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太阳达黄经180°,
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
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我们迎来了今年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
元代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释“分”为:
“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秋分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
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
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逐渐不再打雷了。
二候蛰虫坯户
“坯”字是细土的意思,
就是说由于天气变冷,
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
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
三候水始涸
“水始涸”是说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
由于天气乾燥,水气蒸发快,
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
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乾涸之中。
秋分习俗
竖蛋
在古老的传说中,秋分这天最容易把鸡蛋立起。
民间有“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
秋分竖蛋的习俗,早在4000多年前的中国就已存在,
是为了庆祝秋天的来临,同时也象征著好运和吉祥,
寄寓了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和崇敬之情。
可以选择一个光滑匀称的新鲜鸡蛋,让蛋黄慢慢沈淀到鸡蛋下部,
重心足够低,使鸡蛋保持平衡,轻轻地在桌子上竖起来。
候南极
在《史记·天官》中有记载:“南极老人,治安;常以秋分时,候之于南郊。”
因为我国生活在北半球,因而南极星(也称南极仙翁或老人星)一年内只有在秋分之后才能见到,且一闪而逝。
古时把南极星的出现作为祥瑞的象征,因而历代皇帝会在秋分这日早晨,率领文武百官到城外南郊迎接南极星。
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客家人有吃秋菜的习俗。
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
秋菜的制作方法和春汤一样,和鱼片一起制成秋汤。
秋分的顺口溜也就变成了:
“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秋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
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我国各地至今遗存著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秋分诗词
晚晴
唐· 杜甫
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
江虹明远饮,峡雨落余飞。
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夜喜贺兰三见访
唐·贾岛
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
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
踏苔行引兴,枕石卧论文。
即此寻常静,来多只是君。
秋分养生
防秋燥 补气津
秋季燥邪伤人,易伤津液,会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滋生一些疾病。
在饮食上建议多吃以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
如萝卜、藕、秋梨、百合、银耳、蜂蜜、甘蔗等,也可以煲汤。
常补水,多喝粥,如梨子粥、桑叶雪梨甘蔗水。
另外,多吃些清润、温润的养生粥,在补水的同时,还起到滋阴生津的效果。
保护脾胃
秋分后气候转凉,脾胃变得敏感,加上寒湿较重,饮食上选择温和的食物以保护脾胃,
可以多吃山药、红薯、玉米、南瓜等健脾食物。
【香港近期活动】
典亚艺博Fine Art Asia 2024
典亚艺博是国际艺坛公认为亚洲最顶尖的艺术品博览会。场内展出的都是经过严格筛选、质素达博物馆级的艺术珍稀。从古典中国青铜器到当代艺术,大会将跨越五千年人类文明的艺术结晶共冶一炉,呈现观众眼前。典亚艺博2024将展出精美绝伦的古玩、艺术与设计、中国和日本工艺品、水墨艺术及摄影作品。
典亚艺博将于2024年10月4至7日盛大回归香港会议展览中心;贵宾预展则将于10月3日举行。
梵高理想村|展览
在香港数码港举办的数码娱乐领袖论坛(DELF 2024)上首次亮相“梵高理想村”,展览将持续至10月13日。这是Appreciator.io 与梵高文化遗址基金会之间的一项突破性合作,首次将文森特·梵谷故乡的丰富文化遗产以数码沈浸式体验的形式带到亚洲。此展览帮助基金会扩大全球影响力,并致力于推动新受众对梵高文化遗产的欣赏与保护。运用AI 生成音频,模拟梵谷走过的路和听到的声音,用ASMR纪录片讲述他的生平,同时配以由AI创作的音乐与来自荷兰布拉班特的自然声音。
2024 WHATZ ART CURATORS FAIR
WHATZ 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始终以融合流行时尚与本土人文的策展思维为核心。2024年10月18日至20日,WHATZ将在香港JW万豪酒店举办首届 WHATZ ART CURATORS FAIR,汇集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艺廊及超过200位优秀的艺术家们。主办单位邀请来自各地的艺术爱好者前来与艺术家亲身会面和交流,了解更多他们的艺术创作灵感。
“夏天多忆此,早晚得秋分。”
秋分,是收获的信号,也是新的开始。
丰收的笑容绽放,
蓝天白云下,诗和远方,
都是收获的希望。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9/20/kFFbXwb0f7q86uTmMJgABDkq1xiliN9EImy.pn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9月22日,太阳达黄经180°,
