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张清语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香港海防博物馆改设为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对于此次改设,香港历史博物馆总馆长张锐森、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馆长张雅茵表示,希望通过增加更多有关香港抗战历史的展览,让香港年轻人更深切地认识家国历史,了解老战士们的亲身经历,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
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
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开放于2000年,是香港历史博物馆分馆之一,由鲤鱼门炮台改建而成,是香港本地以军事为主题的博物馆。建馆以来,主要向公众介绍香港海防历史,在改设以后,将会进一步侧重于介绍香港抗战历史,讲述抗日故事。
鲤鱼门炮台历经逾百年风雨,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这座历史遗迹,本身便承载著香港的海防记忆与抗战痕迹。香港历史博物馆总馆长张锐森表示,鲤鱼门地处险要,曾是重要的军事据点,可通过该地控制维港东面入口。早在英军登陆香港之前,明朝《粤大记》就有对该地名的记载。在抗日战争时期,鲤鱼门炮台也在驻守香港岛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当地守军曾抵抗日军进攻。目前,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的常设展览“香港海防故事”设有11个展览厅,包括“声影说抗战”、“日军侵华.携手抗敌”、“日军侵港”、“抗日游击队与敌后活动”四个展厅介绍抗日历史,记录了从1931年日军入侵东北起港人对祖国内地抗日的积极支援,以及1941年12月日军侵占香港后,抗日游击队英勇抗敌的故事。2024年9月开放的新专题展览以东江纵队及港九大队(后称港九独立大队)的故事为主题,与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合办展览,聚焦港深两地的抗战历史。
香港抗战故事:港深两地合作历史
据《香港志.总述 大事记》记载,日军于1941年12月8日入侵香港,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在日占时期,港九独立大队有115名烈士为保卫香港而牺牲,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馆长张雅茵向我们讲述了秘密大营救等发生于西贡、新界等港深交界地的抗战历史。
秘密大营救
1937年左右,大量文化界人士移居香港。日军入侵香港后,为避免这些爱国文化人士的安全受到日军的威胁,中共地方党组织和游击队于1942年初开展大规模的秘密营救行动。“文学家茅盾、邹韬奋及漫画家丁聪、戏剧家梅兰芳等知名人士都曾在秘密营救行动中被帮助过。”张雅茵表示,对这些知名人士的成功营救,离不开东江纵队在港深两地的活动,通过一个个通讯员的努力,将情报传递出去,游击队一路护送他们前往位于现在深圳地区的东江纵队总部及大后方。历时200余天,跨越2万余里,将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及其家属等800余人送进更安全的区域,免于日寇荼毒。
帮助盟军
东江纵队共营救国际友人89人,其中大部分由港九独立大队营救。1944年2月11日,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克尔中尉在指挥轰炸启德机场时座机中弹,跳伞降落在机场北面观音山。“好运的是,克尔中尉被当时港九独立大队的一个‘小鬼’通讯员发现。”日军出动大队人马搜索克尔中尉的下落,港九独立大队将克尔护送到石垄仔村的山洞,等日军逐渐放弃搜索后,又将其转移到位于深圳的坪山东江纵队司令部。张雅茵表示,在护送克尔中尉的过程中,需要整个东江纵队的协同合作,亦需要港深两地的密切配合。
广九铁路
广九铁路也曾是重要的游击战场。“在和平时期,广九铁路是重要的运输工具,但在战争时期,日军控制广九铁路后,倘若连接粤汉、平汉、北宁铁路,将会对抗战局势造成极大不利影响。”为拖慢日军侵华的脚步,东江纵队在日军的不断“扫荡”、“清乡”下,仍打出累累战果,从1943年至1945年,不断打击、歼灭驻扎于铁路沿线及站点的日军、伪军,阻止日军修复被炸毁的铁路。“现在我们搭高铁的时候,也仍旧能够看到一些出现在历史中的站名。从经济到历史,港深两地都紧密相连。”张雅茵也十分感谢内地博物馆为此次展览提供的资料。
展览亮点
本次参展的展品中,有许多由老战士们捐献、借出的展品,都承载著重要的历史与回忆。张雅茵表示,这些展品大多极难收集,因当时游击队条件艰苦,许多东西都得就地取材,很难保存,目前留存下来的,有毛毡、布包一类,虽然简朴,也可以从中看出在艰难环境中游击队员们利用有限资源顽强抗日的坚贞与不屈。
