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香港特区行政会议非官守议员召集人、立法会议员 叶刘淑仪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决定》)共15个部分、60条,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涉及深化改革、推进治理、维护市场、创新体制等方方面面,并且盯准“到202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及“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条时间线为实践目标。总体而言,我认为《决定》是一份目标明确、内容严谨,非常全面的政策宣言,能带领国家全力走向深化改革的全新阶段,“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至于香港,我认为至少有两大任务:维持对外开放与优化区域开放布局。
单极世界即将终结,全球迈向全新时代
全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即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同时指出,“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著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决定》的总体任务。
事实上,全球局势的确复杂多变,地缘政治非常严峻。美国著名国际关系学者、芝加哥大学米尔斯海默教授(John Mearsheimer)指出,自从苏联在1991年解体后,世界变成以美国为首的单极世界(Unipolar World),主导了所谓“以规则为本的秩序(Rules-based Order)”或“自由国际秩序(Liberal International Order)”,美国经常指责别国是不负责任的持份者,其实就是指控别国不依从其规矩,霸道至极。美国透过渗透来宣扬所谓的西方民主价值,同时在世界各地策动颜色革命,颠覆别国政权。然而,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后,美西方陆续出现金融海啸、欧元危机等各种危机; 加上美国在各地输出颜色革命失败及实施保护主义,使其自由民主理论大为失色。另一方面,中国强势崛起,俄罗斯亦不臣服美国那套。上述秩序正逐渐崩溃,由一个超级大国主导的单极世界即将终结,全球正迈向全新时代。
米尔斯海默教授认为,目前世界格局其实类似冷战时代,有两个地区秩序,一以美国为首,一以中国为首。如此一来,超级大国美国会感到不安、紧张,因为要捍卫其霸主地位,美国千方百计打压中国。本土保护主义抬头,贸易规则遭无视,出口管制、补贴和工业政策旨在建设本土经济,颠倒旧市场经济秩序,世界出现逆自由化和逆全球化趋势,国际局势愈发紧张,经济秩序洗牌,新的地缘板块或阵营,例如上海合作组织(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sation)和金砖国家集团(BRICS),正在扩充、聚合新成员、强化经济影响力。
还有,不得不提的是,全球局势将在2024年列国大选后更风起云涌。估计美国总统大选后,若特朗普再次上台,势将中美以至全球关系推向更险要地步。
市场要“放得活又管得住”
造就具效益的经济循环
在这样“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国家要直面不少挑战,《决定》有详细论述,这里简单说说。
《决定》第二部分明确指出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据传统经济理论,市场经济是效率及效益最高的,透过市场力量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的。不过,若只追求利润最大化,市场或会失灵(Market Failure)。《决定》看透了这一点,清楚指出要“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更好维护市场秩序”,要“放得活又管得住”,在适当时候“弥补市场失灵”,即是要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并且要灵活配置,以创造具活力的市场环境,造就具效益的经济循环,任重道远。
《决定》第三部分指出要“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我非常认同。换句话说,过去在改革开放初期靠庞大的劳动力、靠代工赚取微薄利润的方式已经不合时宜,今后要透过整合最新科技来创造更大的价值。国家要攻坚的,自然是最先进的半导体市场。
举个例,众所周知,香港的邮轮码头定位不准,使用率低,问题多多,一直为人诟病;即使邮轮游客到港后出市区消费,对提振经济也起不了多少作用。最近则有市民告诉我,她在上海参加国产邮轮团,游天津、北京、济州、大阪,团费才不过一万六千元,价廉物美性价比高,而且邮轮上食买玩、休闲娱乐睇骚医疗护理应有尽有,游客单在船上已可尽情消费,即是“邮轮”本身已能赚尽游客的钱,留给“码头”的消费空间已不多。尽管这例子并非最前沿的高新科技,但是国产邮轮把内地邮轮业推上高质量新高峰,内地邮轮业能整合整个供应链及发挥本身庞大的制造实力来赚取最大利润,是不争事实。
发挥沿海城市优势,补内陆城市不足
至于香港,《决定》交给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任务,我认为至少有维持对外开放和优化区域开放布局两大方面。
《决定》第七部分是“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要求“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深化外贸体制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方面,《决定》要求“巩固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加快形成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发挥沿海、沿边、沿江和交通干线等优势,优化区域开放功能分工”,即是沿海城市要发挥优势,补内陆城市的不足,带动更多发展机遇。
