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锦云
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健全香港、澳门在国家对外开放中更好发挥作用机制”,支持香港、澳门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8月26日,中央宣讲团在香港宣讲三中全会精神,介绍涉及香港发展规划的内容,给香港注入了强心针!香港一直以来在国家对外开放中扮演著“视窗”的角色,三中全会的决定无疑给香港的发展带来更大机遇。
8月23日至25日,我有幸应邀参加了由外交部、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论坛。在贵州财经大学和华东政法大学等高校举办的会议上,我发言介绍了香港法律行业、高等教育和人才的实践和国际化优势,也与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各地学者进行了交流,感受到东盟国家的朋友对于加强与香港链接合作的积极态度。我认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是目前香港很重要的国际舞台,也是香港当前重要的国际化发展方向,也可为国家新一轮开放做出贡献。
中国-东盟合作规模大
香港-东盟合作具潜力
资料显示,过去一年中国与东盟双向留学人数超过17.5万人。通过积极实施“中国-东盟千校携手计划”等品牌项目,推动双方各级各类学校建立伙伴关系,扩大大学、中小学师生等互访,中国-东盟间友好交流、校际合作正持续深化。
目前,中国与东盟双方互为最大贸易伙伴。东盟成员的总人口超过6.6亿 ,劳动人口充沛而年轻,平均年龄为30.3岁,过去10年GDP平均年增长率高达4.1%。2022年,东盟是香港第二大贸易伙伴、出口市场及进口来源地,仅排在中国内地之后。香港与东盟也早于2017年11月已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及相关的投资协定,并且于2021年2月12日全面生效。“协议”涵盖了6个领域,即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经济和技术合作、知识产权及争端解决机制。香港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是粤港澳大湾区和东盟的商界拓展业务的理想平台,与东盟的合作潜力很大。
香港以新思维提升与东盟关系
值得点赞
香港与东盟国家近年来互动渐趋密切。香港特区政府已放宽老挝人才在香港工作或就读大学的签证政策,以培养更多来自老挝的优秀人才。马来西亚2023年7月也将特区护照持有人免签证期限,由1个月延长至3个月;而来自泰国和菲律宾的访港旅客,也已回复至疫情前的9成以上。东盟与中国内地每年约有790亿美元的商品贸易通过香港进行,正如李家超行政长官指出,香港可以为东盟成员国增值,例如协助《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成员在大湾区获得所需服务以及进入内地市场。
李家超行政长官上任以来已经两次访问东盟国家。2024年7月下旬他再次带领香港访问团到访东盟的老挝、柬埔寨和越南三国,并达成5项成果,包括建立明确共识加强政府间的往来,双方同意增加高层互访、出席双边活动;共签署55份范围广泛的合作协议和备忘录,涵盖贸易、投资、物流、海关、教育和银行等,成果丰实;另外亦巩固和扩阔商业网络,为开拓新空间增强动能;建立强烈共识共建“一带一路”,认为三个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上已有良好基础,香港可以在多方面提供具国际水准的优质服务;三个国家政府均明确表示支持香港加入RCEP。
在7月下旬的东盟三国外访中,香港特区政府在与东盟的新一轮合作中展示出了“新思维”。从出访成果可以看出,香港对东盟的合作突破了以往局限于金融、贸易的传统领域,开拓了教育、航空服务、物流等合作“新领域”、新亮点,其中教育合作更令人眼前一亮!访问团在老挝时,香港理工大学与老挝万象中学签署谅解备忘录,将为优秀的老挝学生提供奖学金。我认为香港为当地培育未来人才,不但可以建立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人脉联系,也将为香港建设国际教育枢纽、绿色金融中心、国际创科中心提供新动能。
香港人才引进初见成效
建设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前景可期
香港特区政府近年在打造香港成为“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方面也做了努力。香港正发挥在吸引人才方面的强大优势,尤其是香港高度国际化、法治化、商业化、出入境自由的城市的特点,推出一系列创新科技和人才引进措施,应该说见到了初步成效。
其中高才通计划(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甚受欢迎,吸引世界百强大学的毕业生,以及年收入250万元的人才来港。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各项输入人才计划推出之后,已经收到34万宗申请,已经来港的有14万人,显示香港对人才的吸引力。
另外,香港近年也十分重视打造国际创科中心和引进科技人才,其中之一是成立了创新香港研发平台(即InnoHK),非常受顶尖科学家和著名大学或科研机构欢迎。根据香港特区政府公布的数字,目前InnoHK已经跟来自12个不同经济体、超过30间顶尖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共汇聚本地和全球各地的约2500名科研人才,参与世界级和具影响力的科研工作。