老兵故事
张锐森告诉我们,此次展览中,年代较近的一件展品是一枚由港九独立大队老战士林珍惠借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林珍出生于香港,1943年,年仅8岁的林珍随母亲、哥哥一同参加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先在大队部担任小鬼交通员,负责传递情报,随后在大队部医院担任护理员,照顾伤兵。
林珍曾负责看护在安装地雷时被炸伤眼睛的战友,那位战士面部的伤势严重,好不容易睁开眼睛,林珍将手指放在他的眼前晃几下,问他看不看得见,已经失明的伤员只能摇头。没有办法医好战友,林珍十分伤心,对方却安慰她:“等打完仗后你回到香港,做白衣小天使,再帮我治好这对眼。”为躲避日军扫荡,当时的战地医院总要转移,在转移过程中,这位战友只能一手扶著林珍,一手拿著竹竿,在林珍的指引下上山坡、跨过沟、过小溪,也有因为行动不便而摔倒的时候。这段记忆一直伴随了林珍多年。60岁那年,林珍回到香港,投入原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老游击战士联谊会的工作。
在本次展览中,也会以视频形式介绍老战士们的故事,观众可以通过这些视频,了解如林珍等抗日老战士们的亲身经历。
漫画家丁聪的作品:《东江百日杂忆》
张雅茵提到,新专题展览内容包括由深圳美术馆提供的丁聪于1987年创作的漫画《东江百日杂忆》(亦称《东江纵队一百天》)图片。丁聪是知名漫画家,抗日战争期间为《救亡漫画》杂志作画,编辑《良友》、《大地》、《今日中国》等画报。《东江百日杂忆》根据丁聪在“秘密大营救”行动中的亲身经历创作而成,共有十幅。“这些漫画记录了‘秘密大营救’中的许多细节,比如轮流站岗放哨,为了掩人耳目而装扮成回乡难民,年纪小小的‘小鬼队’成员怎样一边引路一边奏乐等各类场景。”张雅茵谈到,这些漫画以相对轻松的方式让观者感受到那个艰险、困苦的时代,以及当时游击队员们与被营救者之间的亲切感情。
香港抗战历史:保护与传承
两位馆长坦言,当时只有8、9岁的“小鬼”游击队员们,现在已都步入耄耋之年,关于香港抗日战争的记忆正在不断失落。而因为当时游击队员们的物资多是就地取材,相关文物极难保存,目前港深两地的博物馆都遇到了展品不足的问题。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在加紧进行口述历史项目的同时,也希望能够收到来自香港乃至内地、海外的文物捐献,让这些不断凋零的历史记忆能够被保存、展示、流传。2024年9月至2025年8月,博物馆会举行“抗战文物征集行动”,鼓励市民捐赠与抗战及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相关的历史文物及照片,结合民间力量协力保存抗战历史。
为保存香港抗战记忆,香港历史博物馆、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已开展相关口述历史项目,如已完成的“三年零八个月口述历史”研究计划以及“沙头角抗战文物径研究计划”。同时,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将继续开展各类活动,将爱国精神与抗日历史植根于香港青少年的心中。2024年6月至12月,博物馆与教育局合作,举办“学博多材─新手策展人培训班”,让参与学生们通过培训讲座和户外考察等方式,以策展人的身份,尝试为馆内抗战主题展览厅筹划相关教育、宣传或导赏活动。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们能够深切感受香港抗战历史。学生们所制作的导赏视频、书册等,也有机会在博物馆内展出。
张锐森、张雅茵均表示,爱国主义精神应从小培养。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通过运用多样方法让年轻人与鲜活、生动的历史对话,接触、了解老战士们为了国家与现在的和平所做的贡献,将爱国主义的种子播撒于每个参观者的心中。
抗战文物征集行动
征集日期
2024年9月至2025年8月
征集范围
与抗战及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相关的抗战历史文物
文物种类
1)游击队队员用品:服装、旗帜、望远镜等
2)文件:日记、书信、画作、报纸、宣传海报等
3)战后纪念物品:徽章、纪念旗、荣誉证书等
4)历史照片
捐赠方法
请将文物的资料,如捐赠者姓名、联络方法、建议捐赠物件的描述和相片通过以下途径递交至博物馆:
电话 : 2569 1500
传真 : 2569 1637
电邮 : hkmwrcd@lcsd.gov.hk
邮寄:
香港筲箕湾东喜道175号
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
