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李家超
10月16日,我发表主题为“齐改革同发展 惠民生建未来”的《施政报告》。这是我就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后第三份《施政报告》,也是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后香港的首份《施政报告》。今年的《施政报告》继续贯彻习近平主席“七一”重要讲话的“四点希望”,并阐述了我的改革理念和发展目标,透过关键措施及绩效指标,回应香港发展需求,呼应社会意见,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我今年同时制订《施政报告》附篇,细列其他措施和相关内容。
本届特区政府持续推动改革
两年多前,我参选时在政纲提出“我们必须有变革精神”、“要进一步革新”,会建立“以结果为目标”的政府,设定绩效指标以改革政府文化。
这两年多,特区政府持续推动改革,在不同范畴见到成效,涵盖“一国两制”的实践建设、政府治理、经济发展、民生照顾等等。
然而,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结时。今年的《施政报告》,是对改革的进一步全面深化。
补短板、破瓶颈、除障碍
直面体系改革
我在《施政报告》中明确将改革作为主轴,指出针对体系的改革理念:体系中欠缺但有需要建立的,要建立;有严重缺失的,要拨乱反正;有瓶颈、短板或阻碍的,要突破瓶颈、清除障碍;有需要巩固的,要强化和完善。
改革并不是为改而改,不能破坏原本成功的基因元素。改革过程中,要判断哪些要由零建立,哪些要动手术拨乱反正,哪些要固本培元。
改革时要注重系统观念,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等的关系。改革方案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改革方法包括从无到有的构建、针对现有体系的完善、健全,巩固、提升、加强、深化和持续有关改革等。
固本培元 因地制宜发挥制度优势
改革方案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改革与发挥“一国两制”优势相辅相成,目的是要更好发挥香港的独特优势。我们可以借镜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但因为基础和体制可能不同,不能盲目照抄。
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香港的部署十分明确:充分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健全香港在国家对外开放中更好发挥作用机制;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这份《施政报告》重点阐述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地位的工作,通过深化改革大力发掘经济新增长点,同时对接国家战略,推动各界抓住国家发展的巨大机遇,为经济注入更大动力,带动香港发展。
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发展有相扣牵引的作用。现今地缘政治复杂,突显香港安全和稳定环境的优势,我们会推动构建国际级黄金仓储建设,吸引投资者在香港进行黄金仓储,推动黄金交易、清算和交割。我们亦会以建设大宗商品交易生态圈为切入点,汇聚相关企业落户香港,作为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仓储交割、航运物流、风险管理等运作中心,把握机遇,发展国际黄金、有色金属及绿色运输等市场,同时培育可持续航空燃料和绿色船用燃料的产业发展,推动建设燃料加注中心,进一步推进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协同发展。
我们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低空经济,设立100亿元“创科产业引导基金”,加强引导市场资金投资指定策略性新兴和未来产业;我们将香港打造成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设立“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员会”,加大集聚和培育人才一体化谋划。我们会促进文体旅融合发展,打造启德体育园为体育和盛事地标,开发特色多元旅游,打造旅游新面貌。
我们透过一篮子政策加大扶持中小企力度,推动北部都会区发展引擎,让北都五年、北都十年的景貌呈现于眼前,并将公布河套创科园区发展纲领,推动科技创新示范区和试验田建设。
以创新举措全方位、跨领域稳妥改革
改革是为了治理的提升、结果的提升。只讲颠覆,只求推倒重来,是忘记了改革的目的。在守正创新、求进求变的同时,要提防“兴一利亦生一弊”的可能。改革要积极稳妥、要实实在在。改革不仅仅针对治理体系,更涵盖建屋造地、医疗体系、民生福利等多个范畴,是全方位和跨领域的。
在建屋造地方面,我们立法制订出租住宅楼宇分间单位制度,有序取缔劣质“㓥房”。我们丰富置业阶梯机制,逐步增加资助出售单位的供应比例,增加屡次向隅者购买资助出售单位机会,并收紧公屋富户政策,增加居屋绿表比例,鼓励公屋租户购买居屋。我们大力精简土地发展程序,继续拆墙松绑、善用科技和业界资源,减低建造成本。未来五年的总公营房屋供应达189,000个单位,较本届政府上任时增加约80%。