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
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我们迎来了今年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
元代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释“分”为:
“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秋分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
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
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逐渐不再打雷了。
二候蛰虫坯户
“坯”字是细土的意思,
就是说由于天气变冷,
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
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
三候水始涸
“水始涸”是说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
由于天气乾燥,水气蒸发快,
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
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乾涸之中。
秋分习俗
竖蛋
在古老的传说中,秋分这天最容易把鸡蛋立起。
民间有“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
秋分竖蛋的习俗,早在4000多年前的中国就已存在,
是为了庆祝秋天的来临,同时也象征著好运和吉祥,
寄寓了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和崇敬之情。
可以选择一个光滑匀称的新鲜鸡蛋,让蛋黄慢慢沈淀到鸡蛋下部,
重心足够低,使鸡蛋保持平衡,轻轻地在桌子上竖起来。
候南极
在《史记·天官》中有记载:“南极老人,治安;常以秋分时,候之于南郊。”
因为我国生活在北半球,因而南极星(也称南极仙翁或老人星)一年内只有在秋分之后才能见到,且一闪而逝。
古时把南极星的出现作为祥瑞的象征,因而历代皇帝会在秋分这日早晨,率领文武百官到城外南郊迎接南极星。
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客家人有吃秋菜的习俗。
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
秋菜的制作方法和春汤一样,和鱼片一起制成秋汤。
秋分的顺口溜也就变成了:
“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秋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
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我国各地至今遗存著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秋分诗词
晚晴
唐· 杜甫
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
江虹明远饮,峡雨落余飞。
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夜喜贺兰三见访
唐·贾岛
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
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
踏苔行引兴,枕石卧论文。
即此寻常静,来多只是君。
秋分养生
防秋燥 补气津
秋季燥邪伤人,易伤津液,会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滋生一些疾病。
在饮食上建议多吃以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
如萝卜、藕、秋梨、百合、银耳、蜂蜜、甘蔗等,也可以煲汤。
常补水,多喝粥,如梨子粥、桑叶雪梨甘蔗水。
另外,多吃些清润、温润的养生粥,在补水的同时,还起到滋阴生津的效果。
保护脾胃
秋分后气候转凉,脾胃变得敏感,加上寒湿较重,饮食上选择温和的食物以保护脾胃,
可以多吃山药、红薯、玉米、南瓜等健脾食物。
【香港近期活动】
典亚艺博Fine Art Asia 2024
典亚艺博是国际艺坛公认为亚洲最顶尖的艺术品博览会。场内展出的都是经过严格筛选、质素达博物馆级的艺术珍稀。从古典中国青铜器到当代艺术,大会将跨越五千年人类文明的艺术结晶共冶一炉,呈现观众眼前。典亚艺博2024将展出精美绝伦的古玩、艺术与设计、中国和日本工艺品、水墨艺术及摄影作品。
典亚艺博将于2024年10月4至7日盛大回归香港会议展览中心;贵宾预展则将于10月3日举行。
梵高理想村|展览
在香港数码港举办的数码娱乐领袖论坛(DELF 2024)上首次亮相“梵高理想村”,展览将持续至10月13日。这是Appreciator.io 与梵高文化遗址基金会之间的一项突破性合作,首次将文森特·梵谷故乡的丰富文化遗产以数码沈浸式体验的形式带到亚洲。此展览帮助基金会扩大全球影响力,并致力于推动新受众对梵高文化遗产的欣赏与保护。运用AI 生成音频,模拟梵谷走过的路和听到的声音,用ASMR纪录片讲述他的生平,同时配以由AI创作的音乐与来自荷兰布拉班特的自然声音。
2024 WHATZ ART CURATORS FAIR
WHATZ 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始终以融合流行时尚与本土人文的策展思维为核心。2024年10月18日至20日,WHATZ将在香港JW万豪酒店举办首届 WHATZ ART CURATORS FAIR,汇集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艺廊及超过200位优秀的艺术家们。主办单位邀请来自各地的艺术爱好者前来与艺术家亲身会面和交流,了解更多他们的艺术创作灵感。
“夏天多忆此,早晚得秋分。”
秋分,是收获的信号,也是新的开始。
丰收的笑容绽放,
蓝天白云下,诗和远方,
都是收获的希望。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9/20/kFFbXwb0f7q86uTmMJgABDkq1xiliN9EImy.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