“抗战文物征集行动”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9/3/3QejwikDho07gYm4TyHwgflINJrsjDQRpa2.pn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文|本刊记者 张清语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香港海防博物馆改设为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对于此次改设,香港历史博物馆总馆长张锐森、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馆长张雅茵表示,希望通过增加更多有关香港抗战历史的展览,让香港年轻人更深切地认识家国历史,了解老战士们的亲身经历,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
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
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开放于2000年,是香港历史博物馆分馆之一,由鲤鱼门炮台改建而成,是香港本地以军事为主题的博物馆。建馆以来,主要向公众介绍香港海防历史,在改设以后,将会进一步侧重于介绍香港抗战历史,讲述抗日故事。
鲤鱼门炮台历经逾百年风雨,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这座历史遗迹,本身便承载著香港的海防记忆与抗战痕迹。香港历史博物馆总馆长张锐森表示,鲤鱼门地处险要,曾是重要的军事据点,可通过该地控制维港东面入口。早在英军登陆香港之前,明朝《粤大记》就有对该地名的记载。在抗日战争时期,鲤鱼门炮台也在驻守香港岛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当地守军曾抵抗日军进攻。目前,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的常设展览“香港海防故事”设有11个展览厅,包括“声影说抗战”、“日军侵华.携手抗敌”、“日军侵港”、“抗日游击队与敌后活动”四个展厅介绍抗日历史,记录了从1931年日军入侵东北起港人对祖国内地抗日的积极支援,以及1941年12月日军侵占香港后,抗日游击队英勇抗敌的故事。2024年9月开放的新专题展览以东江纵队及港九大队(后称港九独立大队)的故事为主题,与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合办展览,聚焦港深两地的抗战历史。
香港抗战故事:港深两地合作历史
据《香港志.总述 大事记》记载,日军于1941年12月8日入侵香港,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在日占时期,港九独立大队有115名烈士为保卫香港而牺牲,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馆长张雅茵向我们讲述了秘密大营救等发生于西贡、新界等港深交界地的抗战历史。
秘密大营救
1937年左右,大量文化界人士移居香港。日军入侵香港后,为避免这些爱国文化人士的安全受到日军的威胁,中共地方党组织和游击队于1942年初开展大规模的秘密营救行动。“文学家茅盾、邹韬奋及漫画家丁聪、戏剧家梅兰芳等知名人士都曾在秘密营救行动中被帮助过。”张雅茵表示,对这些知名人士的成功营救,离不开东江纵队在港深两地的活动,通过一个个通讯员的努力,将情报传递出去,游击队一路护送他们前往位于现在深圳地区的东江纵队总部及大后方。历时200余天,跨越2万余里,将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及其家属等800余人送进更安全的区域,免于日寇荼毒。
帮助盟军
东江纵队共营救国际友人89人,其中大部分由港九独立大队营救。1944年2月11日,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克尔中尉在指挥轰炸启德机场时座机中弹,跳伞降落在机场北面观音山。“好运的是,克尔中尉被当时港九独立大队的一个‘小鬼’通讯员发现。”日军出动大队人马搜索克尔中尉的下落,港九独立大队将克尔护送到石垄仔村的山洞,等日军逐渐放弃搜索后,又将其转移到位于深圳的坪山东江纵队司令部。张雅茵表示,在护送克尔中尉的过程中,需要整个东江纵队的协同合作,亦需要港深两地的密切配合。
广九铁路
广九铁路也曾是重要的游击战场。“在和平时期,广九铁路是重要的运输工具,但在战争时期,日军控制广九铁路后,倘若连接粤汉、平汉、北宁铁路,将会对抗战局势造成极大不利影响。”为拖慢日军侵华的脚步,东江纵队在日军的不断“扫荡”、“清乡”下,仍打出累累战果,从1943年至1945年,不断打击、歼灭驻扎于铁路沿线及站点的日军、伪军,阻止日军修复被炸毁的铁路。“现在我们搭高铁的时候,也仍旧能够看到一些出现在历史中的站名。从经济到历史,港深两地都紧密相连。”张雅茵也十分感谢内地博物馆为此次展览提供的资料。
展览亮点
本次参展的展品中,有许多由老战士们捐献、借出的展品,都承载著重要的历史与回忆。张雅茵表示,这些展品大多极难收集,因当时游击队条件艰苦,许多东西都得就地取材,很难保存,目前留存下来的,有毛毡、布包一类,虽然简朴,也可以从中看出在艰难环境中游击队员们利用有限资源顽强抗日的坚贞与不屈。
