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文化发展研究会主办,中国香港现代文学研究会协办的“杨海英先生历史小说作品研讨会”,7月27日在香港成功举行。
杨海英先生自幼喜读历史、喜读历史小说,也喜欢撰写历史小说,创作了许多部长篇和中篇历史小说。其中描写伟大爱国青年将领霍去病为抗击匈奴入侵大汉边境,西征、北征匈奴的长篇小说《喋血情仇录》,尤为出色。该书出版前曾在《北京晚报》连载过主要章节,出版后又在美国纽约《侨报》上全书连载一年多,影响很广,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杨海英先生在发言中表示:霍去病为抗击匈奴入侵,自十七岁北征到二十三岁积劳成疾而死,短短六年里,六次征讨河西和漠北的匈奴军,栉风沐雨,喋血草原大漠。他的爱国豪言壮语“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两千年来激励了几多热爱国家和保卫国家的热血男儿!
杨海英先生指出,霍去病西征,是指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三次进军河西走廊,打击匈奴军的作战。这场战役是汉匈战争前期的三大决定性战役之一,通过河西之战,匈奴右部基本上被打垮,汉朝通往西域的门户被彻底打开,从陇西一直到敦煌畅通无阻。并且,该战役还狠狠地打击了匈奴的有生力量和信心,对之后的汉匈之间漠北决战的结局影响也很大。
他认为,霍去病公元前119年对匈奴的漠北之战,是汉匈战争的巅峰之战,也是霍去病对匈奴的最后一战,他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指挥该战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该次战争对汉朝与匈奴之间的战争格局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首先,它使匈奴元气大伤,极大地削弱了匈奴的实力,使得匈奴分裂成了数百个小部落,再也无力对中原地区进行大规模的侵略,从而为西汉边疆的巩固和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这场战役也极大地促进了汉朝军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对后世中国保卫边疆的战争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北大硕士李卓熹先生发言表示,通过杨海英先生生动精彩的描写,使大家对霍去病这位大汉王朝最为著名的战神、中国历史上备受赞誉的顶尖将领智勇双全、战无不胜的最辉煌的丰功伟绩和深切爱国主义情怀,又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
研讨会的最后,香港文化发展研究会会长陈慧雯做了总结发言。她说,纵观全书,杨海英先生除了在相当程度上忠实地反映了伟大的爱国将领霍去病所指挥抗击匈奴作战的历史,小说在艺术上也很有特色。该书构思奇巧,气势宏大。作者既善于运用中国传统小说那种粗线条勾勒的白描式写法,也善于运用西方小说精工细笔的人物、景物描写和深沈细腻的心理描写,以及插叙、倒叙,意识流的写法。两者相结合,运用得非常巧妙。另外,作者还善于运用‘悬念’,情节跌宕起伏,吸引人一口气看下去。作者的叙述和描写浓淡相宜,错落有致,十分流畅自然。时而雷霆万钧,大气磅薄,时而行云流水,明快清新,时而浓妆艳抹,雍容华贵,时而素写轻描,丽质天生,时而感情强烈,催人哭泣;时而富于哲理,发人深思。所以尽管是历史小说,而且篇幅较长,却有很强的可读性。
陈慧雯指出,作者在小说中对霍去病的伟大爱国主义情怀,所进行的大量深刻、细致的描写和剖析,也使读者深受启发和教育,这对于年轻一代的香港人厚植爱国爱港情怀,携手共建香港这个我们共同的美好家园,也有著深刻的警示和借鉴作用。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9/10/tqZTCHyGoZvQ7n9q9Y2mej4WSk1jI4SZ4VT.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