作为沿海城市,香港一直都是外向型经济体,有丰富的国际经验与视野,庞大的人脉网络,而且拥有普通法这在“一国两制”下的最大法治优势,自然应该联通世界,发挥关键性的现代化窗口作用,助力国家“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例如知识产权、人工智能、个人私隐保障等等。香港要在宣传和实际工作上加倍努力,主动加强和北美、欧洲、亚洲和澳洲等传统发达国家的联系。
此外,香港应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巩固其“三大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加“一个人才基地”的地位,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因应世界级交通基建加速融合,在大湾区下一个发展阶段里,香港将受惠于和内地科技企业的合作,在金融财经、法律、专业服务,以至教育、技术相关范畴等各方面,为大湾区其他城市提供更高端、更具价值的服务。
成立港口管理局,长远规划港口发展
要达成《决定》交下的任务,巩固香港“三大中心”加“一个人才基地”的地位,我认为香港首先要发奋自强,主动求变转型,我有以下几个建议。

第一,香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相对于内地其他港口,香港货柜码头称得上是发展最早而高度成熟的,自七十年代起便是全球最繁忙的货柜港之一,但是近十年的吞吐量逐年下跌,而且因为地缘政治变化,全球产业链重组,航线调整,香港必须尽快行动,研究如何让香港货柜码头升级转型,巩固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作为对国家发展具策略性功能的国际航运中心,港口发展需要超长远规划,相对于依赖企业投资,我认为特区政府应担起主体责任,尽快研究未来十年、二十年的全球供应链分布、货柜吞吐量趋势、评估香港对货柜码头用地的需要,亦要研究香港港口可否转型成伦敦那样的高端航运服务中心,专注从事海事法律、海事保险、海事仲裁及船舶管理等高价值航运服务,以及应如何与大湾区各港口作战略分工。
此外,我建议尽快成立专门管理港口的法定机构港口管理局,好像机场管理局那样,为港口发展及码头用地作长远规划,制订香港航运业路的清晰策略定位,与五间码头营运商统筹对接,处理空置的货柜码头用地或协助营运商升级转型。
掌握资金自由流动优势,
连结内地与国际资金市场
第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其中一个最重要功能,就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有著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香港可透过多项互联互通计划,推出更多人民币计价产品(CNY-denominated Products),扩大数字人民币在香港的跨境试点。香港亦有效协助中国及世界其他地方推动电子支付系统,以应对美国滥用美元的霸权式增长。香港应好好掌握资金可以自由流动的优势,连结内地与国际的资金市场,将国际资金引入内地,同时引领内地资金“走出去”。
另一方面,在面对美西方的打压,几近资金禁运(Capital Embargo)的形势下,流入大中华的资金自然减少,特区政府应思考如何善用自身优势,以外汇基金以外的资源,促进投资。同时,香港应开发更多金融基础设施,加速转型为金融创新中心。
加紧开拓中东、东欧、东亚等新兴市场
第三,香港作为国际贸易中心,同样面对不少挑战,尤其是美国正在摧毁其于二次大战后建立的自由贸易制度,香港这个细小而开放的经济体,自然会受到冲击。香港过去主打与英语世界打交道,现在香港应适时调整,抓准中东、东欧、东亚及中亚等新兴市场,加紧开拓、发展。
争取主办第一届“一带一路运动会”
第四,《决定》提出“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完善陆海天网一体化布局,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我认为这已为香港提供了绝佳的切入点,我已向行政长官建议,香港应和其他大湾区城市合作,争取主办第一届“一带一路运动会”。

大湾区各个城市均有举办国际性大型体育盛事的经验,也有适合不同运动比赛的世界级大型场馆,加上交通便利,若能成功举办“一带一路运动会”,可让无缘出战奥运的国家参加,使体育竞技更全面更精彩,能提高国际体育水平,也能促进民心相通。运动会将带来庞大的、有形无形的旅游、经济效益,更是不在话下。届时不单“一带一路”的国际地位得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更是一举成名天下知。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
培养留住本地人才同样重要
第五,《决定》第四部分要求“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因此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我十分认同,这也是香港需要做的。
香港的开放市场、资讯的自由流动、汇聚国际知名的高等学府,都能吸引国际人才。自去年特区政府简化程序,推出抢人才计划,至今约有14万人才入境香港,反映香港作为人才库,对高端人才有一定吸引力。这些新力军将为香港多元产业及经济作出贡献。不过,我认为这样并不足够,特区政府需审时度势,超前布局,适时检讨相关政策,以切合香港的实际需要,同时不能落下本地人才,如何培养及留住本地人才,同样重要。
香港从来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在“一国两制”下,香港拥抱普通法制度,具稳固的法治基础,有基本法保障人权、自由,而且是中国最具国际化氛围的城市。香港的“与别不同”,定能助力国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8/29/wnVumLlWvSA4UN74CqmtEf4CpZmhWhyiDYq.jp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