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一个国际化的城市,任何族裔都有一展所长的机会。中华基督教会桂华山中学积极推行种族共融教育,吸引不少非华语学生入读,既让不同族裔不同背景的学生透过学习和交流,了解彼此的文化,扩阔视野,同时令学校营造优良的英语学习环境,帮助本地学生建立更好的英语语感及能力。
国际化校园 7成非华语学生
中华基督教会桂华山中学是一所基督教学校,谨守校训“爱人如己”,这种精神充分体现在学校招收非华语学生的政策上。中华基督教会桂华山中学校长黄仲良表示,学校自2013年开始招收非华语学生,由于学校在教学上尽量配合,教师又十分关顾非华语学生,逐渐建立口碑,令非华语学生数字陆续上升。现时校内7成学生为非华语学生,来自13个不同地方,形成一个国际化的校园。
黄校长透露,非华语班除中国语文及中国历史科外,其余科目皆用英语授课。校方为了帮助非华语学生融入香港,在课堂上花了不少心思,部分课堂如英文科、体育科及视艺科,会让华语及非华语学生一起上课,而一些课外活动及周会,亦以双语形式进行,让学生一起参与,增加他们沟通和交流的机会。
学校部分课程则会因应非华语学生的需要而度身订造,例如以GCSE中文科代替DSE中文课程;中国历史科参照教育局的课程指引,减少朝代更替的内容,令他们较易掌握。对于中英文皆不流利的新来港非华语学生,学校会在午膳时间,安排土生土长的非华语教学助理负责照顾,帮助他们尽快学好基本的中英文沟通。学生支援小组内,亦有导师专责照顾非华语学生,带他们到香港各地参观,加上学校设有大哥哥大姐姐计划,由高年级学生照顾新生,令他们尽快融入校园。
学校每年都会举行不同类型的文化交流活动,让非华语学生融入校园,同时也让本地学生见识世界,例如在才艺表演日,学生会表演各自的民族舞蹈,而学校的华山剧场于午膳时间会播放电影,让学生边看电影边学习中文。黄校长指出,学校大部分活动都是免费,即使收费活动,学校亦会提供额外津贴,减轻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
营造英语环境 助学生改进英文
学校帮助非华语学生融入香港,同时也让华语学生得益。劳敏仪副校长表示,非华语学生一般较主动、积极和投入课堂,可带动学习气氛,而且他们以英语沟通为主,丰富了学校的英语环境,令华语学生有更多听和讲英语的机会。
莫嘉雯副校长指出,中一至中六级英文课也是以分组形式进行,每组也有华语学生和非华语学生一同学习英语。为照顾华语学生的学习需要,学校特别增聘一位校本外籍英语老师(School-based NET Teacher),并会为本地华语学生增加一节英语课堂教授拼音及基本语法,贴近他们的学习需要。
学校的Language Studio每星期举办各类活动,聚焦改善学生的表达能力。学校亦会举办及参与多项校内、外活动及比赛,让学生有更多接触英文的机会。该校有同学连续两年夺得ICAS国际联校学科评估及比赛最高荣誉,并于教育局举办的Time to Talk中获得冠军。学校亦经常举办境外交流团,今年便到访澳洲布里斯班。种种措施,都是希望增强学生对讲英语的信心。
黄校长进一步表示,学校很关注内地新来港学生,特设新来港学童支援小组,以专人教导他们学好广东话,又在课外为他们补习英文,更会为有需要的学生作出个别学习支援,希望帮助他们提升英文水平,考入本地大学。
国民教育与生涯规划 认识国家 认识自己
国民教育也是学校的发展重点,负责国民教育的陈卫新老师表示,2022学年开始,学校已将“加强国情教育”纳入学校关注事项,并采取全校参与模式,包括举行升旗仪式、“共贺龙年”中华文化周及姊妹学校计划等,全方位推动国民教育。
课程方面,劳敏仪副校长透露,每科都会检视课程内容,按课题加入国民教育元素,希望学生学习课本知识之余,也懂得欣赏中国的发展成就。以经济科为例,会在教授联系汇率时,讲解联系汇率与国家经济安全的关系。
陈卫新老师进一步指出,在“知”的层面,根据校内问卷数据显示学生对中华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在“情”的层面,根据APASO数据,在国民身分的认同整体上有明显增加;而学生在升旗仪式中举止庄重、齐唱国歌、恪守礼仪,国歌领唱小组歌声洪亮、精神饱满,则达至“行”的层面。
