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郭灵:零售业创新转型迫在眉睫
文 | 郭灵
在刚刚过去的“十一”国庆黄金周长假期,纵然访港游客数量破百万人次,惟零售业界却出现“旺丁不旺财”的情况,加上港人北上消费热潮不减、内地游客消息习惯改变、本地租金成本高企,以及港元汇率偏强等多重因素影响,零售业短期内似乎仍难走出困局。笔者认为,零售业长期作为香港重要的支柱产业,为本地经济带来可观收入的同时,亦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港府一方面要研究如何支援零售业面对当前的困境,一方面亦要制定新政策,推动零售业创新改革,才能有效地协助业界走出困局。
其实,本港零售业复苏乏力已是不争的事实。据统计处数字显示,今年首8个月,本港零售业总销货价值估计按年下跌了7.7%,为2498亿元,若与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同比更是大跌了11.3%,而其中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等奢侈品的销量跌幅尤为明显。另一边厢,据入境处数据显示,今年为期7天的黄金周,有超过121万人次内地访客入境,较去年为期8日的黄金周多逾10%,但零售业生意额未出现明显大幅上升。
同时间,本地连锁零售商户亦相继出现结业的情况。继舒适堡后,出售中西成药及保健产品为主的华润堂近期也宣布,将在11月关闭全港19间分店。若以华润堂网页今年4月时数字显示,该公司当时在全港仍有36间分店,这意味着半年多时间华润堂便陆续关闭了在香港的全部分店,情况令人担忧。
事实上,尽管政府大力催谷盛事经济,吸引了大量游客访港,中央亦将内地“个人游”城市由49个大幅增加至59个,也未能如2003年般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即时帮助零售业走出困局。究其原因,除了本港租金成本仍然偏高外,游客消费习惯改变为更注重性价比,以及本港零售业经营模式未有与时并进,未能适应市场变化亦是症结所在。因此如何制定政策推动零售业界自我创新转型,适应已经改变的营商环境,是港府亟需研究的问题。同时间,政府亦应从政策方面为业界提供支援,避免本港零售业的竞争力被高租金、高楼价等深层次结构问题所蚕食,提振业界竞争力的同时,为游客提供更具性价比的消费体验,以避免“购物天堂”的金漆招牌逐渐褪色。
(作者系香港资深时评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10/14/2uzoK70gGSLourcXRhEpORwxUzTewUIm3Bu.pn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Hi, This website does not supports IFr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