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屠海鸣
头号主播“疯狂小杨哥”张庆杨在其直播间带货的“香港美诚月饼”,引发大量争议。小杨哥称“香港美诚月饼”是“高端月饼”、“香港月饼”、“月销5,000万”、“全球销量第一”等等,并有香港影视明星“撑场”。
然而,美诚月饼的产地并不在香港,而是佛山和广州,在香港也无销售点。企业工商信息查询平台“企查查”显示,香港美诚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注册,注册地在湾仔。
据报道,合肥市高新区市场监管局周二(17日)通报称,对三只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直播中涉嫌“误导消费者”等行为已立案调查,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处理。
事件在内地和本港刚开始发酵,《经济日报》第一时间在周二的要闻版头条刊登社评:《香港品牌享声誉监督认证保信心》。笔者很认同社评中阐述的“防范有人借品牌基因源自香港一类宣称来滥竽充数”的观点。
昨日,广州花都市场监管局发布通报显示3条信息:香港注册商标;内地加工生产;暂未发现食品安全隐患。
定义“香港品牌” 预防鱼目混珠
“美诚月饼”在内地卖得火爆,主要原因是消费者对香港的食品安全监管非常放心,看重“香港品质”。一旦发现产地并非香港,感觉上当受骗,投诉不断。
“月饼风波”折射出许多值得关注的信息,也引发诸多思考。
在受到网友们的质疑后,广州美诚客服人员的回复称,“你提到在香港注册公司,在内地生产问题,我想没有哪一条法律规定香港品牌不能在内地生产的,我们也很无奈。”
这句话听上去似乎有一定道理,因为从上世纪80年代起,香港的制造业陆续转移到珠三角地区,现在香港制造业占经济总量仅为1%左右。显然,许多在香港注册的企业,生产基地并不在香港。这些企业的产品当然不属于“香港制造”。那么,又算不算“香港品牌”呢?需厘清“香港品牌”的概念。
一个品牌的培育,通常包括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市场推广等多个环节,因此,至少应从以下3个方面厘清“香港品牌”的概念:
其一,是否拥有“香港研发”?有的企业在香港注册,看重香港的科研资源和人才优势,在香港建立试验室,建立研发团队,把香港定位为研发基地,赋予品牌“技术领先”的内涵。
其二,是否利用“香港市场”?有的企业在香港注册,看重香港联通国际市场的优势,为了提高品牌知名度,“前店”放在香港,“后厂”设于内地,产品主要销往国外,赋予品牌“高端大气”的内涵。
其三,是否执行“香港标准”?有的企业注册在香港,生产基地设在内地,但采用的生产标准极为严格,特别是食品类产品,执行香港推崇的欧美检测标准,赋予品牌“品质一流”的内涵。
警觉“擦边球” 呵护金漆招牌
以上3种情况具备“香港品牌”的基本要素,综合考评后才可定夺是否可挂“香港”名号;如果仅是注册地在香港,相关业务与香港完全没有关系,这难免令人质疑“借壳”操作。是否允许挂“香港”名号,值得推敲。
美诚月饼早前在淘宝与拼多多等平台售价为3盒59元(人民币,下同),但在“三只羊”售卖后,全部改价为3盒169元,价格飚升反映了香港品牌的“含金量”。
这折射出消费者对香港“金漆招牌”的高度信任,这种信任转化为商家的“红利”;但对于香港来说,却是折损了香港品牌的价值。如果对于损害香港“金漆招牌”的事件不闻不问,任由“模糊地带”长期存在,势必引发“破窗效应”,令香港品牌贬值。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有影视明星在“三只羊”直播间介绍称“美诚月饼这个送礼是非常好”,小杨哥立刻接话:“他们在香港都知道,香港美诚在线下卖700块钱一盒。”不少网友认为,香港大多市民都知道美诚月饼在香港并无销售,不能默认小杨哥的宣传。
从本质上讲,明星代言是用个人信誉作抵押推广产品,若产品失信,明星的个人信誉也就受损。网友质疑影视明星,代言应有原则和底线,同时也要提防被别人“绑架”。
不仅是食品,香港的许多行业都采用国际一流的标准。比如香港“买全球,卖全球”之所以能久负盛名,被誉为“购物天堂”,正是由于执行国际一流的评判标准,确保商品质量的可信度。
香港商品的“金漆招牌”是一笔宝贵财富,是一代代香港人艰苦打造出来的,不能对损害“金漆招牌”的事情无动于衷,应与内地相关方面共同努力,呵护好香港的“金漆招牌”。
这场“月饼风波”也引发人们思考一个问题:加速推动“湾区标准”的制定。
香港地域狭小,粤港澳大湾区腹地广阔,且制造业高度发达。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深入推进,香港作为企业注册地、品牌培育地、产品研发地、人才集聚地的功能将会逐渐凸显,大湾区广东9市作为生产基地的功能也日益展现。粤港澳三地互为一体,未来是“共同家园”,大家只是分工不同而已。基于此,需要在制定“湾区标准”上加力。