最近学校积极推动姊妹学校计划,已与清华附中志新学校等3间内地学校结成姊妹学校。双方除进行签约仪式,领导层亦在网上进行学校管理方面的交流,并进行管理层及教职员的拜访交流活动。劳敏仪副校长表示,计划新学年安排中二至中五共4级学生到姊妹学校交流,希望他们亲身体会内地的生活与文化,从而扩阔视野,增加对国家现况与发展方向的认识。
学校也很重视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莫嘉雯副校长指出:“学校为不同年级设定目标,而生涯规划课便会围绕这一目标为学生安排不同的活动,带领学生寻找梦想。”负责生涯规划的李良保老师透露,每级每年有两节生涯规划课,不同年级有不同目标,中一是D-Discover:自我探索,中二是R-Realize:职场初探,中三是E-Experience:体验实践,中四是A-Achieve:订立目标,中五是M-Maximize:扩展潜能,中六是DREAM comes true:实现理想。
学校亦举办职业体验活动及分享活动,其中最具规模的生涯规划日,让全校学生参与,上午邀请16个不同行业的专才来校作分享,下午则由中三、中五学生自行选取行业作主题讲解,自行设计游戏及简介,让中一、中二学生参与体验。透过这些活动,希望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设定目标和提升学习动机。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9/26/lq46eSeh5jil896YTX0TjpeDpezE3OCim5u.png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9/26/TgsgfDBhJlzqJwL3L9IIG0pgN85cFUWUTEY.pn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香港是一个国际化的城市,任何族裔都有一展所长的机会。中华基督教会桂华山中学积极推行种族共融教育,吸引不少非华语学生入读,既让不同族裔不同背景的学生透过学习和交流,了解彼此的文化,扩阔视野,同时令学校营造优良的英语学习环境,帮助本地学生建立更好的英语语感及能力。
国际化校园 7成非华语学生
中华基督教会桂华山中学是一所基督教学校,谨守校训“爱人如己”,这种精神充分体现在学校招收非华语学生的政策上。中华基督教会桂华山中学校长黄仲良表示,学校自2013年开始招收非华语学生,由于学校在教学上尽量配合,教师又十分关顾非华语学生,逐渐建立口碑,令非华语学生数字陆续上升。现时校内7成学生为非华语学生,来自13个不同地方,形成一个国际化的校园。
黄校长透露,非华语班除中国语文及中国历史科外,其余科目皆用英语授课。校方为了帮助非华语学生融入香港,在课堂上花了不少心思,部分课堂如英文科、体育科及视艺科,会让华语及非华语学生一起上课,而一些课外活动及周会,亦以双语形式进行,让学生一起参与,增加他们沟通和交流的机会。
学校部分课程则会因应非华语学生的需要而度身订造,例如以GCSE中文科代替DSE中文课程;中国历史科参照教育局的课程指引,减少朝代更替的内容,令他们较易掌握。对于中英文皆不流利的新来港非华语学生,学校会在午膳时间,安排土生土长的非华语教学助理负责照顾,帮助他们尽快学好基本的中英文沟通。学生支援小组内,亦有导师专责照顾非华语学生,带他们到香港各地参观,加上学校设有大哥哥大姐姐计划,由高年级学生照顾新生,令他们尽快融入校园。
学校每年都会举行不同类型的文化交流活动,让非华语学生融入校园,同时也让本地学生见识世界,例如在才艺表演日,学生会表演各自的民族舞蹈,而学校的华山剧场于午膳时间会播放电影,让学生边看电影边学习中文。黄校长指出,学校大部分活动都是免费,即使收费活动,学校亦会提供额外津贴,减轻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
营造英语环境 助学生改进英文