老兵故事
张锐森告诉我们,此次展览中,年代较近的一件展品是一枚由港九独立大队老战士林珍惠借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林珍出生于香港,1943年,年仅8岁的林珍随母亲、哥哥一同参加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先在大队部担任小鬼交通员,负责传递情报,随后在大队部医院担任护理员,照顾伤兵。
林珍曾负责看护在安装地雷时被炸伤眼睛的战友,那位战士面部的伤势严重,好不容易睁开眼睛,林珍将手指放在他的眼前晃几下,问他看不看得见,已经失明的伤员只能摇头。没有办法医好战友,林珍十分伤心,对方却安慰她:“等打完仗后你回到香港,做白衣小天使,再帮我治好这对眼。”为躲避日军扫荡,当时的战地医院总要转移,在转移过程中,这位战友只能一手扶著林珍,一手拿著竹竿,在林珍的指引下上山坡、跨过沟、过小溪,也有因为行动不便而摔倒的时候。这段记忆一直伴随了林珍多年。60岁那年,林珍回到香港,投入原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老游击战士联谊会的工作。
在本次展览中,也会以视频形式介绍老战士们的故事,观众可以通过这些视频,了解如林珍等抗日老战士们的亲身经历。
漫画家丁聪的作品:《东江百日杂忆》
张雅茵提到,新专题展览内容包括由深圳美术馆提供的丁聪于1987年创作的漫画《东江百日杂忆》(亦称《东江纵队一百天》)图片。丁聪是知名漫画家,抗日战争期间为《救亡漫画》杂志作画,编辑《良友》、《大地》、《今日中国》等画报。《东江百日杂忆》根据丁聪在“秘密大营救”行动中的亲身经历创作而成,共有十幅。“这些漫画记录了‘秘密大营救’中的许多细节,比如轮流站岗放哨,为了掩人耳目而装扮成回乡难民,年纪小小的‘小鬼队’成员怎样一边引路一边奏乐等各类场景。”张雅茵谈到,这些漫画以相对轻松的方式让观者感受到那个艰险、困苦的时代,以及当时游击队员们与被营救者之间的亲切感情。
香港抗战历史:保护与传承
两位馆长坦言,当时只有8、9岁的“小鬼”游击队员们,现在已都步入耄耋之年,关于香港抗日战争的记忆正在不断失落。而因为当时游击队员们的物资多是就地取材,相关文物极难保存,目前港深两地的博物馆都遇到了展品不足的问题。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在加紧进行口述历史项目的同时,也希望能够收到来自香港乃至内地、海外的文物捐献,让这些不断凋零的历史记忆能够被保存、展示、流传。2024年9月至2025年8月,博物馆会举行“抗战文物征集行动”,鼓励市民捐赠与抗战及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相关的历史文物及照片,结合民间力量协力保存抗战历史。
为保存香港抗战记忆,香港历史博物馆、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已开展相关口述历史项目,如已完成的“三年零八个月口述历史”研究计划以及“沙头角抗战文物径研究计划”。同时,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将继续开展各类活动,将爱国精神与抗日历史植根于香港青少年的心中。2024年6月至12月,博物馆与教育局合作,举办“学博多材─新手策展人培训班”,让参与学生们通过培训讲座和户外考察等方式,以策展人的身份,尝试为馆内抗战主题展览厅筹划相关教育、宣传或导赏活动。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们能够深切感受香港抗战历史。学生们所制作的导赏视频、书册等,也有机会在博物馆内展出。
张锐森、张雅茵均表示,爱国主义精神应从小培养。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通过运用多样方法让年轻人与鲜活、生动的历史对话,接触、了解老战士们为了国家与现在的和平所做的贡献,将爱国主义的种子播撒于每个参观者的心中。
抗战文物征集行动
征集日期
2024年9月至2025年8月
征集范围
与抗战及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相关的抗战历史文物
文物种类
1)游击队队员用品:服装、旗帜、望远镜等
2)文件:日记、书信、画作、报纸、宣传海报等
3)战后纪念物品:徽章、纪念旗、荣誉证书等
4)历史照片
捐赠方法
请将文物的资料,如捐赠者姓名、联络方法、建议捐赠物件的描述和相片通过以下途径递交至博物馆:
电话 : 2569 1500
传真 : 2569 1637
电邮 : hkmwrcd@lcsd.gov.hk
邮寄:
香港筲箕湾东喜道175号
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
“抗战文物征集行动”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9/3/3QejwikDho07gYm4TyHwgflINJrsjDQRpa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