比如,有企业在大湾区9市设厂,完全按照香港的质量标准进行生产,能不能以“香港标准”为参照来制定“湾区标准”呢?若“香港标准”更优,则可提升整个大湾区的标准,也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制定“湾区标准” 推进规则衔接
有了统一的“湾区标准”,香港品牌的溢价效益可以覆盖大湾区,大湾区庞大的制造业可以支撑香港品牌,粤港澳3地将产生“1+1+1大于3”的效应。同时,对照“湾区标准”,可以推动大湾区内部的资源整合。一方面,推动企业与企业之间、行业内部高效对接,另一方面,推动大湾区3地政府部门之间工作机制和规则相互衔接,提升整个大湾区内部的运作效率。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这句话当中蕴含着深化改革的广阔空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实现突破,“硬联通”并不难,难的是“软联通”,需要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上有大胆的改革创新。
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港澳办主任、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在香港特区2024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开幕典礼上的致辞指出,“传统优势不是一成不变的,‘金字招牌’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香港的独特地位和优势是在发展中创造的,同样也要在发展中去巩固、去提升。”
观察“月饼风波”,领会夏主任的这段话,应该认识到,擦亮香港“金漆招牌”,放大“金漆招牌”的效益,还需要下一番工夫。
(作者系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本文原刊于《香港经济日报》,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9/19/vwAxNnB6yYdFgRzJKSuokNebaSLEYGG5Umb.pn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文|屠海鸣
头号主播“疯狂小杨哥”张庆杨在其直播间带货的“香港美诚月饼”,引发大量争议。小杨哥称“香港美诚月饼”是“高端月饼”、“香港月饼”、“月销5,000万”、“全球销量第一”等等,并有香港影视明星“撑场”。
然而,美诚月饼的产地并不在香港,而是佛山和广州,在香港也无销售点。企业工商信息查询平台“企查查”显示,香港美诚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注册,注册地在湾仔。
据报道,合肥市高新区市场监管局周二(17日)通报称,对三只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直播中涉嫌“误导消费者”等行为已立案调查,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处理。
事件在内地和本港刚开始发酵,《经济日报》第一时间在周二的要闻版头条刊登社评:《香港品牌享声誉监督认证保信心》。笔者很认同社评中阐述的“防范有人借品牌基因源自香港一类宣称来滥竽充数”的观点。
昨日,广州花都市场监管局发布通报显示3条信息:香港注册商标;内地加工生产;暂未发现食品安全隐患。
定义“香港品牌” 预防鱼目混珠
“美诚月饼”在内地卖得火爆,主要原因是消费者对香港的食品安全监管非常放心,看重“香港品质”。一旦发现产地并非香港,感觉上当受骗,投诉不断。
“月饼风波”折射出许多值得关注的信息,也引发诸多思考。
在受到网友们的质疑后,广州美诚客服人员的回复称,“你提到在香港注册公司,在内地生产问题,我想没有哪一条法律规定香港品牌不能在内地生产的,我们也很无奈。”
这句话听上去似乎有一定道理,因为从上世纪80年代起,香港的制造业陆续转移到珠三角地区,现在香港制造业占经济总量仅为1%左右。显然,许多在香港注册的企业,生产基地并不在香港。这些企业的产品当然不属于“香港制造”。那么,又算不算“香港品牌”呢?需厘清“香港品牌”的概念。
一个品牌的培育,通常包括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市场推广等多个环节,因此,至少应从以下3个方面厘清“香港品牌”的概念:
其一,是否拥有“香港研发”?有的企业在香港注册,看重香港的科研资源和人才优势,在香港建立试验室,建立研发团队,把香港定位为研发基地,赋予品牌“技术领先”的内涵。
