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杂志(记者彭彦)10月19日东莞报道: 乘广东省科技大会召开的东风,10月18日下午,“科创未来,强国有我——2024年东莞市中小学生科技节”在松山湖未来学校拉开帷幕。东莞市副市长黎军、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于发友、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王学男、中国教育学会原副会长吴颖民、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卢晓中、东莞市教育局局长叶淦奎以及市科技局、市科协、松山湖管委会等有关代表出席启动仪式。来自香港、澳门、新疆、西藏、浙江、重庆、贵州、江西以及东莞、韶关、揭阳等十一地中小学师生代表共同参与本次活动。
黎军在发言中表示,今年以来,东莞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首创“科创思政”立德树人新机制,创造性地组织开展“好问题”大赛等活动,并在全国科技创新大赛等比赛中取得历年最佳成绩,为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增光添彩。面向未来,东莞要担当使命,打造协同组科学教育共同体,积极推动与港澳台科学教育的合作与交流,大力推进“科普援疆”“科普援铜”;要紧跟时代,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科学教育的新方式、新场景,推动人工智能为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要持续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在科学教育课程建设、科学教育数字化行动、科学素质个性化评价、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好文章、打造特色、塑造标杆。
院士寄语 名家颁奖
启动仪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理事长王恩哥通过视频为“科创之星”们送上勉励寄语。启动仪式现场为首届“十佳科创之星”颁奖,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卢晓中、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王学男为获奖学生颁奖,中国教育学会原副会长吴颖民、东莞市教育局局长叶淦奎为获奖学生颁奖。东莞市教育局还对这些优秀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做好学生各阶段发展的动态跟踪管理,聚焦学生的个体特长培育与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培育,整合多方面力量,实施科创人才的“小初高”贯通式培养,为这些“种子选手”的成长助力。
2024年东莞市中小学生科技节由东莞市教育局主办,东莞农村商业银行予以支持。启动仪式上,2024年东莞市中小学生“好问题”大赛获奖名单、东莞市首批10所人工智能应用实验校名单、东莞市首届中小学“十佳科创之星”评选结果先后公布。其中,今年7月启动的“好问题”大赛聚焦数学与思维、生命科学、物质与化学、物理学、天文学、地球科学、技术与工程、人工智能等领域,按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进行问题征集,最终20个“好问题”从近5000个投稿作品中脱颖而出,并在10月17日进行决赛现场答辩。
“探大国重器”研学成果展示区热闹非凡,在这里,来自东莞市各个镇街的中小学代表展位依次排列,展位上摆放师生们一起动手模拟研究各省大科学装置、大工程的模型,从精巧的设计到细致的制作,每一个模型都彷佛在讲述着一段充满挑战与收获的研学之旅,学生们热情地向来往观众介绍自己参与的项目,展现出他们对大国重器的深入探索和无限热忱。
今年,东莞先后入选广东省中小学校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实验区、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教育应用示范区。市教育局开展中小学人工智能实验学校遴选活动,拟选出一批学校先行先试,以点带面,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步伐,助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推动东莞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最终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东莞滨海湾未来学校、东莞市松山湖北区学校、东莞市南城商务区北部学校、东莞市塘厦第二初级中学、东莞市第六高级中学、东莞市东城虎英小学、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东莞市麻涌镇古梅第一中学、东莞市东坑镇第三小学入选。入选学校将推进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总结经验和成果,加强展示与推广。活动现场对首批10所东莞市中小学人工智能应用实验校授牌。
为深度挖掘选拔具有原始创新潜力的中小学生,促进东莞中小学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去年9月起市教育局开展“科创之星”认定工作。经过资格认定、材料评审、现场答辩三个阶段,共有276名学生符合认定条件,并经由科研专家、高校教授组成的评审团评选出“十佳科创之星”。
首创“科创思政”立德树人新机制
“问—思—研—创”围绕学生创新能力发展这一主线,本次科技节在18日至19日两天内,先后开展六大板块共十四项活动,进一步营造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动手创作的兴趣,激励学生增强科技自立自强意识,树立科技报国的情怀。
