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及香港回归祖国27周年,“科学家精神耀香江”系列活动暨“盛世启航——新中国成立75周年成就”展览于9月26日在香港科学馆正式拉开帷幕。本次“科学家精神耀香江”系列活动还包括“盛世启航——新中国成立75周年成就”展览、科学大师宣传工程经典剧目演出及当代杰出华人科学家讲座三部分。
9月27日起,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康文署)于香港历史博物馆和香港科学馆推出“盛世启航—新中国成立75周年成就”展览系列,从不同领域介绍新中国在过去75年间砥砺奋进的发展进程,让香港市民,特别是年青一代,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举世瞩目的成就,增进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公众可免费入场参观。
香港政务司副司长卓永兴在开幕典礼上致辞时表示,今天的中国,在经济、制造、贸易、科技、基建、文化和体育等领域都举足轻重,成为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这些都是全国人民砥砺奋进得来的成果,值得所有中国人骄傲。香港积极融入、贡献国家的发展大局。国家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支持香港发展为“八大中心”,利用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在不同领域担当连接国家与世界的纽带,向世界说好中国故事、香港故事。 同时,香港特区政府也加强了对公众的爱国主义教育,在政务司司长领导的宪法和基本法推广督导委员会下成立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小组,协调政府部门和非政府机构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在不同层面全面加强国家历史文化和国情教育。
本次展览系列是香港特区政府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重点项目,向公众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盛世启航—新中国成立75周年成就”展览系列,透过“飞跃发展”、“科技创新”和“智慧时代”三个展览,从经济、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民生等方面,展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让香港市民,特别是年青一代,了解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举世瞩目的成就,增进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其他主礼嘉宾包括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尹宗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专职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孟庆海、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副特派员方建明、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董事长李大宏、“宪法和基本法推广督导委员会”辖下“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小组”组长李慧琼、博物馆咨询委员会历史专责委员会主席莫家豪教授及康文署署长刘明光。
位于香港历史博物馆一楼大堂的“飞跃发展”展览,透过文字及新闻图片,介绍中国在经济发展、基础建设、文化事业、体育发展及生态保育等方面的发展和成就,并特别展出多名运动员赢得的奥运会及残奥会奖牌,包括中国香港滑浪风帆运动员李丽珊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为港赢得的首面金牌、中国香港运动员苏桦伟于2000年悉尼残疾人奥运会男子100公尺(T36级)赢得的金牌、中国跳水运动员郭晶晶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赢得的女子单人三米跳板金牌及中国香港运动员何诗蓓于2020年东京奥运会赢得的女子100公尺自由式银牌,与市民分享刻苦训练的成果。
国家的科技事业在过去75年间取得惊人发展。位于香港科学馆二楼展览厅的“科技创新”展览以三个重大历史事件为时间节点,包括大庆油田发现65周年、中国第一枚原子弹成功爆炸60周年及我国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5周年,分为“共和国血脉”、“无声的惊雷”和“拳拳报国芯”三个展区,以图文、影片、实物及互动展品等多种形式介绍中国在科学和技术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现中国科技工作者的爱国情怀与坚定信念。精选展品包括发现大庆油田的重要历史证据,来自松辽盆地的“松基三井”岩心(复制品)、介绍“东风一号”导弹飞天、原子弹爆炸、氢弹爆炸及“东方红一号”升空等重要历史事件的沉浸式空间“东方巨响”及由中国科研团队自主研制,国内首台、国际唯二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的“祖冲之号”超导量子电脑模型。
而位于香港科学馆地下特备展览厅的“智慧时代”展览则介绍近年急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创新科技,并展示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的应用例子。展览共有22组展品,当中约七成为互动展品,包括以内地作家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为蓝本、融合人工智能及混合实景技术的沉浸式体验展区“引力战场”,自动驾驶的模拟装置,以及能接受训练并与观众进行猜拳的人工智能模型“猜拳大师”。参观者可以使用多个人工智能模型,认识它们在不同场景下如何发挥功用,包括对奕、作曲、绘画及应用到混合实景中。
为展览作定点导赏的苏浙公学学生陈汉烨对记者表示,自己平时就对现代建筑感兴趣,平日也会制作建筑模型。近年来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建造出一批融合美观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建筑,让他颇为自豪。“这次能向香港市民介绍国家历来的基础设施建设,我深感荣幸。”
展览系列由康文署主办,“飞跃发展”展览由弘扬中华文化办公室及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联合筹划,香港历史博物馆协办,中国文化研究院和中国香港体育联盟为支持单位;“科技创新”展览由香港科学馆及中国科学技术馆联合策划,中国科协港澳台办公室及京港学术交流中心协办;“智慧时代”展览由香港科学馆筹划,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香港创新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中心及商汤科技协办。展期至明年2月5日。
展览系列除了在博物馆展出,中山纪念公园有盖长廊由9月28日起亦会举行名为“潮游中国”的展示,以精彩的新闻图片和轻松的策展手法介绍国家成就的选粹项目,为公众提供多一个渠道认识国家成就。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9/27/Dbn5z8EF53d8fGX2xuH13seihPN9pZHk1ad.jpg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9/27/9AiBtcu8KFrWMt9uVwpNICMDOYlvh0lj7LU.jp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及香港回归祖国27周年,“科学家精神耀香江”系列活动暨“盛世启航——新中国成立75周年成就”展览于9月26日在香港科学馆正式拉开帷幕。本次“科学家精神耀香江”系列活动还包括“盛世启航——新中国成立75周年成就”展览、科学大师宣传工程经典剧目演出及当代杰出华人科学家讲座三部分。
