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锦辉
以色列于10月26日不理美国劝告,大费周章地远跨2,000公里,空袭伊朗位于首都德黑兰的军备制造基地,酿成至少4名士兵死亡,这次袭击是报复伊朗于10月1日发射180多枚导弹及无人机轰炸以色列领土。
虽有亲伊朗网媒指,伊朗空袭已大肆破坏了以色列的防空系统,而与此同时亲以色列的网媒则指,以色列空袭炸毁了伊朗大量的军备基建设施。这些都是一大堆伊、以各方网媒自圆其说的流言而已。
以伊互空袭 醉翁之意不在酒
然而,在其他信息平台亦有传以方称伊朗空袭大多未能入境,在以色列境外已被击落;同样地,以军飞机只在伊境外发炮,杀伤力有限。在今时的先进科技之下,飞行物体被预先侦察到,继而被空中拦截并非难事,况且双方亦已预先放风。
以上谣言的真假,耐人寻味。但笔者认为「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两次空袭行动背后大有玄机。伊以双方的行事目的是为了向各自的盟友或老板表态。伊朗要告诉哈马斯(Hamas)及真主党(Hezbollah),它已帮了它们被刺杀的领袖复仇,出了一口气。
以色列则向其盟友(老板)美国交代,已依照计划有限度地向伊朗还以颜色。但其实两者的军事行动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空袭只是隔靴搔痒,点到即止而已。
且看双方都没有坚持继续追击,并在空袭后不久,便表示是次报复行动已告一段落,它们的用心便原形毕露。
每发一炮均烧钱 以经济添压
自去年10月7日「以巴冲突」爆发以来,加沙死亡人数剧增,现已超过4万人,颓垣败瓦,满目疮痍,卫生条件极其恶劣。就此所产生的人道主义问题,为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带来全球批评,联合国及其他国家(包括美国)都纷纷站出来予以强烈谴责。
可是一年多之后,战争还没有任何停止的迹象,反之「中东局势」更趋紧张。「以巴冲突」更向中东其他地方伸延,以色列正面临加沙地带、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哈马斯、北部黎巴嫩、叙利亚境内真主党、东南方的也门胡塞武装、东面伊朗,以及伊拉克境内的武装组织等「七条战线」。局面非常复杂,再者每发一炮都是在烧钱,这对以色列带来显著的经济压力。
「以巴战争」已摧残数以千计以色列的中小型企业,甚至使国际社会对以色列经济的信任受损。以色列2024年经济增长率原先预估为3%,但以色列银行(以国央行)现在预估全年增长率为1.5%,这数字还是以今年底前战争结束为前提所做的预估值。再者,国际信评机构惠誉(Fitch Ratings)在8月份将以色列的信用评级从A+下调至A;在此之前,穆迪信评公司(Moody's)和标准普尔信评公司(S&P)也已调降以色列的信评。
以民众上街抗议 促立即停战
因此,针对加沙人道主义以及国家经济问题,避免战争愈发扩大拖累国家,许多以色列民众都不惜上街抗议,要求政府立即停火。可是内塔尼亚胡已骑虎难下,被「犹太复国主义」冲昏头脑,似乎找不到退路。
事实上,笔者认为现时是内塔尼亚胡停火的最佳机会。美国总统大选在即,最终不管是特朗普(Donald Trump)或贺锦丽(Kamala Harris)上台,若内塔尼亚胡能够领导以色列政府与中东谈判成功,令中东停火止战,这成果便可以当作一个外交大礼包,送给美国新一届政府,内塔尼亚胡亦可为自己创造一个机会借坡下驴。
(作者系立法会议员、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外务)、香港专业及资深行政人员协会副会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