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锦辉
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制纲要》发布并实施5年来,大潜区的合作取得显著成效。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24年版全球新指数(GII)》显示,深圳一香港一广州集群已经连续5年位居全球第二,这充分说明大湾区在创新方面的强大实力。因此笔者认为,香港应当积极通过这些经验,进一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与内地合作、“并船出海”,从而增强整个区域的国际竞争力。
近日,笔者应邀出席由《信报财经新闻》主办的“2024粤港澳大湾区高峰论坛”,并作为讲者嘉宾与其他3位嘉宾一同就“大湾区创新科技发展和应用”进行专题讨论,深入探讨当下大湾区的科技制新、应用实践及未来趋势。
笔者认为,香港在大湾区的科技创新体系中应扮演核心角色,充分利用在科研领域的深厚积累,推动实现“香港研发一湾区量产一国际出海”的创新模式。在这一模式中,香港将作为研发的前沿阵地,专注于高新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依托大湾区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规模化生产,再借助香港独特的国际市场定位与广泛的国际联系,让产品顺利“出海”推入全球市场。这样一来,香港不仅在研发与融资这两个关键环节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将为整个大湾区的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强大的动力与支持。
去年港府推出“产学研1+计翻”,不仅为大学科研成果提供商业化路径,加速科技成果向实际产品转化,还为企业与顶尖科研团队搭建合作桥梁,促进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进一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然而,在推动创新科技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虽然政府这几年来已提出多项措施,努力营造优良创科生态环境,但作为在创新科技领域耕耘了三十余年的从业者,笔者意识到香港在创新科技领域人才缺乏,这给本地创新科技发展带来诸多困境。
一方面,人才缺乏限制创新科技项目的研发和推进。缺乏具有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使得一些前沿科研项目难以顺利展开,影响香港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人才短缺也制约企业发展,特别是从事知识产权交易的人才尤其欠缺,窒碍香港打造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的规划。
为应对这一挑战,香港需加大对创新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更加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在人才培养方面,可以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开设更多与知识产权管理等相关的专业课程和实践项目,培养具实践能力和创新思雄的人才。同时,也可以鼓励企业开展内部培训,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同时,笔者也留意到“一带一路”为香港带来的机遇。香港可以藉助其在国际金融、贸易和物流等方面的优势,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与大湾区之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不仅有利于香港拓展新的市场空问,还能促推大湾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
最后,笔者认为政府于2022年推出的《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若要成功落地并发挥效用,离不开政府、企业、大学及科研机构等多方面的紧密合作与共同努力。政府需进一步加大对创新科技的投入力度,提供政策与资金上的强力支援;企业要积极投身创新实践,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生产力;大学与科研机构则应充分利用其科研实力和人才培养的优势,为创新科技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新血。唯有各方携手并进,方能共同推动大湾区创新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
(作者系立法会议员、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外务)、香港专业及资深行政人员协会副会长,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10/22/DGMiJIIseouwIVRnCq9L5d1ZB6EcMhCsfM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