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 贾磊磊
《九龙城寨之围城》改编自热血格斗小说《九龙城寨》,该片入围第7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午夜展映”单元,一经亮相便呈现出香港动作类型电影的强势复归姿态。这部电影在延续昔日港片硬桥硬马、写实武打的基础上按照港产漫画的夸张风格砥砺突进。片中所涉及的香港九龙城寨,曾是历史上的“三不管”地带,在郑保瑞导演的镜头下充满了浓郁的“市井味道”。影片讲述的情义代际传承与漫画般的视觉风格,为香港动作电影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电影,是一种片场的艺术
有人说,“电影是一种片场的艺术”,言下之意是对电影艺术的创作起决定因素的是电影的拍摄片场。在片场,导演决定著电影最终的风格。郑保瑞导演是一个在电影片场里成长起来的创作者。他丰富的艺术创作经验不是来自于书本,而是来自于电影的拍摄现场。“可能因为我是在片场长大的,所以,片场创作对于我来讲非常重要。”他强调说,“我们是在创作作品,第一要义是要把创作放在最前面,现场是最适合创作的地方”。他特别强调片场是个非常神奇的地方,它会不停地产生一种你想象不到的能量。哪怕剧本已经写好,但是,如果在现场觉得有个感觉对了,那就只能改掉剧本。因为最重要的是要给观众呈现画面,所以不会原封不动地盯著文字剧本,主要是看我们怎样用镜头语言把文字演绎成电影,这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有意思的是,这部影片中的所有建筑并不是按照图纸的方式规划建设的,而是在拍摄过程当中按照剧情自身的生长逻辑,不断地丰富、完善建筑的实景。这些地方有的是已经废弃的学校,有些是破旧的庙宇,有些是街市中的广场,还有茶餐厅、酒楼、走廊,导演会根据不同的剧情需求,选择不同的背景,在不断变换的过程中组合空间背景与人物的生活状态。这部电影里除了动作之外还浓缩了具有写实风格的香港社会特质,例如九龙城寨浓郁的棚户区特色,这种地缘文化和建筑风格创造出一种独特质感,将观众带入到香港过去的历史现实中。用导演郑保瑞的话来说,贫民窟也有自己的“温度”。
熟悉香港历史的人都知道,香港的九龙城寨自有它的历史与命运。同时,它也改变著居住于此的人的命运和际遇。作为一部以香港的市井生活为时代背景的影片,它并没有把年代架空,除了影片中所描摹的各样人物角色,导演甚至把城寨当成了一个主角,或者说,它在影片中是一个叙事者,与香港所处的时代背景相缝合,亦与影片中的人物命运平行移动。
以九龙城寨为代表的棚户区空间,在文化或经济上处于边缘位置,并非城市的核心地带,在社会治安上相对落后,非常容易出现犯罪,这种空间通常会呈现出黑暗或者是恐怖的意象。但是在电影中所表现的九龙城寨里,既有邪恶,也有温暖之处。金色的阳光很多时候都会照进棚户区,照进九龙城寨,给人温馨之感。这就形成了这部影片与其他动作电影不一样的市井意味。与刘伟强在《无间道》里建构的流光溢彩的香港街市不同,与陈木胜在《男儿本色》中营造的鳞次栉比的香港筒子楼也不同,与王家卫《重庆森林》、陈德森《十月围城》所呈现的香港市井风光更不一样,郑保瑞在《九龙城寨之围城》中搭建的香港市井是一个可以在其中自由穿梭的世界;是一个可以在楼簷上回首往事、畅想未来的精神故乡,是铭刻了香港特殊历史的记忆之城。
以港产漫画打斗风格推进电影发展
中国传统的武侠片从一开始注重刀剑棍棒,到后来偏重于拳脚打斗,再向动作喜剧的方向发展,直到渐渐将港产漫画风格引入动作电影。港产漫画致力表现中国传统的功夫打斗,从效果来讲,带有漫画的夸张特点,但是这种夸张不会使观众感觉到那个动作好像是假的,能让观众感受拳拳到肉的真实感。这种真实感对于观众对影片的心理认同起著决定性的作用。
动作电影的核心要义是人物动作及动作场面的设计。人物在九龙城寨的空间建筑上穿梭打斗、互相追逐,甚至有时候是高空坠落,这些动作较为复杂,拍摄难度高,现在的电影观众已经看过许多经典动作场景,一种新的空间环境中动作的设计是否能够满足观众,将会十分考验武术指导。
《九龙城寨之围城》的武术指导是谷垣健治。他曾经做过很多中国电影的武术指导或动作设计,如《捉妖记》、《妖猫传》等影片。谷垣健治的电影事业成长期是在香港,他在香港电影界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还会说一口流利的广东话。他过去曾经跟著甄子丹做助手,后来也在美国做过动作指导。郑保瑞导演很喜欢他的动作设计,因为他的武打设计既有传统的底子,也有和上一代不一样的韵味,这恰好是《九龙城寨之围城》这部电影所需要的风格。