在深化医疗体系改革方面,我们全面审视医疗体系的定位和目标,改革医院管理局、卫生署和基层医疗署的权责和分工,全方位推进基层医疗发展;我们支持本地大学筹建第三所医学院,并于北部都会区预留用地;我们加强医、教、社协作,包括制订“分层护理模式”,促进市民精神健康;我们将于明年内公布《中医药发展蓝图》,助力中医药国际化。
在构建关爱共融社会方面,我们加大力度照顾长者,包括增加“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的覆盖范围,分担参与长者的医疗费用;增加“长者院舍照顾服务券计划”服务券总数两成;以及推出试验计划,资助综援受助长者入住指定在粤院舍。我们支援照顾者,扩展“地区服务及关爱队伍—支援长者及照顾者计划”至全港十八区,主动接触和识别有需要住户。我们增加“综合社区康复中心”服务名额及加强个案管理服务,支援残疾人士。我们恒常化“关爱队”,并增加下一期的资助金额五成等。
为准备这份《施政报告》,我和团队用了约三个月咨询社会各界,举办了超过40场咨询会,听取市民意见,并走访社区,与街坊深入交流,了解大家对政府施政的想法。这是一份以市民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主轴、以发展改善民生的《施政报告》,是采纳了大量市民和社会各界人士提供的意见、融合了民间智慧和政府谋划、共同为香港建未来的结晶。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香港亦处于关键的经济转型期。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表示,希望香港各界积极稳妥推进各领域改革,“以鲜明的改革理念、实实在在的改革举措,一件事一件事地抓,有力推动特区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展现新气象”。
改革除了是特区政府的责任,亦是社会必须共同参与推进的任务。我深信,在行政主导和“爱国者治港”原则相适应下,行政立法机关必能团结一致带领社会各界共同自我革新,自我识变、应变、求变。我深信,我们必能抓紧机遇,自强不息,凭藉香港人的智慧、经验,以及善拼敢赢的精神,遇强愈强,再创高峰。我深信,香港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让我们齐改革、同发展,惠民生、建未来!
(本文刊发于《紫荆》杂志2024年11月号)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10/29/wm2Fcf0H8aHxBoBZGUAYACQYHxpPxrnP58r.pn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文|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李家超
10月16日,我发表主题为“齐改革同发展 惠民生建未来”的《施政报告》。这是我就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后第三份《施政报告》,也是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后香港的首份《施政报告》。今年的《施政报告》继续贯彻习近平主席“七一”重要讲话的“四点希望”,并阐述了我的改革理念和发展目标,透过关键措施及绩效指标,回应香港发展需求,呼应社会意见,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我今年同时制订《施政报告》附篇,细列其他措施和相关内容。
本届特区政府持续推动改革
两年多前,我参选时在政纲提出“我们必须有变革精神”、“要进一步革新”,会建立“以结果为目标”的政府,设定绩效指标以改革政府文化。
这两年多,特区政府持续推动改革,在不同范畴见到成效,涵盖“一国两制”的实践建设、政府治理、经济发展、民生照顾等等。
然而,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结时。今年的《施政报告》,是对改革的进一步全面深化。
补短板、破瓶颈、除障碍
直面体系改革
我在《施政报告》中明确将改革作为主轴,指出针对体系的改革理念:体系中欠缺但有需要建立的,要建立;有严重缺失的,要拨乱反正;有瓶颈、短板或阻碍的,要突破瓶颈、清除障碍;有需要巩固的,要强化和完善。
改革并不是为改而改,不能破坏原本成功的基因元素。改革过程中,要判断哪些要由零建立,哪些要动手术拨乱反正,哪些要固本培元。
改革时要注重系统观念,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等的关系。改革方案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改革方法包括从无到有的构建、针对现有体系的完善、健全,巩固、提升、加强、深化和持续有关改革等。
固本培元 因地制宜发挥制度优势
改革方案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改革与发挥“一国两制”优势相辅相成,目的是要更好发挥香港的独特优势。我们可以借镜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但因为基础和体制可能不同,不能盲目照抄。