9月27日起,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康文署)于香港历史博物馆和香港科学馆推出“盛世启航—新中国成立75周年成就”展览系列,从不同领域介绍新中国在过去75年间砥砺奋进的发展进程,让香港市民,特别是年青一代,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举世瞩目的成就,增进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公众可免费入场参观。
香港政务司副司长卓永兴在开幕典礼上致辞时表示,今天的中国,在经济、制造、贸易、科技、基建、文化和体育等领域都举足轻重,成为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这些都是全国人民砥砺奋进得来的成果,值得所有中国人骄傲。香港积极融入、贡献国家的发展大局。国家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支持香港发展为“八大中心”,利用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在不同领域担当连接国家与世界的纽带,向世界说好中国故事、香港故事。 同时,香港特区政府也加强了对公众的爱国主义教育,在政务司司长领导的宪法和基本法推广督导委员会下成立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小组,协调政府部门和非政府机构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在不同层面全面加强国家历史文化和国情教育。
本次展览系列是香港特区政府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重点项目,向公众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盛世启航—新中国成立75周年成就”展览系列,透过“飞跃发展”、“科技创新”和“智慧时代”三个展览,从经济、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民生等方面,展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让香港市民,特别是年青一代,了解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举世瞩目的成就,增进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其他主礼嘉宾包括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尹宗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专职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孟庆海、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副特派员方建明、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董事长李大宏、“宪法和基本法推广督导委员会”辖下“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小组”组长李慧琼、博物馆咨询委员会历史专责委员会主席莫家豪教授及康文署署长刘明光。
位于香港历史博物馆一楼大堂的“飞跃发展”展览,透过文字及新闻图片,介绍中国在经济发展、基础建设、文化事业、体育发展及生态保育等方面的发展和成就,并特别展出多名运动员赢得的奥运会及残奥会奖牌,包括中国香港滑浪风帆运动员李丽珊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为港赢得的首面金牌、中国香港运动员苏桦伟于2000年悉尼残疾人奥运会男子100公尺(T36级)赢得的金牌、中国跳水运动员郭晶晶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赢得的女子单人三米跳板金牌及中国香港运动员何诗蓓于2020年东京奥运会赢得的女子100公尺自由式银牌,与市民分享刻苦训练的成果。
国家的科技事业在过去75年间取得惊人发展。位于香港科学馆二楼展览厅的“科技创新”展览以三个重大历史事件为时间节点,包括大庆油田发现65周年、中国第一枚原子弹成功爆炸60周年及我国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5周年,分为“共和国血脉”、“无声的惊雷”和“拳拳报国芯”三个展区,以图文、影片、实物及互动展品等多种形式介绍中国在科学和技术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现中国科技工作者的爱国情怀与坚定信念。精选展品包括发现大庆油田的重要历史证据,来自松辽盆地的“松基三井”岩心(复制品)、介绍“东风一号”导弹飞天、原子弹爆炸、氢弹爆炸及“东方红一号”升空等重要历史事件的沉浸式空间“东方巨响”及由中国科研团队自主研制,国内首台、国际唯二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的“祖冲之号”超导量子电脑模型。
而位于香港科学馆地下特备展览厅的“智慧时代”展览则介绍近年急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创新科技,并展示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的应用例子。展览共有22组展品,当中约七成为互动展品,包括以内地作家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为蓝本、融合人工智能及混合实景技术的沉浸式体验展区“引力战场”,自动驾驶的模拟装置,以及能接受训练并与观众进行猜拳的人工智能模型“猜拳大师”。参观者可以使用多个人工智能模型,认识它们在不同场景下如何发挥功用,包括对奕、作曲、绘画及应用到混合实景中。
为展览作定点导赏的苏浙公学学生陈汉烨对记者表示,自己平时就对现代建筑感兴趣,平日也会制作建筑模型。近年来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建造出一批融合美观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建筑,让他颇为自豪。“这次能向香港市民介绍国家历来的基础设施建设,我深感荣幸。”
展览系列由康文署主办,“飞跃发展”展览由弘扬中华文化办公室及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联合筹划,香港历史博物馆协办,中国文化研究院和中国香港体育联盟为支持单位;“科技创新”展览由香港科学馆及中国科学技术馆联合策划,中国科协港澳台办公室及京港学术交流中心协办;“智慧时代”展览由香港科学馆筹划,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香港创新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中心及商汤科技协办。展期至明年2月5日。
展览系列除了在博物馆展出,中山纪念公园有盖长廊由9月28日起亦会举行名为“潮游中国”的展示,以精彩的新闻图片和轻松的策展手法介绍国家成就的选粹项目,为公众提供多一个渠道认识国家成就。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9/27/Dbn5z8EF53d8fGX2xuH13seihPN9pZHk1ad.jpg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9/27/9AiBtcu8KFrWMt9uVwpNICMDOYlvh0lj7LU.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