学校帮助非华语学生融入香港,同时也让华语学生得益。劳敏仪副校长表示,非华语学生一般较主动、积极和投入课堂,可带动学习气氛,而且他们以英语沟通为主,丰富了学校的英语环境,令华语学生有更多听和讲英语的机会。
莫嘉雯副校长指出,中一至中六级英文课也是以分组形式进行,每组也有华语学生和非华语学生一同学习英语。为照顾华语学生的学习需要,学校特别增聘一位校本外籍英语老师(School-based NET Teacher),并会为本地华语学生增加一节英语课堂教授拼音及基本语法,贴近他们的学习需要。
学校的Language Studio每星期举办各类活动,聚焦改善学生的表达能力。学校亦会举办及参与多项校内、外活动及比赛,让学生有更多接触英文的机会。该校有同学连续两年夺得ICAS国际联校学科评估及比赛最高荣誉,并于教育局举办的Time to Talk中获得冠军。学校亦经常举办境外交流团,今年便到访澳洲布里斯班。种种措施,都是希望增强学生对讲英语的信心。
黄校长进一步表示,学校很关注内地新来港学生,特设新来港学童支援小组,以专人教导他们学好广东话,又在课外为他们补习英文,更会为有需要的学生作出个别学习支援,希望帮助他们提升英文水平,考入本地大学。
国民教育与生涯规划 认识国家 认识自己
国民教育也是学校的发展重点,负责国民教育的陈卫新老师表示,2022学年开始,学校已将“加强国情教育”纳入学校关注事项,并采取全校参与模式,包括举行升旗仪式、“共贺龙年”中华文化周及姊妹学校计划等,全方位推动国民教育。
课程方面,劳敏仪副校长透露,每科都会检视课程内容,按课题加入国民教育元素,希望学生学习课本知识之余,也懂得欣赏中国的发展成就。以经济科为例,会在教授联系汇率时,讲解联系汇率与国家经济安全的关系。
陈卫新老师进一步指出,在“知”的层面,根据校内问卷数据显示学生对中华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在“情”的层面,根据APASO数据,在国民身分的认同整体上有明显增加;而学生在升旗仪式中举止庄重、齐唱国歌、恪守礼仪,国歌领唱小组歌声洪亮、精神饱满,则达至“行”的层面。
最近学校积极推动姊妹学校计划,已与清华附中志新学校等3间内地学校结成姊妹学校。双方除进行签约仪式,领导层亦在网上进行学校管理方面的交流,并进行管理层及教职员的拜访交流活动。劳敏仪副校长表示,计划新学年安排中二至中五共4级学生到姊妹学校交流,希望他们亲身体会内地的生活与文化,从而扩阔视野,增加对国家现况与发展方向的认识。
学校也很重视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莫嘉雯副校长指出:“学校为不同年级设定目标,而生涯规划课便会围绕这一目标为学生安排不同的活动,带领学生寻找梦想。”负责生涯规划的李良保老师透露,每级每年有两节生涯规划课,不同年级有不同目标,中一是D-Discover:自我探索,中二是R-Realize:职场初探,中三是E-Experience:体验实践,中四是A-Achieve:订立目标,中五是M-Maximize:扩展潜能,中六是DREAM comes true:实现理想。
学校亦举办职业体验活动及分享活动,其中最具规模的生涯规划日,让全校学生参与,上午邀请16个不同行业的专才来校作分享,下午则由中三、中五学生自行选取行业作主题讲解,自行设计游戏及简介,让中一、中二学生参与体验。透过这些活动,希望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设定目标和提升学习动机。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9/26/lq46eSeh5jil896YTX0TjpeDpezE3OCim5u.png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9/26/TgsgfDBhJlzqJwL3L9IIG0pgN85cFUWUTEY.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