其中,为推动科学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市教育局以线下+线上形式组织全市小学、初中、高中同上一节“科创思政”课。三节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思政课堂,以“培养爱国情、砥砺强国志、实践报国行”为主线,通过感悟我国科技发展历程、认识我国重大科技成就、了解自主研发故事,引导青少年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立志科技报国。
全国模范教师、东莞东城虎英小学思政教师胡嵘苹表示,“科创思政是立足于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以思政教育为主题,以科学教育为载体,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科技创新的种子,同时也播下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种子。我们会采取价值引领、课程创建、科普研学、赛事育人、数字赋能、辐射引领六大行动推进科创思政课堂。”
18日下午,来自松山湖第二小学的四位老师为十一地学生带来《万物皆可染》《寻找菠萝扎嘴的罪魁祸首》两节科学课。孩子们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访草木染中的传统美学,理解生物多样性与化学变化,感受自然科学与人文艺术的融合;也藉助显微镜走进微观世界,揭晓生活中的问题,感受科学的神奇。
同时间,在松山湖第二小学,约100名教师代表共同参加跨地区中小学科学教育沙龙。从镇区科学教育发展路径到科学教育校本化发展,从区域课程研发和实施到学校STEM课程案例解析,从科技特色活动举办到家庭科创实验室的建设,老师们互相分享当地科学教育推进经验,并由数据科学与智能决策研究院院长、广东先知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余旸,香港教育局中学组课程发展处主任、资深STEAM教育专家李晓锋,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魏红祥三位专家分别进行点评。
近年来,东莞不断探索教育交流与合作路径、深入开展教育对口帮扶工作,与香港、澳门、新疆图木舒克市等地之间架起一座坚实而稳固的教育文化交流桥梁。继去年“莞港澳图”四地联动开展科技节及系列活动后,今年跨区域交流的范围和影响持续扩大,来自香港、澳门、新疆(图木舒克市)、西藏(林芝市巴宜区)以及浙江(台州市椒江区)、重庆(渝中区)、贵州(遵义市红花岗区)、江西(南昌市红谷滩区)、广东(揭阳市、韶关市)等地区的中小学师生走进东莞,共同开展同上一节科学课、科学教育沙龙、科普之夜联谊、科普研学营等系列活动,共享东莞科学教育资源,共同感受东莞城市科技魅力。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10/19/2Gpd3GOMEFEPW7STatHFd8D8QOSpWF6WXSN.pn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紫荆杂志(记者彭彦)10月19日东莞报道: 乘广东省科技大会召开的东风,10月18日下午,“科创未来,强国有我——2024年东莞市中小学生科技节”在松山湖未来学校拉开帷幕。东莞市副市长黎军、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于发友、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王学男、中国教育学会原副会长吴颖民、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卢晓中、东莞市教育局局长叶淦奎以及市科技局、市科协、松山湖管委会等有关代表出席启动仪式。来自香港、澳门、新疆、西藏、浙江、重庆、贵州、江西以及东莞、韶关、揭阳等十一地中小学师生代表共同参与本次活动。
黎军在发言中表示,今年以来,东莞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首创“科创思政”立德树人新机制,创造性地组织开展“好问题”大赛等活动,并在全国科技创新大赛等比赛中取得历年最佳成绩,为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增光添彩。面向未来,东莞要担当使命,打造协同组科学教育共同体,积极推动与港澳台科学教育的合作与交流,大力推进“科普援疆”“科普援铜”;要紧跟时代,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科学教育的新方式、新场景,推动人工智能为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要持续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在科学教育课程建设、科学教育数字化行动、科学素质个性化评价、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好文章、打造特色、塑造标杆。
院士寄语 名家颁奖
启动仪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理事长王恩哥通过视频为“科创之星”们送上勉励寄语。启动仪式现场为首届“十佳科创之星”颁奖,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卢晓中、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王学男为获奖学生颁奖,中国教育学会原副会长吴颖民、东莞市教育局局长叶淦奎为获奖学生颁奖。东莞市教育局还对这些优秀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做好学生各阶段发展的动态跟踪管理,聚焦学生的个体特长培育与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培育,整合多方面力量,实施科创人才的“小初高”贯通式培养,为这些“种子选手”的成长助力。