香港特区政府在2023年的《施政报告》,宣布建设香港成为国际专上教育枢纽的愿景,也提出推动成立应用科技大学,培育创科应用型人才,配合香港创科和技术发展。在未来,北部都会区会发展“北都大学教育城”,推动香港高校联手内地和海外的名校,通过区内资源和产业联动,产生协同效应。相信将极有助于吸引国际高端人才来港,发展香港成为高端国际人才的集聚地。
以高等教育等所长 融入大局发展东盟等合作
以新姿态立于国际舞台
东盟是个多元的复合经济体,秉持亚洲传统文化与价值,在地缘政治渐趋复杂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他们大多实行中立、多边和务实的外交路线。香港应用好当前机遇,发挥自身的桥梁作用,深耕与东盟的合作。签署协议之后必须要有细化举措,加强有效对接,在此过程中不断擦亮香港包括高等教育和普通法传统的“金字招牌”。香港世界一流的高等学府应该积极扮演对外交往的重要平台,以学术讨论与合作为载体,推动非政府层面的“民间外交”。政府、商界、民间可设立更广泛覆盖面的奖学金,吸引东南亚人才来港学习、工作,甚至落地生根。可以透过举办不同行业的各种峰会、交流会,增进信任与友谊,以民间智慧助力、增强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发展。
香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之一,优势在于金融和专业服务,也在于联通内外的“桥梁”角色。香港完全可以己所长,结合大湾区不同产业优势,与中国内地企业携手,共同开拓东南亚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香港不能只为自身一地谋发展,应将自身放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通盘考虑发展前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正是当前香港在国际经济舞台上重新找到自身定位的关键所在。
(作者系香港大湾区教育融合发展智库主席,香港理工大学科技与创新政策研究中心顾问委员会成员,中国(云南)自由贸易区顾问委员会成员,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原文刊发于《湾区教育智库》,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8/30/qTkWZT4qlrtxlNlzX1pXRzCXnTeYh1vUQ0P.jp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文|陈锦云
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健全香港、澳门在国家对外开放中更好发挥作用机制”,支持香港、澳门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8月26日,中央宣讲团在香港宣讲三中全会精神,介绍涉及香港发展规划的内容,给香港注入了强心针!香港一直以来在国家对外开放中扮演著“视窗”的角色,三中全会的决定无疑给香港的发展带来更大机遇。
8月23日至25日,我有幸应邀参加了由外交部、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论坛。在贵州财经大学和华东政法大学等高校举办的会议上,我发言介绍了香港法律行业、高等教育和人才的实践和国际化优势,也与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各地学者进行了交流,感受到东盟国家的朋友对于加强与香港链接合作的积极态度。我认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是目前香港很重要的国际舞台,也是香港当前重要的国际化发展方向,也可为国家新一轮开放做出贡献。
中国-东盟合作规模大
香港-东盟合作具潜力
资料显示,过去一年中国与东盟双向留学人数超过17.5万人。通过积极实施“中国-东盟千校携手计划”等品牌项目,推动双方各级各类学校建立伙伴关系,扩大大学、中小学师生等互访,中国-东盟间友好交流、校际合作正持续深化。
目前,中国与东盟双方互为最大贸易伙伴。东盟成员的总人口超过6.6亿 ,劳动人口充沛而年轻,平均年龄为30.3岁,过去10年GDP平均年增长率高达4.1%。2022年,东盟是香港第二大贸易伙伴、出口市场及进口来源地,仅排在中国内地之后。香港与东盟也早于2017年11月已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及相关的投资协定,并且于2021年2月12日全面生效。“协议”涵盖了6个领域,即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经济和技术合作、知识产权及争端解决机制。香港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是粤港澳大湾区和东盟的商界拓展业务的理想平台,与东盟的合作潜力很大。
香港以新思维提升与东盟关系
值得点赞
香港与东盟国家近年来互动渐趋密切。香港特区政府已放宽老挝人才在香港工作或就读大学的签证政策,以培养更多来自老挝的优秀人才。马来西亚2023年7月也将特区护照持有人免签证期限,由1个月延长至3个月;而来自泰国和菲律宾的访港旅客,也已回复至疫情前的9成以上。东盟与中国内地每年约有790亿美元的商品贸易通过香港进行,正如李家超行政长官指出,香港可以为东盟成员国增值,例如协助《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成员在大湾区获得所需服务以及进入内地市场。
