等保护的要求落下来,既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又注重加强规范引导,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全会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要“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全面推行水资源费改税”,“完善绿色税制”。财政部、税务总局、水利部于10月11日印发《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办法》,自2024年12月1日起全面实施水资源费改税试点。全面实施水资源费改税试点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完善以资源税、环境保护税为主体“多税共治”,以系统性税收优惠政策、“多策组合”的绿色税收体系,支持我国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10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从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力度、提升绿色金融专业服务能力、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强化实施保障四个方面提出19项重点举措。该意见聚焦美丽中国建设实际需要,统筹谋划一批标志性重大工程项目,加大对接融资支持。按照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要求,围绕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重点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生态保护修复等重点领域,搭建美丽中国建设项目库,有效提升金融支持精准性。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会同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指导各地迅速行动,抓存量政策落实,抓增量政策出台,打出一套“组合拳”,推动市场止跌回稳。这些政策充分赋予城市政府调控自主权,要求城市政府因城施策,调整或取消各类购房的限制性措施,降低居民购房成本,减轻还贷压力,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此外,农业农村部、国务院国资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生态环境部等多个部门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落实全会精神推进改革的情况,各领域均有务实改革举措在酝酿中。
落地有声:各地因地制宜绘蓝图
全会之后,各地陆续召开省(区、市)委全会研究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中央确定的300多项改革举措在全国各地落地开花。
北京提出,紧紧围绕《决定》明确的总目标,持续深化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到2035年,优化提升首都功能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制创新更加深化,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更加强劲,民生保障政策机制更加有力,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的机制更加完善,率先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全会明确要求,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上海提出,体系化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跨境贸易结算和海外融资服务,构建与国际金融中心相匹配的离岸金融体系;丰富风险管理产品,打造全球人民币风险管理中心。
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是《决定》的重要内容。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广东明确了500多项改革任务,提出围绕塑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强化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深化“五外联动”全方位改革,优化对内开放布局。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江苏提出围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健全提升优势产业领先地位体制机制,“一群一策”支持国家级集群发展,构建群链企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推动更多优势集群向世界级迈进,全面提升江苏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全会指出,坚持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作为民营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浙江提出著力推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持续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建立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努力培育更多世界一流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独角兽企业。
关于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陕西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更具先导力的教育发展体系、更具引领力的科技攻关体系、更具自主力的企业创新体系、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培养体系、更具耦合力的“四链”融合体系,推动西安“双中心”实体化运行,更好发挥秦创原平台和“三项改革”点火器作用,不断提升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
全会明确,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内蒙古提出全面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工程,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人才库,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政教育品牌;优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考核评价体系,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做好对各民族在饮食服饰、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建筑风格等方面的保护和传承。
因地制宜促改革,凝心聚力谋发展。各地积极行动,全力投入到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大潮中。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作者系国家部委研究员,本文刊发于《紫荆》杂志2024年11月号)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10/29/uA9TutsFG9Td4oYIjL9oQsBUdapss0FjASW.pn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文|北京 柳道明
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决定》)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都是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内容,其中有的是对过去改革举措的完善和提升,有的是根据实践需要和试点探索新提出的改革举措。《决定》发布后,从中央到各地各部门,在三个多月内密集推出系列政策措施,充分激发了全社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顶层设计:中央层面政策密集推出
全会之后,中央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涵盖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服务消费、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等。国务院批覆了天津、南京、广州、深圳、成都等五个城市2021年至2035年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全会就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围绕五大领域、三大环节,部署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全会明确提出,“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就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就业促进协调联动、著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等作出安排。
全会明确了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的重大改革举措。为贯彻落实全会决策部署,国务院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提出经过五年的努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接近70%。行动计划从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现代化都市圈培育、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等方面部署了四项重大行动。
全会要求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提出将碳排放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求建立健全地方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政策制度和管理机制。
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全会进一步对“创新提升服务贸易”作出部署。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推动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促进资源要素跨境流动、推进重点领域创新发展、拓展国际市场布局、完善支撑体系等五个方面,提出了20项任务举措、70多条具体政策措施。
作为落实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该文件围绕“构建开放透明、规范有序、平等竞争、权责清晰、监管有力的市场准入制度体系”,从合理设定市场禁入和许可准入事项、明确市场准入管理措施调整程序、有序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等方面作了一系列最新部署。
闻令而动:各部门精准施策促改革
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于9月8日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全面取消了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全国范围的外资准入限制措施由31条压减至29条,自2024年11月1日起施行。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是提升引资规模和质量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进一步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高新技术等领域,持续优化引资结构,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10月10日,司法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是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草案坚持把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发展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和实践中的有效做法转化为法律制度,把对民营经济平等对待、平等保护的要求落下来,既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又注重加强规范引导,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全会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要“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全面推行水资源费改税”,“完善绿色税制”。财政部、税务总局、水利部于10月11日印发《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办法》,自2024年12月1日起全面实施水资源费改税试点。全面实施水资源费改税试点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完善以资源税、环境保护税为主体“多税共治”,以系统性税收优惠政策、“多策组合”的绿色税收体系,支持我国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10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从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力度、提升绿色金融专业服务能力、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强化实施保障四个方面提出19项重点举措。该意见聚焦美丽中国建设实际需要,统筹谋划一批标志性重大工程项目,加大对接融资支持。按照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要求,围绕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重点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生态保护修复等重点领域,搭建美丽中国建设项目库,有效提升金融支持精准性。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会同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指导各地迅速行动,抓存量政策落实,抓增量政策出台,打出一套“组合拳”,推动市场止跌回稳。这些政策充分赋予城市政府调控自主权,要求城市政府因城施策,调整或取消各类购房的限制性措施,降低居民购房成本,减轻还贷压力,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此外,农业农村部、国务院国资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生态环境部等多个部门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落实全会精神推进改革的情况,各领域均有务实改革举措在酝酿中。
落地有声:各地因地制宜绘蓝图
全会之后,各地陆续召开省(区、市)委全会研究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中央确定的300多项改革举措在全国各地落地开花。
北京提出,紧紧围绕《决定》明确的总目标,持续深化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到2035年,优化提升首都功能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制创新更加深化,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更加强劲,民生保障政策机制更加有力,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的机制更加完善,率先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全会明确要求,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上海提出,体系化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跨境贸易结算和海外融资服务,构建与国际金融中心相匹配的离岸金融体系;丰富风险管理产品,打造全球人民币风险管理中心。
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是《决定》的重要内容。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广东明确了500多项改革任务,提出围绕塑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强化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深化“五外联动”全方位改革,优化对内开放布局。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江苏提出围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健全提升优势产业领先地位体制机制,“一群一策”支持国家级集群发展,构建群链企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推动更多优势集群向世界级迈进,全面提升江苏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全会指出,坚持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作为民营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浙江提出著力推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持续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建立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努力培育更多世界一流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独角兽企业。
关于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陕西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更具先导力的教育发展体系、更具引领力的科技攻关体系、更具自主力的企业创新体系、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培养体系、更具耦合力的“四链”融合体系,推动西安“双中心”实体化运行,更好发挥秦创原平台和“三项改革”点火器作用,不断提升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
全会明确,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内蒙古提出全面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工程,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人才库,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政教育品牌;优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考核评价体系,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做好对各民族在饮食服饰、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建筑风格等方面的保护和传承。
因地制宜促改革,凝心聚力谋发展。各地积极行动,全力投入到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大潮中。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作者系国家部委研究员,本文刊发于《紫荆》杂志2024年11月号)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10/29/uA9TutsFG9Td4oYIjL9oQsBUdapss0FjASW.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