其二,是否利用“香港市场”?有的企业在香港注册,看重香港联通国际市场的优势,为了提高品牌知名度,“前店”放在香港,“后厂”设于内地,产品主要销往国外,赋予品牌“高端大气”的内涵。
其三,是否执行“香港标准”?有的企业注册在香港,生产基地设在内地,但采用的生产标准极为严格,特别是食品类产品,执行香港推崇的欧美检测标准,赋予品牌“品质一流”的内涵。
警觉“擦边球” 呵护金漆招牌
以上3种情况具备“香港品牌”的基本要素,综合考评后才可定夺是否可挂“香港”名号;如果仅是注册地在香港,相关业务与香港完全没有关系,这难免令人质疑“借壳”操作。是否允许挂“香港”名号,值得推敲。
美诚月饼早前在淘宝与拼多多等平台售价为3盒59元(人民币,下同),但在“三只羊”售卖后,全部改价为3盒169元,价格飚升反映了香港品牌的“含金量”。
这折射出消费者对香港“金漆招牌”的高度信任,这种信任转化为商家的“红利”;但对于香港来说,却是折损了香港品牌的价值。如果对于损害香港“金漆招牌”的事件不闻不问,任由“模糊地带”长期存在,势必引发“破窗效应”,令香港品牌贬值。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有影视明星在“三只羊”直播间介绍称“美诚月饼这个送礼是非常好”,小杨哥立刻接话:“他们在香港都知道,香港美诚在线下卖700块钱一盒。”不少网友认为,香港大多市民都知道美诚月饼在香港并无销售,不能默认小杨哥的宣传。
从本质上讲,明星代言是用个人信誉作抵押推广产品,若产品失信,明星的个人信誉也就受损。网友质疑影视明星,代言应有原则和底线,同时也要提防被别人“绑架”。
不仅是食品,香港的许多行业都采用国际一流的标准。比如香港“买全球,卖全球”之所以能久负盛名,被誉为“购物天堂”,正是由于执行国际一流的评判标准,确保商品质量的可信度。
香港商品的“金漆招牌”是一笔宝贵财富,是一代代香港人艰苦打造出来的,不能对损害“金漆招牌”的事情无动于衷,应与内地相关方面共同努力,呵护好香港的“金漆招牌”。
这场“月饼风波”也引发人们思考一个问题:加速推动“湾区标准”的制定。
香港地域狭小,粤港澳大湾区腹地广阔,且制造业高度发达。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深入推进,香港作为企业注册地、品牌培育地、产品研发地、人才集聚地的功能将会逐渐凸显,大湾区广东9市作为生产基地的功能也日益展现。粤港澳三地互为一体,未来是“共同家园”,大家只是分工不同而已。基于此,需要在制定“湾区标准”上加力。
比如,有企业在大湾区9市设厂,完全按照香港的质量标准进行生产,能不能以“香港标准”为参照来制定“湾区标准”呢?若“香港标准”更优,则可提升整个大湾区的标准,也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制定“湾区标准” 推进规则衔接
有了统一的“湾区标准”,香港品牌的溢价效益可以覆盖大湾区,大湾区庞大的制造业可以支撑香港品牌,粤港澳3地将产生“1+1+1大于3”的效应。同时,对照“湾区标准”,可以推动大湾区内部的资源整合。一方面,推动企业与企业之间、行业内部高效对接,另一方面,推动大湾区3地政府部门之间工作机制和规则相互衔接,提升整个大湾区内部的运作效率。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这句话当中蕴含着深化改革的广阔空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实现突破,“硬联通”并不难,难的是“软联通”,需要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上有大胆的改革创新。
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港澳办主任、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在香港特区2024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开幕典礼上的致辞指出,“传统优势不是一成不变的,‘金字招牌’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香港的独特地位和优势是在发展中创造的,同样也要在发展中去巩固、去提升。”
观察“月饼风波”,领会夏主任的这段话,应该认识到,擦亮香港“金漆招牌”,放大“金漆招牌”的效益,还需要下一番工夫。
(作者系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本文原刊于《香港经济日报》,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9/19/vwAxNnB6yYdFgRzJKSuokNebaSLEYGG5Um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