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香港的部署十分明确:充分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健全香港在国家对外开放中更好发挥作用机制;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这份《施政报告》重点阐述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地位的工作,通过深化改革大力发掘经济新增长点,同时对接国家战略,推动各界抓住国家发展的巨大机遇,为经济注入更大动力,带动香港发展。
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发展有相扣牵引的作用。现今地缘政治复杂,突显香港安全和稳定环境的优势,我们会推动构建国际级黄金仓储建设,吸引投资者在香港进行黄金仓储,推动黄金交易、清算和交割。我们亦会以建设大宗商品交易生态圈为切入点,汇聚相关企业落户香港,作为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仓储交割、航运物流、风险管理等运作中心,把握机遇,发展国际黄金、有色金属及绿色运输等市场,同时培育可持续航空燃料和绿色船用燃料的产业发展,推动建设燃料加注中心,进一步推进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协同发展。
我们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低空经济,设立100亿元“创科产业引导基金”,加强引导市场资金投资指定策略性新兴和未来产业;我们将香港打造成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设立“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员会”,加大集聚和培育人才一体化谋划。我们会促进文体旅融合发展,打造启德体育园为体育和盛事地标,开发特色多元旅游,打造旅游新面貌。
我们透过一篮子政策加大扶持中小企力度,推动北部都会区发展引擎,让北都五年、北都十年的景貌呈现于眼前,并将公布河套创科园区发展纲领,推动科技创新示范区和试验田建设。
以创新举措全方位、跨领域稳妥改革
改革是为了治理的提升、结果的提升。只讲颠覆,只求推倒重来,是忘记了改革的目的。在守正创新、求进求变的同时,要提防“兴一利亦生一弊”的可能。改革要积极稳妥、要实实在在。改革不仅仅针对治理体系,更涵盖建屋造地、医疗体系、民生福利等多个范畴,是全方位和跨领域的。
在建屋造地方面,我们立法制订出租住宅楼宇分间单位制度,有序取缔劣质“㓥房”。我们丰富置业阶梯机制,逐步增加资助出售单位的供应比例,增加屡次向隅者购买资助出售单位机会,并收紧公屋富户政策,增加居屋绿表比例,鼓励公屋租户购买居屋。我们大力精简土地发展程序,继续拆墙松绑、善用科技和业界资源,减低建造成本。未来五年的总公营房屋供应达189,000个单位,较本届政府上任时增加约80%。
在深化医疗体系改革方面,我们全面审视医疗体系的定位和目标,改革医院管理局、卫生署和基层医疗署的权责和分工,全方位推进基层医疗发展;我们支持本地大学筹建第三所医学院,并于北部都会区预留用地;我们加强医、教、社协作,包括制订“分层护理模式”,促进市民精神健康;我们将于明年内公布《中医药发展蓝图》,助力中医药国际化。
在构建关爱共融社会方面,我们加大力度照顾长者,包括增加“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的覆盖范围,分担参与长者的医疗费用;增加“长者院舍照顾服务券计划”服务券总数两成;以及推出试验计划,资助综援受助长者入住指定在粤院舍。我们支援照顾者,扩展“地区服务及关爱队伍—支援长者及照顾者计划”至全港十八区,主动接触和识别有需要住户。我们增加“综合社区康复中心”服务名额及加强个案管理服务,支援残疾人士。我们恒常化“关爱队”,并增加下一期的资助金额五成等。
为准备这份《施政报告》,我和团队用了约三个月咨询社会各界,举办了超过40场咨询会,听取市民意见,并走访社区,与街坊深入交流,了解大家对政府施政的想法。这是一份以市民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主轴、以发展改善民生的《施政报告》,是采纳了大量市民和社会各界人士提供的意见、融合了民间智慧和政府谋划、共同为香港建未来的结晶。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香港亦处于关键的经济转型期。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表示,希望香港各界积极稳妥推进各领域改革,“以鲜明的改革理念、实实在在的改革举措,一件事一件事地抓,有力推动特区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展现新气象”。
改革除了是特区政府的责任,亦是社会必须共同参与推进的任务。我深信,在行政主导和“爱国者治港”原则相适应下,行政立法机关必能团结一致带领社会各界共同自我革新,自我识变、应变、求变。我深信,我们必能抓紧机遇,自强不息,凭藉香港人的智慧、经验,以及善拼敢赢的精神,遇强愈强,再创高峰。我深信,香港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让我们齐改革、同发展,惠民生、建未来!
(本文刊发于《紫荆》杂志2024年11月号)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10/29/wm2Fcf0H8aHxBoBZGUAYACQYHxpPxrnP58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