传统的电影一般都是每秒24格,这是电影根据人眼的“视觉暂留”生理现象设定的剪辑速度。这种速度能够保持一个动作场面的高度流畅性与真实性。而随著现代电影的发展,尤其是战争、动作电影由于激烈的搏击场面需要快速的镜头运动来做技术保障,镜头的剪辑速度越来越快。有时一个动作最短的镜头时间还不到一秒钟,以此达到转瞬即逝又眼花缭乱的感觉。《九龙城寨之围城》有些激烈的打斗场面中,一个镜头的保留时间甚至连一秒都不到,大约只有二十帧,这不仅保证了影片总体的现代性视觉风格,而且符合动作影片自身的美学规范。
香港精神,就是香港人的打拼精神
《九龙城寨之围城》三分之一是动作戏,三分之二是文戏。几场武打戏一次比一次激烈,给观众一种渐入佳境的感觉。中国武侠动作电影在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中渐渐形成了经典化的打斗场景,比如说双雄对决,几乎所有的武侠动作电影最后都会将矛盾集中在正反双方核心人物的生死交锋上,并且以此来完成影片的价值(善恶有报)认定与英雄的命名(仁者无敌)仪式。
电影的最后结尾处,几个居住在香港九龙城寨的青年,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坐在房簷上远眺著正在发生历史变化的香港。他们共同相信著,不管社会的形态、建筑外观有什么样的变化,香港人的心里始终有一种不变的精神。显然,在导演郑保瑞的眼里,激烈的动作场面中蕴含著香港本地的文化精神。香港不停地变化著,从一个小渔村,到灯红酒绿的现代化都市,人们在这里落地生根,他们秉持著的香港精神究竟是什么?
导演郑保瑞从幼年便来到香港,多年来他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在郑保瑞的眼中,香港精神即是香港人的打拼精神。其实很多人当年什么也没有,也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都是靠自己打拼去生活,这就是香港人靠自己的打拼精神。影片《九龙城寨之围城》以市井特色与独特动作场景突围而出,开创香港动作电影新潮,将港片风格与香港精神带向世界,亦是此种“打拼精神”的体现。
(作者系著名电影理论家、海口经济学院南海艺术与科技学院院长、研究员,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4年9月号)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9/1/MWAGr2Ev2gJMitSQJ8iQmDJqGINLiCim3zq.jpe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文|北京 贾磊磊
《九龙城寨之围城》改编自热血格斗小说《九龙城寨》,该片入围第7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午夜展映”单元,一经亮相便呈现出香港动作类型电影的强势复归姿态。这部电影在延续昔日港片硬桥硬马、写实武打的基础上按照港产漫画的夸张风格砥砺突进。片中所涉及的香港九龙城寨,曾是历史上的“三不管”地带,在郑保瑞导演的镜头下充满了浓郁的“市井味道”。影片讲述的情义代际传承与漫画般的视觉风格,为香港动作电影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电影,是一种片场的艺术
有人说,“电影是一种片场的艺术”,言下之意是对电影艺术的创作起决定因素的是电影的拍摄片场。在片场,导演决定著电影最终的风格。郑保瑞导演是一个在电影片场里成长起来的创作者。他丰富的艺术创作经验不是来自于书本,而是来自于电影的拍摄现场。“可能因为我是在片场长大的,所以,片场创作对于我来讲非常重要。”他强调说,“我们是在创作作品,第一要义是要把创作放在最前面,现场是最适合创作的地方”。他特别强调片场是个非常神奇的地方,它会不停地产生一种你想象不到的能量。哪怕剧本已经写好,但是,如果在现场觉得有个感觉对了,那就只能改掉剧本。因为最重要的是要给观众呈现画面,所以不会原封不动地盯著文字剧本,主要是看我们怎样用镜头语言把文字演绎成电影,这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有意思的是,这部影片中的所有建筑并不是按照图纸的方式规划建设的,而是在拍摄过程当中按照剧情自身的生长逻辑,不断地丰富、完善建筑的实景。这些地方有的是已经废弃的学校,有些是破旧的庙宇,有些是街市中的广场,还有茶餐厅、酒楼、走廊,导演会根据不同的剧情需求,选择不同的背景,在不断变换的过程中组合空间背景与人物的生活状态。这部电影里除了动作之外还浓缩了具有写实风格的香港社会特质,例如九龙城寨浓郁的棚户区特色,这种地缘文化和建筑风格创造出一种独特质感,将观众带入到香港过去的历史现实中。用导演郑保瑞的话来说,贫民窟也有自己的“温度”。
熟悉香港历史的人都知道,香港的九龙城寨自有它的历史与命运。同时,它也改变著居住于此的人的命运和际遇。作为一部以香港的市井生活为时代背景的影片,它并没有把年代架空,除了影片中所描摹的各样人物角色,导演甚至把城寨当成了一个主角,或者说,它在影片中是一个叙事者,与香港所处的时代背景相缝合,亦与影片中的人物命运平行移动。
