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荆杂志(记者彭彦)9月19日东莞报道:在这个金秋送爽的季节里,东莞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迎来一场科学盛宴—2024年第三届东莞城市科学节,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协力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推动科普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打造具有东莞特色的科普活动品牌。9月19日,随着启动仪式的开启,一场为期一个多月的科普与科技狂欢正式拉开序幕。
向公众献上“科普大餐”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东莞城市科学节作为广东省全国科普嘉年华唯一一个地级市分会场,充分展现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近百场特色专场活动,如在东莞市民服务中心举行包含专精特新产业科普展、智能机器人产业科普集市等多个展区。“百千万工程”专场活动以人工智能为主题,包含科普集市、非遗表演秀等内容。呈现覆盖宇宙探秘、物质微观、海洋奇观、信息技术、机器人技术等众多领域,让公众在互动体验中感受科学的魅力,种下科学的种子。

城市科学节引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研平台注入创新力量。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北大光电研究院、华中科大工研院、电子科大电研院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新兴研发机构在本次科学节期间组织开展多种科普活动,带领市民探秘大科学装置、走进科研实验室、聆听科技前沿科普报告,市民还走进卫星地面站、加速器硼中子俘获治疗实验装置,领略科学的魅力。
科学节首次发布东莞电子科普地图,汇聚全市200家科普场馆信息,实现信息检索、预约跳转、活动咨询等智慧功能,极大地方便市民参与科普活动。同时,首次推动“科普+产业”融合,通过不同主题的产业科普展览,展现东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勃勃生机。
整个城市科学节系列活动期间,东莞各镇街(园区)科协、科技社团、科普阵地等也分别开展联合行动,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服务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推动优质科普资源下沉。同时,全市科普阵地在9月20日-21日期间对外开放,向公众献上“科普大餐”。
活动期间,不仅有专业性强、科技含量高的科普展览和讲座,还有趣味横生的互动体验活动,如“守护珍稀濒危植物”、“遇见人工智能”、“探矿鉴宝话沧桑”等,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让科学普及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十大主场活动,引领科普潮流
从南城街道石鼓社区的全国科普日东莞主场活动,到松山湖未来学校的中小学生科技节,十大主场活动各具特色,以人工智能、碳中和、非遗文化、中小学生科技竞赛等多个主题,为不同年龄段的公众提供丰富的科普体验。
10月18日至19日,东莞市教育局将隆重举办“2024年东莞市中小学生科技节”,科技节以“探大国重器,育未来英才”为主题,围绕培育学生“提问、思考、研究、创新”等能力,精心策划科技节开幕、好问题大赛、重器成果展示、科技运动会和研学营地五大板块,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东莞打开科学教育场域边界,以资源融通激活新动能。为让学生能更近距离接触尖端科技,东莞不仅遴选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作为中小学科学教育实践基地,更先后首创科普副校长制度,有500所学校聘请科普副校长。
2024年,东莞成功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在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中,东莞共有4项参赛作品从35个代表队700多名青少年和科技辅导员,以及全球20个国家近百名国际代表中脱颖而出,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个,创下东莞市近25年来的最好成绩。
今年东莞市教育局还将开展研学营地项目,邀请香港、澳门、新疆、浙江、重庆、贵州、江西和东莞共八地学生代表,共同开展同上一节科学课、科学教育沙龙、科普之夜联谊以及科普研学营等系列活动。通过走进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研学基地,促进粤港澳、东中西地域间的科学教育交流,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合作,感受东莞城市科技魅力。
东莞城市科学节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东莞市人民政府主办,联合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科学技术协会等10个单位共同承办,形成“政府引导、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社会参与、多元互动、协调共赢”的社会化大科普格局。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不仅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也为东莞新型工业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9/20/HVW3cYFKgDvIDpF9jPrLwcvceNsQMUqpoZA.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