李家超行政长官上任以来已经两次访问东盟国家。2024年7月下旬他再次带领香港访问团到访东盟的老挝、柬埔寨和越南三国,并达成5项成果,包括建立明确共识加强政府间的往来,双方同意增加高层互访、出席双边活动;共签署55份范围广泛的合作协议和备忘录,涵盖贸易、投资、物流、海关、教育和银行等,成果丰实;另外亦巩固和扩阔商业网络,为开拓新空间增强动能;建立强烈共识共建“一带一路”,认为三个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上已有良好基础,香港可以在多方面提供具国际水准的优质服务;三个国家政府均明确表示支持香港加入RCEP。
在7月下旬的东盟三国外访中,香港特区政府在与东盟的新一轮合作中展示出了“新思维”。从出访成果可以看出,香港对东盟的合作突破了以往局限于金融、贸易的传统领域,开拓了教育、航空服务、物流等合作“新领域”、新亮点,其中教育合作更令人眼前一亮!访问团在老挝时,香港理工大学与老挝万象中学签署谅解备忘录,将为优秀的老挝学生提供奖学金。我认为香港为当地培育未来人才,不但可以建立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人脉联系,也将为香港建设国际教育枢纽、绿色金融中心、国际创科中心提供新动能。
香港人才引进初见成效
建设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前景可期
香港特区政府近年在打造香港成为“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方面也做了努力。香港正发挥在吸引人才方面的强大优势,尤其是香港高度国际化、法治化、商业化、出入境自由的城市的特点,推出一系列创新科技和人才引进措施,应该说见到了初步成效。
其中高才通计划(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甚受欢迎,吸引世界百强大学的毕业生,以及年收入250万元的人才来港。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各项输入人才计划推出之后,已经收到34万宗申请,已经来港的有14万人,显示香港对人才的吸引力。
另外,香港近年也十分重视打造国际创科中心和引进科技人才,其中之一是成立了创新香港研发平台(即InnoHK),非常受顶尖科学家和著名大学或科研机构欢迎。根据香港特区政府公布的数字,目前InnoHK已经跟来自12个不同经济体、超过30间顶尖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共汇聚本地和全球各地的约2500名科研人才,参与世界级和具影响力的科研工作。
香港特区政府在2023年的《施政报告》,宣布建设香港成为国际专上教育枢纽的愿景,也提出推动成立应用科技大学,培育创科应用型人才,配合香港创科和技术发展。在未来,北部都会区会发展“北都大学教育城”,推动香港高校联手内地和海外的名校,通过区内资源和产业联动,产生协同效应。相信将极有助于吸引国际高端人才来港,发展香港成为高端国际人才的集聚地。
以高等教育等所长 融入大局发展东盟等合作
以新姿态立于国际舞台
东盟是个多元的复合经济体,秉持亚洲传统文化与价值,在地缘政治渐趋复杂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他们大多实行中立、多边和务实的外交路线。香港应用好当前机遇,发挥自身的桥梁作用,深耕与东盟的合作。签署协议之后必须要有细化举措,加强有效对接,在此过程中不断擦亮香港包括高等教育和普通法传统的“金字招牌”。香港世界一流的高等学府应该积极扮演对外交往的重要平台,以学术讨论与合作为载体,推动非政府层面的“民间外交”。政府、商界、民间可设立更广泛覆盖面的奖学金,吸引东南亚人才来港学习、工作,甚至落地生根。可以透过举办不同行业的各种峰会、交流会,增进信任与友谊,以民间智慧助力、增强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发展。
香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之一,优势在于金融和专业服务,也在于联通内外的“桥梁”角色。香港完全可以己所长,结合大湾区不同产业优势,与中国内地企业携手,共同开拓东南亚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香港不能只为自身一地谋发展,应将自身放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通盘考虑发展前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正是当前香港在国际经济舞台上重新找到自身定位的关键所在。
(作者系香港大湾区教育融合发展智库主席,香港理工大学科技与创新政策研究中心顾问委员会成员,中国(云南)自由贸易区顾问委员会成员,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原文刊发于《湾区教育智库》,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8/30/qTkWZT4qlrtxlNlzX1pXRzCXnTeYh1vUQ0P.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