以九龙城寨为代表的棚户区空间,在文化或经济上处于边缘位置,并非城市的核心地带,在社会治安上相对落后,非常容易出现犯罪,这种空间通常会呈现出黑暗或者是恐怖的意象。但是在电影中所表现的九龙城寨里,既有邪恶,也有温暖之处。金色的阳光很多时候都会照进棚户区,照进九龙城寨,给人温馨之感。这就形成了这部影片与其他动作电影不一样的市井意味。与刘伟强在《无间道》里建构的流光溢彩的香港街市不同,与陈木胜在《男儿本色》中营造的鳞次栉比的香港筒子楼也不同,与王家卫《重庆森林》、陈德森《十月围城》所呈现的香港市井风光更不一样,郑保瑞在《九龙城寨之围城》中搭建的香港市井是一个可以在其中自由穿梭的世界;是一个可以在楼簷上回首往事、畅想未来的精神故乡,是铭刻了香港特殊历史的记忆之城。
以港产漫画打斗风格推进电影发展
中国传统的武侠片从一开始注重刀剑棍棒,到后来偏重于拳脚打斗,再向动作喜剧的方向发展,直到渐渐将港产漫画风格引入动作电影。港产漫画致力表现中国传统的功夫打斗,从效果来讲,带有漫画的夸张特点,但是这种夸张不会使观众感觉到那个动作好像是假的,能让观众感受拳拳到肉的真实感。这种真实感对于观众对影片的心理认同起著决定性的作用。
动作电影的核心要义是人物动作及动作场面的设计。人物在九龙城寨的空间建筑上穿梭打斗、互相追逐,甚至有时候是高空坠落,这些动作较为复杂,拍摄难度高,现在的电影观众已经看过许多经典动作场景,一种新的空间环境中动作的设计是否能够满足观众,将会十分考验武术指导。
《九龙城寨之围城》的武术指导是谷垣健治。他曾经做过很多中国电影的武术指导或动作设计,如《捉妖记》、《妖猫传》等影片。谷垣健治的电影事业成长期是在香港,他在香港电影界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还会说一口流利的广东话。他过去曾经跟著甄子丹做助手,后来也在美国做过动作指导。郑保瑞导演很喜欢他的动作设计,因为他的武打设计既有传统的底子,也有和上一代不一样的韵味,这恰好是《九龙城寨之围城》这部电影所需要的风格。
传统的电影一般都是每秒24格,这是电影根据人眼的“视觉暂留”生理现象设定的剪辑速度。这种速度能够保持一个动作场面的高度流畅性与真实性。而随著现代电影的发展,尤其是战争、动作电影由于激烈的搏击场面需要快速的镜头运动来做技术保障,镜头的剪辑速度越来越快。有时一个动作最短的镜头时间还不到一秒钟,以此达到转瞬即逝又眼花缭乱的感觉。《九龙城寨之围城》有些激烈的打斗场面中,一个镜头的保留时间甚至连一秒都不到,大约只有二十帧,这不仅保证了影片总体的现代性视觉风格,而且符合动作影片自身的美学规范。
香港精神,就是香港人的打拼精神
《九龙城寨之围城》三分之一是动作戏,三分之二是文戏。几场武打戏一次比一次激烈,给观众一种渐入佳境的感觉。中国武侠动作电影在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中渐渐形成了经典化的打斗场景,比如说双雄对决,几乎所有的武侠动作电影最后都会将矛盾集中在正反双方核心人物的生死交锋上,并且以此来完成影片的价值(善恶有报)认定与英雄的命名(仁者无敌)仪式。
电影的最后结尾处,几个居住在香港九龙城寨的青年,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坐在房簷上远眺著正在发生历史变化的香港。他们共同相信著,不管社会的形态、建筑外观有什么样的变化,香港人的心里始终有一种不变的精神。显然,在导演郑保瑞的眼里,激烈的动作场面中蕴含著香港本地的文化精神。香港不停地变化著,从一个小渔村,到灯红酒绿的现代化都市,人们在这里落地生根,他们秉持著的香港精神究竟是什么?
导演郑保瑞从幼年便来到香港,多年来他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在郑保瑞的眼中,香港精神即是香港人的打拼精神。其实很多人当年什么也没有,也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都是靠自己打拼去生活,这就是香港人靠自己的打拼精神。影片《九龙城寨之围城》以市井特色与独特动作场景突围而出,开创香港动作电影新潮,将港片风格与香港精神带向世界,亦是此种“打拼精神”的体现。
(作者系著名电影理论家、海口经济学院南海艺术与科技学院院长、研究员,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4年9月号)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9/1/MWAGr2Ev2gJMitSQJ8iQmDJqGINLiCim3zq.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