2024年东莞市中小学生科技节由东莞市教育局主办,东莞农村商业银行予以支持。启动仪式上,2024年东莞市中小学生“好问题”大赛获奖名单、东莞市首批10所人工智能应用实验校名单、东莞市首届中小学“十佳科创之星”评选结果先后公布。其中,今年7月启动的“好问题”大赛聚焦数学与思维、生命科学、物质与化学、物理学、天文学、地球科学、技术与工程、人工智能等领域,按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进行问题征集,最终20个“好问题”从近5000个投稿作品中脱颖而出,并在10月17日进行决赛现场答辩。
“探大国重器”研学成果展示区热闹非凡,在这里,来自东莞市各个镇街的中小学代表展位依次排列,展位上摆放师生们一起动手模拟研究各省大科学装置、大工程的模型,从精巧的设计到细致的制作,每一个模型都彷佛在讲述着一段充满挑战与收获的研学之旅,学生们热情地向来往观众介绍自己参与的项目,展现出他们对大国重器的深入探索和无限热忱。
今年,东莞先后入选广东省中小学校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实验区、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教育应用示范区。市教育局开展中小学人工智能实验学校遴选活动,拟选出一批学校先行先试,以点带面,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步伐,助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推动东莞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最终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东莞滨海湾未来学校、东莞市松山湖北区学校、东莞市南城商务区北部学校、东莞市塘厦第二初级中学、东莞市第六高级中学、东莞市东城虎英小学、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东莞市麻涌镇古梅第一中学、东莞市东坑镇第三小学入选。入选学校将推进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总结经验和成果,加强展示与推广。活动现场对首批10所东莞市中小学人工智能应用实验校授牌。
为深度挖掘选拔具有原始创新潜力的中小学生,促进东莞中小学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去年9月起市教育局开展“科创之星”认定工作。经过资格认定、材料评审、现场答辩三个阶段,共有276名学生符合认定条件,并经由科研专家、高校教授组成的评审团评选出“十佳科创之星”。
首创“科创思政”立德树人新机制
“问—思—研—创”围绕学生创新能力发展这一主线,本次科技节在18日至19日两天内,先后开展六大板块共十四项活动,进一步营造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动手创作的兴趣,激励学生增强科技自立自强意识,树立科技报国的情怀。
其中,为推动科学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市教育局以线下+线上形式组织全市小学、初中、高中同上一节“科创思政”课。三节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思政课堂,以“培养爱国情、砥砺强国志、实践报国行”为主线,通过感悟我国科技发展历程、认识我国重大科技成就、了解自主研发故事,引导青少年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立志科技报国。
全国模范教师、东莞东城虎英小学思政教师胡嵘苹表示,“科创思政是立足于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以思政教育为主题,以科学教育为载体,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科技创新的种子,同时也播下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种子。我们会采取价值引领、课程创建、科普研学、赛事育人、数字赋能、辐射引领六大行动推进科创思政课堂。”
18日下午,来自松山湖第二小学的四位老师为十一地学生带来《万物皆可染》《寻找菠萝扎嘴的罪魁祸首》两节科学课。孩子们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访草木染中的传统美学,理解生物多样性与化学变化,感受自然科学与人文艺术的融合;也藉助显微镜走进微观世界,揭晓生活中的问题,感受科学的神奇。
同时间,在松山湖第二小学,约100名教师代表共同参加跨地区中小学科学教育沙龙。从镇区科学教育发展路径到科学教育校本化发展,从区域课程研发和实施到学校STEM课程案例解析,从科技特色活动举办到家庭科创实验室的建设,老师们互相分享当地科学教育推进经验,并由数据科学与智能决策研究院院长、广东先知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余旸,香港教育局中学组课程发展处主任、资深STEAM教育专家李晓锋,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魏红祥三位专家分别进行点评。
近年来,东莞不断探索教育交流与合作路径、深入开展教育对口帮扶工作,与香港、澳门、新疆图木舒克市等地之间架起一座坚实而稳固的教育文化交流桥梁。继去年“莞港澳图”四地联动开展科技节及系列活动后,今年跨区域交流的范围和影响持续扩大,来自香港、澳门、新疆(图木舒克市)、西藏(林芝市巴宜区)以及浙江(台州市椒江区)、重庆(渝中区)、贵州(遵义市红花岗区)、江西(南昌市红谷滩区)、广东(揭阳市、韶关市)等地区的中小学师生走进东莞,共同开展同上一节科学课、科学教育沙龙、科普之夜联谊、科普研学营等系列活动,共享东莞科学教育资源,共同感受东莞城市科技魅力。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10/19/2Gpd3GOMEFEPW7STatHFd8D8QOSpWF6WXS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