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龙
第二十七届北京·香港经济合作研讨洽谈会暨投资香港推介大会于9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举办,特首率领一众高官及过百位香港工商界知名人士和企业代表参加,凸显特区政府对今届洽谈会的重视和为港寻求发展新动能的急迫性。
在会议开始的前一天(19日晚),港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率先签署《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合作协议》,在二十届三中全会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决定的大时代背景下,香港要如何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如何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如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已成为一个迫不及待、刻不容缓的课题和议题。
事实上,香港的创科发展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和雄厚的实力。首先,香港是亚洲唯一拥有五所世界百强大学的城市;拥有良好的教育基建、享誉国际的大学和优秀的科研人才;教学质量在多项国际比较研究中名列前茅;香港的理科毕业生百分比高踞全球第一,基础科研实力雄厚。另一方面,截至今年八月底,政府推出的各项输入人才计划共收到逾36万宗申请,其中近23万宗获批,同期经各项人才入境计划抵港的人才超过15万人。这些高质量的人才库为香港的创科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保障和澎湃的动力源泉。而在科研成果方面,除了港大中大等一直引以为傲的生命健康与医疗科技范畴外,理大的航天工程科技研发近些年在参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大放异彩;孕育、成长于中大的独角兽企业商汤科技已成长为亚洲收入排名最高的AI公司;科大培养、北上创业的大疆无人机如今也早已成长为行业的全球霸主。可见,香港的创科发展是具有非常优厚的土壤和条件,只要耐心耕耘和呵护,一定可以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有好的资源和条件,还需要好好的开发和利用,对政府来说就是如何去做好顶层规划和引导。回归之初,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先生就成立了创新科技委员会,将“实现香港成为南中国和区内的创新中心”作为其最大的抱负,可惜当时因为种种原因而未能实现,香港也因此错过了最好的发展科创机会,但亡羊补牢,未为晚也,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发展创新科技永远都不过时,关键是从现在开始要行动起来,要从全港、全国、全球、全局的高度和视角,认清当前前沿科技发展的趋势和脉络,确立切合本港实际情况的发展路线和方向,设计、制定符合各产业发展规律的制度法规,真正把创科作为一个支柱产业扶持起来。正如在签署仪式上的致辞中,特首李家超提到,香港在“一国两制”下拥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特区政府正从四大方向加快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包括加大创新力度,培育新兴产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政、产、学、研及投,五方面合作;完善创科产业链和供应链。
香港无论从高等教育和科研人才、资金和经济自由度、信息流通、法治等各方面,都具备发展高科技和高增值产业的条件,在国家创新驱动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香港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10月16日将是新一份施政报告发表的日子,期待行政长官届时带给香港市民一幅全新的发展蓝图和一个明确、清晰、美好的愿景。
(作者系香港青年时事评论员协会成员,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9/22/dr9QiKMhPT1BNFFxri5XUT7p6BDvFFOFEC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